劉拴鋒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神經內科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神經內科行PICC置管患者的資料,對行PICC置管患者的常見并發癥進行原因分析,并總結護理對策。結果:通過對PICC置管后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采取相關護理措施,有效減少了并發癥的損害。結論:對出現PICC置管并發癥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降低并發癥,延長留置導管時間,提高臨床使用效果。
【關鍵詞】 PICC; 腦卒中; 并發癥; 護理
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指經過外周靜脈穿刺,將導管尖端送達上腔靜脈的深靜脈置管技術,具有減輕反復穿刺的痛苦、保留時間長、節省搶救時間、保護外周血管、無需麻醉等優點[1],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用率越來越高,但是PICC置管技術也存在一定并發癥。現選取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就其PICC置管并發癥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4例,女3例,年齡在56~80歲,平均年齡64.5歲,均符合置管適應癥,無高熱、出凝血障礙、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等置管禁忌癥,護士評估后與家屬溝通并簽訂知情書、同意書,進行PICC置管并記錄。
1.2 置管、維護方法
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4F規格;選擇貴要靜脈或肘正中靜脈;患者平臥,手臂伸直外展與身體呈90°,測量穿刺點,消毒皮膚,建立無菌區,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檢查導管是否通暢;扎止血帶,進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后將導管慢慢置入,修正導管,連接好接頭;覆蓋紗布,用透明敷料固定;胸部攝片確定導管位置,進行記錄。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置管肢體放松,避免劇烈運動,減少運動與肌肉收縮次數和強度,以減輕對血管壁的擠壓、減輕血管壁與導管之間的摩擦;定時做手指屈伸運動,預防靜脈炎,及時更換貼膜,保持創口干燥清潔。
2 問題分析及護理對策
2.1 穿刺點出血問題
神經內科患者多數為老年患者,基礎病多、血管硬化、穿刺針較粗導致血管破裂、技術不熟練、壓迫不及時等原因均會引起穿刺點出血。護理對策:穿刺點盡量選擇肘關節下,拔除管鞘時應及時按壓止血,一旦出血應外敷紗布吸收滲血,外貼透貼膜,并定時更換敷料,如果出血較多則加壓包扎,必要時予藥物止血。
2.2 皮膚過敏問題
敷料透氣性差,局部滲血、出汗等導致皮膚潮濕,刺激皮膚,或自身因素引起,表現為皮膚瘙癢、潰瘍、水泡,或皮膚潮紅伴皮溫增高。護理對策:詢問有無過敏史,選擇適宜的消毒方式和敷料;保持置管處皮膚清潔干燥,穿戴通氣性較好的衣物;加強健康教育,囑患者注意自我觀察;已經出現過敏患者應對癥處理,縮短換藥時間,使用透明通氣性好的敷料,必要時請皮膚科會診,給予抗過敏藥治療。
2.3 靜脈炎問題
護理人員操作不熟練,送管困難,患者活動過度,沒有及時更換等引起機械性靜脈炎或血栓性靜脈炎。護理對策:護理人員熟練掌握PICC置管操作方法,動作輕柔,套管置入不宜過長,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發生靜脈炎后抬高患肢,外涂喜療妥軟膏每日3次[2],同時用50%的硫酸鎂濕熱外敷每日兩次,緩解期配合紅外線照射每日30min,如不緩解則需拔管另行專科處理。
2.4 感染問題
護理人員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更換敷料不及時,患者免疫力較差等導致置管處發紅、滲液。護理對策:護理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及時更換輸液環路和敷料;如已發生感染,采用慶大霉素用鹽水稀釋后濕敷,用紫外線治療儀照射,高熱者拔除置管,進行細菌培養,采取針對性抗感染治療。
2.5 靜脈血栓問題
導管大小不適,血管內膜損傷等導致血栓形成。護理對策:查體發現穿刺點或穿刺肢體周圍腫脹、疼痛、麻木,需停止輸液,及時行彩超檢查確診[3];早期血栓形成進行溶栓抗凝治療,注意出血跡象,預防血栓脫落。
2.6 導管堵塞問題
沖管不及時,封管不規范,血液粘稠度高等[4]原因導致血栓堵塞導管。護理對策:按規范操作沖管、輸液、封管,不用導管采血;懷疑導管堵塞時,專業護理人員采用注射器將適量尿激酶注入PICC導管,以此降低導管壓力,半小時會回抽注射器,不成功則重復操作。
2.7 導管脫出問題原因
導管固定不當,運動強烈,不慎扯拉等導致導管脫出。護理對策:置管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囑患者勿劇烈活動,將導管用膠布交叉固定牢固,嚴格根據導管刻度小心更換敷貼;對已經脫出者需要在超聲下重新定位固定導管;對已經斷裂的導管根據需要考慮介入手術取出導管。
3 討論
神經內科多見老年患者,老年人多合并慢性病、基礎病,血管老化、硬化嚴重,管壁增厚、變硬,脆性大,需要長期靜脈輸液治療。PICC操作簡便,避免了深靜脈穿刺帶來的危重并發癥,減輕了反復穿刺的痛苦和負擔,是神經內科危重患者有效的救治手段之一[5]。對神經內科PICC應用的研究報道越來越多,如朱起華等[6]通過對30例腦卒中患者行置管前后的護理研究,結果發現1例出現穿刺點出血,2例出現靜脈炎,1例發生導管堵塞,1例出現導管滑脫,經過積極治療,癥狀都得到改善,拔管后無并發癥發生;神經內科疾病種類與用藥的特點決定PICC置管并發癥的特殊性,如腦卒中患者使用抗凝藥物后易產生凝血功能紊亂,因此穿刺后也容易出現創口滲血、感染及導管堵塞的現象。本文對PICC置管并發癥進行原因分析并總結護理對策,旨在減少并發癥、提高使用率,最大程度地發揮PICC的應用效果。隨著護理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護士經驗的日益豐富,PICC置管的并發癥必將越來越少,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風娟,王肇瑞.PICC置管的護理[J].河北醫藥,2012,34(01):149-150.
[2] 李小萌.PICC置管發生靜脈炎的原因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1):417.
[3] 陸廣美,鄧小嵐,謝士芳.腦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靜脈栓塞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護理學報,2015,(06):60-62.
[4] 杭燕,姚璐.23例腦卒中患者應用PICC發生堵管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02):20-22.
[5] 侯俊麗,陳淑云.174例腦卒中PICC置管合并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z1):354-355.
[6] 朱起華,戴麗娟,陳秀萍,等.PICC在腦卒中患者應用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08(1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