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良
《職業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職高語文的定位是“基礎性、知識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因而職高語文教學必須在語文學科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旅游專業語文教學應以服務旅游專業為前提,從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出發,著力追求旅游專業特點與語文學科特征的統一,以培養旅游專業學生的素養。
1.依據語文基礎性和知識性的特征,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應側重旅游文化知識的學習、積累和培養
旅游業是一個文化含量非常高的行業,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在旅游工作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會有所涉及,因此,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首先要重視相關旅游文化知識的學習、積累和培養。普高語文教學一般以文體為模塊,對文本進行字、詞、句、段、篇分析;職高語文教學是為其專業教學服務的,因而不能照搬這一模式,需因“專”施教。根據旅游專業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挖掘蘊含在語文資源中的旅游知識。如講魏晉南北朝文學時,結合曹操講酒文化;講唐代文學時,結合李白的詩歌講峨眉山名勝,結合杜甫詩歌介紹泰山古跡、景點典故;講宋代散文、明清小說時,依據課文內容講赤壁古跡、蘇州園林、故宮建筑、明代長城等。總之,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并非單純的字、詞、句、篇的分析,而應是古今中外、人文地理等各類旅游知識的賞析、聚焦、積累及文化素養的沉淀。
2.依據語文基礎性、工具性的特征,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應側重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旅游從業人員良好的文化素養也表現在語言修養上,即旅游專業的學生必須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且語音要準,語調要好,詞匯要豐富,表達要準確。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擁有淵博知識卻不善于表達的旅游從業人員面對游客時會出現怎樣尷尬的局面。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訓練。語文教學中,可利用本地旅游資源,課前幾分鐘讓學生講述家鄉的名人軼事、推介家鄉的特產、介紹崀山的一處名勝古跡、唱一首家鄉歌謠或表演一段地方戲曲等;課文講解中,可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朗讀、復述、討論、故事續編等;口語交際教學中,可讓學生走進崀山、宣傳崀山,全班模擬組成幾個旅游團,分別讓學生扮演導游和游客,大家一起暢游八角寨、辣椒峰、駱駝峰、牛鼻寨等景點,旅游中訓練口語,培養能力,游覽后討論、評比。這樣,通過互動交流,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進一步積累了旅游文化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依據語文基礎性、工具性的特征,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應側重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邏輯是指思維的規律性,邏輯思維能力是靠長期的、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才能形成的。旅游專業的學生對崀山景區遇仙巷景點進行講解時,會涉及丹霞地貌的形成、遇仙巷的傳說、遇仙巷中竹子的來歷等多方面的知識,如果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說了半天也沒有介紹清楚,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有問題,即使他熟知遇仙巷的相關知識、典故及來歷,但沒有辦法讓大家理解。想象、聯想、觀察、比較、綜合、分析、推理等都屬于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運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旅游專業口語交際教學時可帶學生探訪崀山文化遺址,通過觀察、想象、聯想,感受崀山文化的奇特韻味,領略其中蘊含的知識信息、人情地理;或考察崀山的地貌結構,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崀山億萬年前地殼的變化、演繹,領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造訪夫夷古城區、西村坊古民居,在觀察、綜合、分析中感悟盛衰無常的人生哲理。寫作訓練教學時,可依據不同文體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的培養。寫應用文,須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明白不同應用文的特征和固定的寫作模式;寫議論文則需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來分析、推理、謀篇布局;而寫說明文就須觀察其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等方位,這都要在比較、分析中進行。只有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不斷的訓練、磨合,才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使學生介紹景點時邏輯清晰、思維敏捷。
4.依據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征,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應側重對學生進行旅游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及職業精神的培養
旅游行業屬服務行業,其職業思想就是服務思想,職業精神就是服務精神。如顧客第一、用愛心服務、從小事做起的服務思想,服務好他人就等于服務好自己的服務精神等旅游專業固有的職業特點與語文學科特征有著天然的契合點。文學經典中孔孟的“仁愛、謙讓”,墨子的“非攻、眾生平等”等人文精神其實質就是旅游專業的職業思想、道德及精神的具體內化。因此職高語文的教學應充分結合旅游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養,使他們在將來從事的職業中擁有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品位。
總之,旅游專業語文教學應突出其專業特點和語文學科特征的高度融合與統一。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旅游專業的需求,適合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校辦學理念,讓旅游之花在語文教學中盛開。
(作者單位:湖南省新寧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