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平
2015年1月, 湖南省“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教學活動拉開帷幕。湖南省長沙縣教研室將參賽的教學單元分發到各所學校,而學校安排我參加了這次教學比賽。開學初接到這個神圣的教學任務,我立即認真準備,積極查找資料,語文組召開全組教研會,最后我決定上《動物游戲之謎》。
這堂錄像課的教學整體很順利,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氛圍輕松、和諧、融洽,攝像的兩位工作人員也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堂課是非常出色的。
能參加這次全省的教學比賽,能順利完成這堂課的教學錄制,我的內心非常欣慰。雖然從教13年了,但課堂錄制結束后,仍覺得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覺得自己要改進的方面不少,我也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可取之處
一堂錄制課能輕松順利地完成,說明這堂課的設計有其可取之處,經過認真的思考總結,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堅持以下幾方面:
1.播放視頻,激趣導入
《動物游戲之謎》這篇文章在列舉各類動物游戲現象的基礎上,引發了“動物為什么要進行游戲?”這一疑問,而后通過各種假說來解答這一問題。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小時候都玩過游戲,游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那么,動物呢?它們也進行游戲嗎?讓我們先來欣賞這段視頻。”(播放視頻共4分12秒)
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提問,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通過科教視頻,特別是其中各種動物可愛有趣的畫面有力吸引學生。趣味性的導入給整堂課創設了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這堂課的順利實施鋪設了前提。
2.目標明確,環環相扣
《動物游戲之謎》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有著它自身特有的優勢。文章思路很清晰,列舉的動物游戲現象非常有趣,語言也通俗易懂、饒有趣味,學生在閱讀上沒有什么障礙。那么這堂課學生最應該學什么?經過認真思考,我確定了以下五個教學目標:
(1)文體了解,作者介紹。
(2)略讀課文,整體把握:
第一,這篇科普說明文寫了哪些主要內容?①文章中列舉了哪些動物游戲的事例?②科學家認為,動物的游戲有幾種類型?③科學家對動物游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④文章最后寫動物游戲之謎是什么,下結論了嗎?
第二,理清思路。①文章可分幾部分?請概括各部分內容。②梳理結構。
(3)精讀文章,深入感知。
(4)品味語言,合作鑒賞。
(5)拓展延伸,啟迪心智。
由于教學各環節層層深入,銜接緊密,教學過程進展得很順利。
3.學生發言,精彩紛呈
在精讀文章環節,你認同于哪一種說法?說說你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你也可以發表其他觀點。汪同學根據生活中雌雄動物的打鳴等現象提出了“求偶”說;黎同學根據周末在家收看湖南衛視的節目提出了“保護”說,精彩的發言獲得了全班學生熱烈的掌聲。
二、不足之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堂課整體課堂氛圍很好,但不足之處也明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重難點不夠突出。雖然給學生列出了教學目標,也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可是我卻沒有點出五個目標中哪個是重點、哪個是難點,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
(2)教學時間把握不夠理想。前三個教學目標簡單,且已經發了導學案給學生完成,節奏可稍快點,以致在學生自主發言時,擔心時間不夠,只請了汪和黎兩位學生,他們的發言很精彩,若再請幾位學生,也許發言更有亮點,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第四個語言鑒賞環節花時不少,以致到了“拓展延伸,啟迪心智”環節,只請了李和陳兩位學生。其實在悠揚舒緩的背景音樂中,從學生們的神態表情可看出還是有部分學生想暢所欲言的,但由于時間關系只得進入課堂小結環節,也沒能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3)教學語言有待大力提高。主要表現為普通話不夠純正,甚至還有口頭禪“啊”“哎”,平時不覺得,后來自己觀看錄制視頻時,感覺特別扭。今后一定要痛下決心,改掉這個不良的教學習慣。另外,教學語言不夠精練,容易重復,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蒼白單一。以后應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文學底蘊,豐富自己的語言素養,增強語言魅力。
總之,這堂課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我是一名“導演”,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逐步完成各個教學環節,看似精彩,其實學生并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也并不符合新課改精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積極努力探討: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