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新禮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會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文章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幾點研究。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內涵
數學思維是數學學習中一種特殊的思維,學生在面對數學的時候能夠將數字形象化,并建立數學運算。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運用數學的邏輯思維,通過想象以及歸納總結,推出一些數學問題,并發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教學思維能力,因為它是學生未來觀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的基礎,也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力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數學技能有機整合在一起,能夠使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實際教學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的判斷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1.知識連續性思維培養
從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設計能夠看出,每個部分之間的聯系極為密切,教師要懂得將“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轉變,同時掌握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特點,然后將數學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結合,合理選擇教學模式以及方法,最終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比如:“認識小數”這個知識點,教材在設置了這個知識點之后,又安排了“小數加法和減法”,后一節與前一節知識之間是緊密聯系的,這種安排與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思維發展特點相符,教師應該具備發現這種規律的能力,找到這些聯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復習習慣,在復習中聯系前后知識,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連續性,達到溫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2.數形結合思維培養
在奠定了學生的知識連接能力之后,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將舊知識與新知識建立聯系,這個時候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能力。數學思維中的數形結合是建立在知識聯系的基礎上的,是幫助學生將抽象轉化為具體的有效手段。學生在擁有了數形結合的思維以后,能夠自己借助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探索出知識本質,并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維的時候,教師需要借助一些直觀化、形象化的圖形,并將圖形轉化為數量關系,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思維更好地理解長方形周長公式的含義。長方形周長求解方式有三種,包括:
①長+寬+長+寬;②長× 2+寬×
2;③(長+寬)×2。教師要求學生利用這三種方式求解,并且一邊畫圖、一邊求解,以這樣的方式強化學生的思維深度,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3.類比法思維培養
進行解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到數學學科本身的多元化,一個題目的解題方法可以有很多種,那么為了更好地完善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針對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師都應該進行分析、講解。這個時候,類比法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基于數學問題解題思維的多樣性,教師可選擇合適的例題,合理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解題思維與方法,最終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的目的。
4.幾何直觀思維培養
幾何直觀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中介,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素養。數學教材中定義、概念的比例很大,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但是很多概念和定義單憑文字敘述,學生很難理解,此時運用幾何直觀思維,可以建立一個具體、直觀的形象,而這些形象能夠體現出定義、概念的內容和意義,學生能夠更加簡單、直接地了解到其中的含義,知道其中的原理,記憶會更深刻,運用會更自如。
比如,“從整數到分數”的教學,這個知識點是學生在“數的認識”上的突破,但學生總受思維能力的限制。在進行這部分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借助“幾何直觀”的方式,為學生創建生動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利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表示出1/2、1/4等分數,這樣學生對分數概念內涵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并為以后分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強化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應用能力,是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在分析了數學思維之后,又對數學思維的實際應用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對小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楊 波.淺析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8).
[2]王廷奏.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校長閱刊,2015,(5).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榆林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