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愛梅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在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優化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并提出了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具體應用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陳舊。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通常情況下活潑好動,對任何不懂的事物都愛問為什么。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應用傳統教學模式,也就是只依靠課本進行教學,學生不能有效與教師實現交流與互動。教師應改進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如在講《草原》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先交流課前準備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如內蒙古在哪里,大體情況是怎樣的,草原民族風情以及自然風光等,這不但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更能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2)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很多學校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得到高分,一味地只講解語文知識,而沒有認識到語文課程的含義,認為只要學生能夠考試得高分就表明自己的語文教學成功了,但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
(3)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有下面這些:一是不同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通常情況下有的學生因為基礎不好不易接受新的語文知識,加之不能及時復習舊知識,所以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二是當前很多教師依然應用著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開展啟發式教學,如果教師能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學生必然更加喜歡語文課堂教學。
(4)課堂氣氛不夠和諧。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不能準確定位,認為在課堂上自己處于核心地位,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時用命令式語氣,使課堂氣氛容易沉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應該是學生的服務者,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假如在教學中長期用領導者的語氣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不顧及學生的真實感受,將會進一步壓抑學生的自由意識,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語文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所謂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學習型組織理論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利用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有著以下特點。
(1)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課堂教學方式的靈活性,二是教學環境的靈活性。語文學科包含豐富的內容,所以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要想上好語文課,則需重視提高自己的備課水平、上課水平,也就是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還須重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掌握著大量的教學材料。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在選擇教學環境時,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選擇最為合適的上課地點。
(2)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在小學語文課程當中,包含著識字、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綜合。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指的是教師發揮自身指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最后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與沉悶的教學氣氛,將小學語文課堂變得輕松活潑,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投入學習活動當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有利于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學生與他人的交流離不開語言,語言得體有利于實現與他人的良好溝通。只有掌握大量的漢字才能實現順利閱讀,因此要充實學生的識字課。在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不但可以親自感受生活、深入生活,而且有利于掌握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感悟語言魅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語文學習就是教會學生學會生活。
三、小學語文課堂模式的優化與創新
(1)應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創建輕松有趣的教學環境。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場所主要是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也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創造一個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環境。例如,在講《我的“長生果”》這篇文章時,教師可讓學生先講一下長生果是什么。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回答引入課堂教學,這樣教師即可結合學生每一節課要學習的語文內容,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情境。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上網查找與所學內容有關的材料,不但能使學生接觸的知識更加豐富,還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應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提問,激發求知欲。勇于提出問題才能積極去研究、去探索,掌握的知識才能最牢固。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問問題的技巧。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讀懂課文,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如:“太陽真的會變大變小嗎?”“地球是怎么轉動的?”“太陽到底什么時候離地球最近呢?”在學生提出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閱讀重點以及感興趣的內容,在后面的教學中開展針對性教學。
(3)應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利用情景教學方法拉近師生距離。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應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如“故事”“表演”“游戲”“幽默”“情景”等。根據小學生對不懂的事物都感興趣,也善于模仿別人的行為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延伸到教學內容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講解新內容前,教師如果能給學生講一個相關故事,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喜歡親近自己的老師,對老師講解的內容也樂于接受。
(4)應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前,社會各界提倡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希望能夠按照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積極,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帶到學習活動中來,開展共同研究、共同討論。然后教師對不同的學生開展針對性引導,利用學生間與師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5)應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品德兼修,塑造良好審美情趣。為了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或故事情景教學等方法。在每一節課教師設計一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共同去研究、去探索。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感受美,鼓勵學生勇敢追求美,才能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講解故事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進一步感染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如學生喜歡學習好人的做法,喜歡善良的人,而厭惡那些壞人的做法,不喜歡不公平的做法,這些現象都是利用學生的情感產生的。
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利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應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鼓勵他們積極自學,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關 鳳.淺談不同學齡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J].生物技術世界,2016,(2).
[2]簡永剛.如何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J].西部皮革,2016,38(4).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