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玲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分析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2015年4—7月在該院診斷治療的糖尿病患者60例為研究組。另選擇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檢測所有入選對象血脂水平,并進行比較。 結果 研究組TG、TC、LDL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HD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代謝異常,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在臨床工作中,應重視檢測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時進行調節血脂治療,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
[關鍵詞] 血脂;糖尿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04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lipi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To choose 4 to 7, 2015 in our hospi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6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or the team. Another 6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choose the same period to detect all selected objects lipid levels,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team TG, TC and LD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HDL level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Common lipi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diabetic patients, increase the risk of atherosclerosis. In clinical work,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est blood lipid levels in diabetic patients, timely adjust blood lipid therap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 Blood lipid; Diabetes;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2型糖尿病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的相互作用結果,患者大多在疾病亞臨床期就已經存在血脂代謝異常。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表型與家族混合高脂血癥相似,單獨控制血糖不能有效糾正血脂異常。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血脂代謝異常與胰島素抵抗具有密切的關系[1]。該研究2015年4—7月間選擇60例糖尿病患者,檢測其血脂水平,并與健康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異常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診斷治療的糖尿病患者60例為研究組。所有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41~74歲,平均(56.1±10.4)歲。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40~75歲,平均(55.6±10.9)歲。兩組性別比、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測方法
采集晨起空腹肘靜脈血,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研究組TG、TC、LDL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HD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峽谷且血脂指標比較見表1。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改善,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血管并發癥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國外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及時進行了嚴格的血糖及血壓控制,但是仍然有將近60%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對這部分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尤其是LDL-C、TG升高,HDL-C水平下降。而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甚至有學者認為,導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惡化的最危險的因素是血脂代謝異常,而不是糖。
載脂蛋白、細胞脂蛋白受體活性及數量、脂蛋白代謝酶、膽固醇轉運蛋白等正常是保障血脂正常代謝的基礎。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抵抗或者不足,會出現各種血脂代謝異常。在該次研究中,糖尿病患者TG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TG水平升高,提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水平增加,其中包括具有強致病性的中間密度脂蛋白、殘余顆粒。TG是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標志,除了通過中間密度脂蛋白增加致病外,還增加sLDL生成,導致HDL-C水平下降,影響凝血等途徑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LDL水平升高,與蛋白代謝酶及受體有關,可進一步導致蛋白代謝的異常。TC是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的膽固醇之和,其升高提示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HDL水平下降。HDL能夠將細胞內的膽固醇移出,使泡沫細胞發生脫泡沫化,還能夠減少細胞攝取過多膽固醇,發揮抗細胞泡沫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糖化蛋白導致代謝下降,但是卻會導致HDL代謝增寬,ApoAⅠ糖化后配體功能弱化,而其是HDL受體的重要配體,在膽固醇清除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HDL糖化后,清除膽固醇作用顯著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異常,促進血管壁攝取脂質,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動脈平滑肌細胞及巨噬細胞攝取膽固醇較非糖尿病患者要高,極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轉化為膽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糖化損害肝細胞受體對其識別,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與受體結合率下降[2]。因此分析,糖激化的發生,膠原纖維結合性增加,更容易在細胞間質沉積。糖化的低密度脂蛋白還會通過其他受體,更容易被巨噬細胞吞噬及降解,在巨噬細胞內堆積,形成泡沫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2型糖尿病是成人糖尿病的主要類型。本次研究中納入研究的患者為2型糖尿病。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還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的調控[3]。胰島素能夠抑制脂肪細胞內激素敏感脂酶,激活LPL活性。胰島素抵抗導致肌肉對糖利用率下降,激素敏感脂酶敏感增強,脂肪酸被大量釋放,游離的非脂肪化的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不能轉化為酮體,而是作為合成TG、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原料,導致其合成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導致脂蛋白、載脂蛋白以及酶氨基酸殘基糖化,ApoB糖基化導致LDL化學修飾,修飾后LDL容易發生氧化,受體結合減少,被巨噬細胞吞噬,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自由基生成增加,抗氧化系統功能喜愛將,氧化應激反應增加,導致胰島進一步損害,胰島素抵抗增加,不利于血糖及血脂的控制。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血脂代謝異常,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在臨床工作中,應重視檢測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時進行調節血脂治療,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王桂玲.高海拔地區蒙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測定的意義[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6):2229-2230.
[2] 蒙正規,孫麗超. 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11):115-116.
[3] 李寶昌.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2):118-119.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