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伶俐 趙軍明 李春嶺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對血糖波動的影響。 方法 選取T2DM患者79例,其中合并抑郁38例為觀察組,以同期住院未合并抑郁的41例為對照組,測定身高、體重、血壓、(BMI)、FBG、2 hPG、HbA1C及血糖波動系數。 結果 觀察組2 hPG、血糖波動系數及低血糖發生率明顯高于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 結論 糖尿病患者抑郁可能是導致血糖波動增大及低血糖發生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 抑郁;糖尿病;2型;血糖波動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086-02
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約26%~38%,女性多見 [1-2]。糖化血紅蛋白不僅與空腹及餐后血糖有關,而且與血糖波動有關,血糖波動促進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加重糖尿病血管病變[3]。抗抑郁治療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平均血糖水平[4]。目前糖尿病患者抑郁對血糖波動的影響研究較少,該研究通過動態血糖監測觀察糖尿病患者抑郁對血糖波動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0月在普洱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病人79例, 38例T2DM患者合并抑郁為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以同期住院未合并抑郁的41例T2DM患者為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患者病程7~15年,平均(10.3±4.86)年,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3.8±14.7)。排除標準:嚴重肝腎病變、神經系統疾病及既往精神病史。
1.2 方法
使用SDS抑郁自量表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我抑郁評分,標準分50分以上診斷為抑郁。清晨空腹狀態下測量受試者身高、體重、血壓,計算體重指數(BMI)。
1.3 標本留取及處理
所有患者均在禁食12~14 h后,次日晨起空腹抽取肘靜脈血,高效液相法測定HbA1C,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雷蘭動態血糖監測儀記錄72 h血糖。
1.4 統計方法
數據以(x±s)表示,數據分析采用SPASS 13.0軟件。數據分析前行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經對數轉換后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后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雙向檢驗,P 2 結果 2.1 各組臨床及實驗室指標的比較 兩組間比較性別、年齡、病程及BM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bA1C、FBG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2 hPG及血糖波動系數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P<0.01)。 2.2 兩組間急慢性并發癥比較 DR和DN發生率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DPN發生率大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低血糖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抑郁癥在T2DM患者中有相當高的患病率,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的依從性。研究表明,DM病程越長,血糖控制越差者,患抑郁癥者越多、病情越重[1,5]。而糖尿病患者的性別、病程、HbA1C及慢性并發癥的數目是導致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而TG和CHO是抑郁的次要危險因素[2]。 大血管病變表現為多部位、迅速發展的動脈粥樣硬化,而DM患者大血管病變發生風險明顯大于非糖尿病患者。波動性高血糖與DM大血管病變密切相關,可能是DM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之一。血糖波動越大,T2DM患者并發AS大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越高[3]。減少血糖波動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的靶點之一。 該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導致血糖波動增大,尤其餐后血糖增加明顯,同時低血糖發生風險增加。考慮糖尿病患者抑郁可能是導致血糖波動增大及低血糖發生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而抗抑郁治療有助于穩定血糖。 [參考文獻] [1] 劉彥君,宋曉菲,王愛紅,等.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癥患病情況的調查[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4,12(2):123-125. [2] 許玲,王德全,任建民,等.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3,11(1):46-50. [3] 申虎威, 李燕, 邢莉,等. 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研究[J].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26(7): 1311-1315. [4] Safren S A, Gonzalez J S, Wexler D J,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adherence and depression (CBT-AD) in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4,37(3): 625-633. [5] Petrak F, Herpertz S, Albus C, et 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Versus Sertralin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The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DAD)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J]. Diabetes Care, 2015,38(5):767-775. (收稿日期: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