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梅
[摘要] 目的 針對收集的臨床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較深入地分析研究患者CT檢查結果的差異。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并發肺結核患者有關資料,根據臨床結核菌痰檢結果顯示為陽性患者CT檢查結果的區別。 結果 經CT檢查結果發現,在患者肺部下葉基底段、舌葉、中葉、上葉前段等部位容易多發,呈現完全不同的病變表現,通常與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癥狀合并產生。 結論 肺結核在臨床中是糖尿病患者一種比較常見的并發癥,CT檢查結果能夠使檢出新增病灶和空洞、肺大泡及支氣管擴張等癥狀表現的準確度明顯提高,進一步明確空洞與周圍肺組織及支氣管之間存在的關系。
[關鍵詞] 糖尿病并發肺結核;CT檢查;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114-02
全球糖尿病患者近3億,結核病患者超過1 000萬。我國糖尿病患者近1億,有100余萬結核病患者,是糖尿病和結核病負擔較高的一個國家。結核病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臨床常見傳染病,歷史上曾經對人類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危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結核病患者又逐漸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1]。在臨床中,糖尿病是具有較高發病率的一種非傳染性慢性病,其并發癥中肺結核比較常見。全球糖尿病并發結核病患者逐漸增多,而我國也如此,其肺結核發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5倍。胸片在臨床中通常被用于肺結核診斷的基礎影像檢查方法,但約有15%胸片正常的患者被證實為肺結核。被胸片漏診的病變通常能夠由CT檢出,確診胸片中的可疑病變和對存在合并癥情況進行評價,在對肺結核病理過程的了解及病變活動性的決定上,高分辨率CT相對于平片的十分明顯,特別是CT對繼發性肺結核的活動性判斷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還能正確區別超過80%的活動性及非活動性病變[2]。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具有比較復雜的醫學影像表現,相對于與單純糖尿病或肺結核而言,存在的差異較大。所以,臨床對該病的及時準確診斷對于肺結核的控制十分重要。該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采用CT檢查的130例糖尿病患者并發肺結核患者有關資料,診斷結果具有較高的正確率,為臨床診治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采用CT檢查的130例糖尿病患者并發肺結核患者有關資料,其中有91例男患者,39例女患者,患者糖尿病病程在2~20年之間,在發病率上男患者高于女患者。有37例患者不足年齡60歲,93例患者年齡超過60歲,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肺結核具有較高的發病率。43例患者糖尿病病程不足5年,87例患者病程超過5年,肺結核并發率對于病程長的患者明顯增高。按照糖尿病診斷標準,有3例患者為1型糖尿病,127例患者為2型糖尿病,38例患者空腹血糖低于11.1 mmol/L,92例患者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中發生肺結核的比例有所提高。
1.2 醫學影像檢查方法
130例患者都分別采取胸部平片檢查,采用多排螺旋CT機進行CT檢查,按照5 mm層厚及層距,從肺尖到膈頂之間的范圍進行掃描。
2 結果
糖尿病并發結核患者病情發展速度較快,與普通肺結核在醫學影像上具有不同的特點:病變通常容易在產生較少肺結核的部位發病,其中有28例患者發病于下葉基底段、35例患者發病于中葉、15例患者發病于舌葉、43例患者發病于上葉前段,9例患者發病于多段。大片融合灶及實變灶的病變形態比較多見,CT影響結果中檢出28例患者并發支氣管擴張;10例患者合并空洞,其中有1例為胸片檢出。大部分空洞都由小葉中央開始,幾個小洞向較大空洞進行融合形成薄壁或厚壁,具有光滑內壁,存在液平,有9例患者空洞直徑在2~3 mm,2例患者空洞直徑超過3 mm,大部分空洞呈小圓形,起初都處于病變肺門一側,也就是連接引流支氣管部位,進一步向新月狀發展,位于病變肺門一側,直至形成類圓形空洞,空洞周圍具有扭曲、積聚的肺紋理,CT影像結果在小葉中心發現2~4 mm直徑的腺泡“樹芽”征及結節狀影,表明病灶播散或活動性,而胸片只能發現5 mm左右直徑的結節并提示存在一定的活動性。5例患者合并干酪性肺炎,大部分病變都處于上葉前段,不規則鈣化灶具有不可逆性,在病變區比較多見,在不規律用藥的老年患者中較多;13例患者合并肺大皰、肺氣腫,18例患者胸膜肥厚、胸腔積液并存在一定程度的鈣化;5例患者發病部位在上葉前段、中葉或近肺門區呈結節而被誤診為肺腫瘤,經臨床抗結核治療后,對患者進行2~3年隨訪,患者的病變沒有發現比較顯著的變化。
3 討論
糖尿病是處于世界排名第二位發病率的一種全身性多發疾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且患者長期受到病變影像,容易產生腎病、高脂血癥、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及冠心病等多種并發癥[3]。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具有糖代謝紊亂表現,導致患者機體代謝功能失調,進而降低抵抗力。結核菌由于具有較多的傳播途徑,容易對糖尿病患者肺部侵襲而導致肺部感染,且如患者發病,病程就會得到比較迅速的發展。糖尿病與肺結核兩種疾病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影響,使其在醫學影像及單純肺結核圖像上存在復雜、多樣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該病的臨床診治難度。
該研究結果表明,基于糖尿病的肺結核,主要是在單純肺結核發病較少部位。通常情況下,在肺部上葉尖后段及下葉背段容易產生單純肺結核,但本研究中的患者主要是在上葉前段、舌葉、中葉及下葉基底部等部位產生肺結核,也大部分沒有在典型部位發病。因此,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在臨床中呈擴散性發展發病部位,將肺結核病灶在單純肺結核較少的發病部位檢出時,更要使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提高一定的警惕性[4],以便于迅速做出準確診斷。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大部分病灶都屬于等密度病變,在病灶中容易出現空洞并發生鈣化。該研究中有45例患者合并空洞,占34.6%,占有較高比例。空洞產生于肺結核病灶中,特別是類圓形的較大空洞,表明患者正處在活動期及擴張期,傳染性較強。患者病灶的空洞CT圖像主要有小蜂窩狀無壁空洞特征表現,在形態上相對于單純肺結核患者單發薄壁空洞表現具有一定的差異。該研究中有21例患者合并鈣化,占16.2%,只占較小比例。肺結核病灶鈣化主要是由于失水的病灶干燥、沉著鈣鹽成分而造成,表明結核桿菌正是低代謝狀態,具有較弱的繁殖力,也表明患者明顯增強了抵抗力。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主要存在滲出性、干酪性及增殖性的病變形態,比較多見的就是融合灶及大片實變灶。肺結核實變灶主要臨床表現是干酪性肺炎,該研究中有6例患者合并干酪性肺炎,占4.6%,在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由于老年患者不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結核菌較強的變態反應,使病菌由支氣管直接散播到肺部而造成,具有比較危重的病情,大部分都屬于不可逆性病變[5]。在防治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方面,應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①對血糖進行有效控制,預防產生并發癥,患肺結核后應及時對患者給予胰島素,使高血糖和酮癥得到有效控制;②抗結核藥應選擇療效較好的,采取足量進行全程治療;③患者采取高蛋白飲食,嚴重患者可與血漿或靜脈補充蛋白質相結合,使機體不斷提高免疫功能;④患者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降低,利于結核病的治愈。
由于在肺結核患病方面,糖尿病患者發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盡管可以將肺部X線檢查方法作為常規檢查方法,但在病變播散及活動、空洞閉合及檢出支擴等方面都顯著低于CT影像方法。因此,在結核病篩查中可應用肺部X線檢查方法,而在結核病影像鑒別診斷方面,CT影像具有普通肺部X線檢查無法達到的準確度。CT影像對于患者結核病病灶吸收狀況的觀察比較有利,及時診治,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4 結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 CT影像存在特異性表現,具有較高的診斷率,能夠使檢出非典型病變部位、空洞、肺大泡及新增病灶的比例明顯提高,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淑萍,楊健.高分辨CT在肺結核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9(15):107-110.
[2] 周新華.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動態影像學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11(15):51-56.
[3] 馬大慶.肺部空洞影像的鑒別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5(21):37-42.
[4] 宋偉,王立,嚴洪珍,等.多發胸部結核瘤的影像學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8(12):72-76.
[5] 馬大慶.肺內孤立結節的CT鑒別診斷[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7(19):87-91.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