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專家:房欲飛
早教專家,教育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早期閱讀推廣人,現供職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后,一直有著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結,愛女桐桐誕生之后,遂把她當“課題”來“研究”,學習、工作、育兒之間隙堅持撰文分享教養心得,受邀為多家嬰幼教育雜志供稿,著有《從“零”開始做父母》等。
3歲的兒子特別喜歡重復看動畫片、圖畫書,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為何會這樣?
A:一般來說,孩子的心智或動作技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在新奇感的作用下,自發地進行使用,形成成人眼中的重復現象。這是小孩子認知學習的一個特點,他們需要一遍一遍加工記憶,才能把每一個具體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面對熟悉的事物,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和掌控感,體會到內心的快樂。隨著孩子的意愿就好了,不用任何干預。
女兒1歲多了,一直是我親手帶大的,特別黏我。最近,我重返職場,每天早晨出門去上班,她都會哭著鬧著不讓我走。無奈之下,我只好趁她不注意時悄悄離開家。請問,我這樣做好嗎?
A:您的顧慮是有道理的。因怕被黏住而悄悄離開的做法,的確不大可取。試想,在孩子沒有任何預期的情況下,轉身找媽媽時,卻發現您已經不見了,孩子會是什么感受呢?我想最可能的反應是:媽媽隨時都可能悄然消失,太讓人難過了,以后我一定黏好媽媽!也就是說,悄悄離開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黏人的問題,還可能讓孩子把您看得更緊,如果您為了順利脫身繼續采取悄悄離開的辦法,孩子也許會默默接受現實,但他們的安全感卻可能受到傷害。孩子可能會因此發現:原來最愛的媽媽也會欺騙我,太讓人傷心了!連最親的人都不值得信任,還有誰值得相信呢?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感,也許就由此來源。
所以,再怕孩子黏您,您也要注意跟孩子說再見,甚至跟孩子講清楚離開的理由,孩子聽不懂也沒關系,從您的肢體表情中,孩子會感受到您的誠意,她的分離焦慮或許會因此爆發,但也會在哭泣中修復,而且,這樣的眼淚,是她成長必要的代價,她雖然流下您不愿意看到的淚水,卻會從中逐漸學會接受媽媽不可能永遠陪著自己的事實,從而得到心靈的成長!而悄悄離開所帶來的情感傷害,遠遠比淚水來得可怕!
兒子見到鄰居、熟人很認生,無論我怎么引導,他都不愛打招呼。家里來客人時,他也總是不愛搭理人家,或者直接躲起來。如何才能讓兒子活潑開朗一些?
A:看得出您的困惑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那就是孩子見到別人,應該打招呼,其實這在很多寶寶那里,都是很難達成的期待,因為孩子的社會化程度還比較低,更多地,他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比較隨意、率性,也比較情緒化,不想打招呼就是不想打,成人逼得緊了,躲起來了也是很自然的。所以,適當調整您對孩子的期待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應該放棄引導,如果能夠排除孩子天生就是內向性情和特定情境之下的情緒原因,您可以反思一下平時是否做好了文明禮貌的示范和指點工作,而不是只提要求卻沒有教孩子如何跟別人打招呼。
如果家長做了示范和指導孩子依然不喜歡打招呼,就要考慮是否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太低了。因為自我價值感高低不同的孩子面對他人時反應是不一樣的,一個確信自己可愛的孩子,會非常自信地跟別人交流互動,而對自身持否定態度的孩子,則可能因為怕遭到拒絕而變得退縮。明白了這一點,您不妨從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增強孩子內在的力量做起,善于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多給孩子正面的反饋,讓孩子在賞識教育中體驗自己存在的價值,另外還可以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給孩子提供學習各種本領的機會,讓孩子積累對自身能力的信心,增強掌控局面的力量,這樣遇到陌生人就不容易退縮了。

“我要好吃的,我要飛機,我要小車車……”3歲的兒子是“要多多”,每次去超市看到喜歡的東西總會要個不停。如何幫助兒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A:孩子貪心時家長不知道如何處理,源于看不懂孩子貪心背后的心理動機,不明白孩子為何要了這還想要那。如果能夠覺察到孩子貪心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問題的處理或許就簡單得多:
1.親子活動過少導致的貪心不足。
孩如果家長提供的親子活動過少,或者為了做自己的事情,經常塞給孩子一堆東西來行使保姆的功能,孩子就容易在喜歡的東西中尋求安慰。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提供豐富的親子活動或進行更有效的陪伴。
2.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的貪心不足。
孩如果孩子拿到了想買的東西卻不珍惜,或者并未表現出明顯的興趣,則可以考慮孩子在用玩具等東西來補償其他方面的欲求,比如,得不到滿足的情感,內心的失落與寂寞等等。由于這種對玩具的貪戀不過是對內心欲求的補償,無論拿到多少玩具,他的內心需求都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多給孩子適合其心理需求的愛。
3.家長過于寵愛導致的貪心。
孩子無節制地索要新玩具的習慣也可能是家長慣出來的,因為家長不舍得拒絕孩子,百依百順,那么孩子也會習慣性地任性索取。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不妨事先跟孩子商議個君子協定,明確購買玩具的條件,比如,每個月不能超過幾個、不能超過家庭預算、要能說出需要的正當理由等等。如果孩子不喜歡這種事先的約定,則進行事后的約定,比如,買玩具可以,但買的每一個玩具,都要玩10天以上,如果玩不滿10天,下次的購買要求就要被拒絕等。此外,如果孩子喜歡聽故事或者看書,還可以結合孩子的這一喜好,把對貪心的教育融入到故事或主題繪本閱讀中,以孩子能夠接受的形式具體呈現貪心的后果,讓孩子明白知足的必要性。
家教咨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