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姚海軍
一位67歲的老先生探頭探腦進入門診室,并關上診室大門。5年前,他的陰莖根靠近右側陰囊的地方,有皮膚瘙癢并出現一些紅斑,因位置比較特殊,故羞于啟齒。他多次按照“皮炎、濕疹或真菌感染”治療,但時好時壞,一直未徹底痊愈。此次因原來前列腺增生的藥吃完,他到泌尿外科配藥,但天氣悶熱導致陰莖陰囊部瘙癢難忍,便找到我,希望同時能給他配些止癢藥物。接診時,第一直覺告訴我,不能按簡單的濕疹處理,需要排除派杰特?。ɑ蚍Q之為乳房外濕疹樣癌)。老先生接受了活檢取材,1周后病理報告正如我所料:派杰特病。
常被誤當濕疹的皮膚腫瘤
什么是派杰特病?這其實是一種皮膚腫瘤,正規學術名稱為“乳房外Paget病”,早期癥狀與濕疹皮炎相似,所以又稱“乳房外濕疹樣癌”。本病常常發生于汗腺富集的部位,如會陰部的陰莖陰囊以及肛周和女性的陰阜、大小陰唇等部位,也有少數人發生在腋下。發病年齡常見于50歲以上的男性,女性也可發病。病程進展緩慢,多年以后可發生淋巴結轉移。
剛開始皮損多為單發、境界清楚的紅色皮損,表面有滲出、結痂或脫屑,逐漸向周圍擴大和浸潤,甚至表面發生潰瘍,自覺瘙癢。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常是深部腫瘤的淺表表現,如前列腺癌、膀胱癌、直腸癌或子宮頸癌等擴展而來。
該病開始時大多數人往往會誤認為是“皮炎或濕疹”,很多患者認為這沒有什么大礙。因病灶多位于“隱私”部位,所以羞于到醫院就診,常自行買點外用藥膏進行涂抹,有時癥狀可以得到緩解。但這樣不僅掩蓋了病情,反而延誤了治療時間,甚至釀成腫瘤轉移的惡果。
手術+整形修復可根治
大家也不用談“癌”色變,只要正確對待和治療及時,派杰特病并不需要化療就可完全治好。關于該病,目前認為首選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如果不適合手術,即有手術禁忌證,可以考慮試用光動力或放化療等。治療的關鍵在于腫瘤能否切除干凈,從而降低腫瘤的復發率,這就需要醫生對于該腫瘤有充分認識。在腫瘤較小時切除修復均較為簡單,同時對于局部創面切除后能有效進行整形修復。但一旦皮膚腫瘤范圍擴大,這就需要手術醫生既能有效切除腫瘤病灶,同時能在創傷最小的情況有效修復創面,例如應用多種皮瓣技術或植皮等。
此外,手術后的隨訪也非常重要,目的在于一旦出現異常,就可盡早治療。隨訪的時間要依據腫瘤浸潤的深度來定。腫瘤侵犯程度越深,隨訪間隔時間可以短些,比如2~3個月可以隨訪1次,1年后沒有復發可以考慮半年1次。
在此提醒中老年朋友:如果在會陰部以及肛周處出現遷延不愈的紅斑、丘疹、水皰及糜爛滲出等猶如濕疹樣變化的皮膚病變時,請千萬不要隨意認為是濕疹或者不好意思,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行皮膚組織病理活檢,排除派杰特病的可能。通過及時適當的治療,派杰特完全可以治療好,也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摘自《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