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軍



[摘 要]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后,現有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將轉制為行政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將轉制為企業或撤銷,財務管理、會計制度、會計核算等要求發生根本性變化,會計實務處理隨之發生重大轉變,本文重點對分類改革前后會計核算進行比較分析,為各級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規范賬務處理提供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會計處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13. 002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13- 0008- 06
1 事業單位轉行政單位前后會計處理比較分析
1.1 資產基金的會計核算差異
事業單位設置“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核算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長期投資和無形資產這四種非流動資產所占用的金額。行政單位設置“資產基金”科目,核算預付賬款、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政府儲備物資、公共基礎設施等七項資產在凈資產中所占用的金額。具體如下:
1.2 期末結轉的會計核算差異
事業單位期末結轉核算復雜,且存在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行政單位相對簡單,且不存在結余分配,具體如下:
1.3 應付賬款的會計核算差異
事業單位應付賬款核算不涉及凈資產科目,行政單位涉及凈資產科目,具體如下:
1.4 對外投資的會計核算差異
按照《行政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第71號令)規定:“行政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或者舉辦經濟實體。對于未與行政單位脫鉤的經濟實體,行政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監管。”因此,《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未設置“短期投資”、“對外投資”科目。《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68號)規定,事業單位不得使用財政撥款及其結余進行對外投資,不得從事股票、期貨、基金、企業債券等投資,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也就是說可能存在非財政資金形成的股票、基金等投資。
轉制時,應對投資進行清理處置,如股票投資可由上市公司定向回購、基金辦理贖回、期貨交割、企業債券回購等,所得款項可作為行政單位成立時的國家資本入賬。轉制基準日未處置完畢的投資,“短期投資”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其他應收款”科目,“對外投資”科目余額應轉入新賬中“待處置資產損溢”科目。
2 事業單位轉企業前后會計處理比較分析
2.1 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差異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涉及凈資產科目,企業不涉及。具體如下:
2.1.1 累計折舊的核算
2.2 應收款項的會計核算差異
事業單位不計提壞賬準備,遇到無法收回的壞賬,直接列支核銷。企業要計提壞賬準備。具體處理如下:
我國事業單位情況復雜,差異較大,在分類改革過程中發生的劃轉、移交等經濟事項也紛繁不一,本文僅是對重點會計核算進行了舉例分析,我們在具體會計實務工作中,還要結合實際,繼續收集整理找出共性問題和基礎問題,開展重點研究,提出建設性建議,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制度體系。同時,要繼續密切關注國家改革政策變化和會計制度修訂內容,準確把握改革要求,依法合規辦理各項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順利進行。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國辦發[2011]37號)[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