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簡稱《指南》,在注重健康的人們當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很多朋友問:“新版和舊版有何不同?”本文就此進行闡述。
吃雞蛋不必再扔蛋黃
新版《指南》提出吃雞蛋不必扔掉蛋黃,因為蛋黃中除了并不可怕的約200毫克膽固醇,還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和保健成分,包括12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卵磷脂、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保健成分。
吃一部分全谷雜糧
新版《指南》提倡吃一部分全谷雜糧,包括干糧食50~150克,薯類50~100克,大致為主食的1/3到1/2。雖然這還沒有達到歐美國家推薦的“每日主食至少一半為全谷雜糧”的水平,但是至少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此前,很多老年人對全谷雜糧總是抱著十分反感的情緒,一些醫生也聲稱吃雜糧會導致胃癌,不利于消化,造成營養不良等。實際上,在現有飲食條件和合理烹調處理情況下,這些說法都是缺乏證據的。而全谷雜糧有利于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多種癌癥,才是被大量科學研究所證明的事實。
吃完整水果營養更好
關于蔬菜水果有益于健康,新版《指南》補充了更多的科學證據,指導也更加詳細。比如說,新版《指南》明確提出:吃水果汁和直接吃完整新鮮水果,其作用不同。水果榨汁損失絕大多數膳食纖維,吃后缺乏良好的飽腹感,血糖上升快;而水果打成漿汁喝,會損失絕大多數維生素C和大部分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影響其發揮保健作用。
區分“雜豆”和“大豆”
有關豆類,新版《指南》明確區分了“雜豆”(富含淀粉的豆類)和 “大豆”(可以制豆油和豆腐的豆子)兩類。將雜豆歸類為雜糧主食,而將大豆單獨列為一類。
有關大豆和堅果,新版《指南》減少了推薦攝入量,從籠統的30~50克改為大豆25克和堅果10克。在能夠得到這些食物健康好處的基礎上,又考慮到我國居民日常烹調已經攝入了很多植物油,特別是富含亞油酸的油脂,若過多攝入大豆和堅果,有可能脂肪攝入過量。
多喝白開水,少喝甜飲料
有關喝水,新版《指南》對日常飲水的推薦量從6杯提升到7~8杯,這是在國內調查的基礎上做出的。同時也明確鼓勵喝白開水和茶水,要求少喝甜飲料。
舊版《指南》的主要條目只提到少油少鹽,而新版《指南》明確提出控糖限酒,其中對添加糖的限制和2015年的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完全一致。
當然,新版《指南》大部分內容還是保留了上一版的內容,因為健康飲食的基本理念沒有變化,人口資源等基本國情也沒有變化。比如說,新版《指南》堅持了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也堅持了“蔬菜當中一半為深色蔬菜(其中主要是深綠色葉菜)”的理念。我國居民由于資源環境和文化習俗限制,只能采納以谷類為主、五谷雜糧為輔的健康飲食模式;而我們國家蔬菜生產能力強、綠葉蔬菜價格低廉的優勢,也讓我國成為極少數能夠推薦國民大量吃深綠色葉菜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