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佳
現如今,伴隨著物質和文化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般的游山玩水已經不能滿足一部分旅游者的愿望了,他們總想與大自然實現更親密的“接觸”。野外扎營,便是實現更這種親密接觸的最好方式。但野外扎營,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中氣象因素更是不可忽略。
選擇野營地要考慮氣象因素
春夏時節,野營地點應選擇在空氣干燥、地勢較高、通風良好的地方(如通風的山脊、山頂),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躲避蚊蟲的侵襲,另一方面也可預防突如其來的山洪和漲水。
秋冬時節,選擇野營地主要考慮的氣象問題是避風。一般來說,森林和灌木叢是理想的設營地,但不要選擇谷底,因為谷底是冷空氣聚集處。
選擇野營用品要考慮氣象性能
帳篷、睡袋、防潮墊是野營的“三大硬件”。常見的帳篷面料是拒水棉布或尼龍布。拒水棉布的特點是結實耐用,保暖性能好;尼龍面料的特點是較輕,比較適宜夏季使用。為保暖起見,秋冬最好使用雙層帳篷,因為雙層帳篷的防雨、抗風和保溫性能要遠遠強于單層帳篷。
睡袋通常可分為羽絨睡袋和棉睡袋兩種。棉睡袋在0度以上的溫度使用比較合適,羽絨睡袋則適宜在寒冷的季節使用。
防潮墊的氣象功能主要有兩點:第一是保暖,削弱地面對身體的寒氣侵襲;第二是防潮,目前市場上所售的防潮墊多由泡沫塑料制成,能隔潮,又非常輕,行走時可掛在背包外面,不會增加多少負擔。
提高舒適度,必須創造適宜的“睡袋小氣候”
寒冷時節,如果擺放位置適宜,帳篷可以增加30℃的溫度。不過,宿于帳篷內,與身體直接接觸的仍是睡袋,所以創造適宜的“睡袋小氣候”,特別有益于提高睡眠質量。
首先,要注意睡袋的蓬松度。因為新的睡袋長時間擠壓于睡袋套內,所以搭好帳篷后,就應該攤開睡袋(羽絨睡袋須不停拍打),蓬松后的睡袋會令身體更覺溫暖舒適。
其次,是要注意防潮。塑膠制品不會透氣,容易造成睡袋潮濕,所以白天應設法使睡袋干燥(羽絨睡袋更要注意晾曬),從而達到睡時的舒適。
必須清楚的是,睡袋本身不會制造熱能,人的身體才是能量之源,所以,外出游玩,到達營地時通常又冷又累,不宜立即鉆入睡袋,而應該在進食足夠的晚餐與熱飲之后,適當活動,再入睡袋休息。此時,溫暖的環境就很快就會包圍身體,“袋中人”會在舒適中步入夢鄉。
比起冬天,夏天保暖方面就沒那么重要了,但要通過選好的地勢,用適宜的帳篷和防潮墊來防蚊防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