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采編中心何晰竹、趙錦玉編輯整理
?
和諧中國年度峰會暨2016中國金融行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本刊采編中心何晰竹、趙錦玉編輯整理

為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金融改革新業態,由《商業文化》雜志社主辦的和諧中國年度峰會暨2016中國金融行業高峰論壇已于4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商業文化雜志社副社長張永君代表和諧中國年度峰會組委會宣讀了“2016和諧中國年度峰會宣言”。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出席會議并宣布大會開幕。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成杰、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忠明、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瑜教授、中國長城學會專家委員會研究院李新華等發表了演講。
本次會議由商業文化雜志社社長王作言致歡迎詞,大會圍繞“去庫存、促銷費、穩增長”為主題,主要聚焦金融改革四大金融新業態。對普惠金融、創新金融、互聯網金融和綠色金融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者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商業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整個世界。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十二屆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是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二是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三是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同時,也指明了2016年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
在這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發了言,他發言的題目是:《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他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了以國有控股金融企業為主,銀行、證券、保險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相結合的金融體系。目前,銀行業總資產超過170萬億元,信托業總資產超過13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超過10萬億元,基金業總資產超過5萬億元,證券業總資產超過4萬億元。2015年,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和其他金融活動加總起來,金融業增加值達到5.75萬億元,同比增速159%,占GDP比重達到8.5%以上,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我國金融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在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流動性過快增長、杠桿率連續攀升、金融市場投機盛行、不良資產余額和不良率急劇增加、區域性或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斷積累的問題。具體內容有五個方面,一是流動性過快增長、二是杠桿率連續攀升、三是金融市場投機盛行、四是不良資產余額和不良率急劇增加、五是區域性或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在針對區域性或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斷積累時,他接著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經濟健康發展。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表明,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金融發展也與金融行業和金融市場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作用、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密不可分。如果金融市場投機交易過度膨脹,金融行業與實體經濟、實業部門和產業資本漸行漸遠甚至凌駕于產業發展之上,便會造成金融自我循環,形成泡沫經濟,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造成重大沖擊和嚴重損害。怎樣避免上述出現的沖擊和損害?第一,服務實體經濟。中國經濟的脊梁是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職責和使命。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引導金融業和金融市場不斷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需要。要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體系,吸引全社會的沉淀資本通過股票、債券、票據、金融衍生品進入實體經濟,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重組。要著力推動金融業改革創新,全面清理金融自我服務業務,限制金融機構自營交易特別是衍生品交易,實現金融行業從自我循環向服務實體經濟的轉變,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第二,發展普惠金融。近年來一些金融創新過多考慮為社會強勢群體服務,對社會弱勢群體和“草根階層”金融支持不夠,不僅影響到經濟發展,而且也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要加快推進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多元化廣覆蓋的機構體系,積極引導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降低服務門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要優化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金融發展機制和發展環境,重視金融消費者需求的多元性與差異性,積極支持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獲得必要、及時的基本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提高滲透率。第三,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隨著金融產品與服務日趨豐富,需要加快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加強金融教育、信息披露、風險識別、風險提示,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交易權、求償權、信息和財產安全權,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強化對金融機構銷售環節合規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規范金融機構行為,強化對違規機構的事后追責,提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第四,防范金融風險。要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加快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健全地方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加大對違法舉債擔保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防范財政風險轉化為金融風險。要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逐步向社會投資者開放不良資產轉讓市場,適當減輕處置不良貸款的稅費負擔,妥善處理企業破產案件,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



會上,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忠明也發了言。首先,他對本次會議的主辦方商業文化雜志給予了肯定。他說,和諧中國年度峰會,我曾參加過好幾屆。我在想,為什么一連能開到第八屆?我覺得至少說明主辦方商業文化雜志社非常有眼光。因為我們國家需要和諧,社會需要和諧,人民需要和諧,不僅如此,全球范圍內都需要和諧。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今天又要走向經濟強國,那么,我們就應該想一想,有無可能給當代人類世界貢獻點兒什么?我覺得,和諧可能是最具有原創性,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需要講和諧,而現在許多問題都出在不和諧上。銀企之間需要和諧,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需要和諧,政商關系也需要和諧,國內外關系等都需要和諧。和諧,不僅列入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也應成為當代人類的價值共識和行為取向。如此,這個世界就會太平的多、美妙的多!由此來看,和諧中國年度峰會就應當一年一年地辦下去。而且,還應爭取辦成世界性的峰會,吸引更多的外國朋友來參加。這就是輸出和諧,輸出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中國不僅要產能輸出、資本輸出,也應該邁向文化輸出。我想我們最有可能輸出的就是和諧二字,因為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支持,古代圣賢有大量關于和諧方面的思想表述。今天,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就要使各方面都和諧化,越來越和諧。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廣泛實踐和諧理念的歷史進程,對全世界都具有示范意義。在談到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困難時,王忠明又說,當前民營企業面臨著三座大山:第一座是市場的冰山、第二座是融資的高山、第三座是轉型的火山;搬掉這三座大山,這就是從不和諧走向和諧。今年3月4日,也就是政協召開的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到民建和工商聯委員聯組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他認為關鍵就兩個字:一個是“親”,親人的“親”;一個是“清”,清白的“清”。政府官員和企業家之間和創業者之間,互為親人,親如一家,沒有理由躲著走,只要你心里沒有鬼,只要你手腳干凈,就沒有必要躲躲閃閃、遮遮掩掩,相互之間應該是君子之交,政商關系不斷向正常化發展。我們處理各種矛盾,實際上都在踐行怎樣創建和諧中國。所以,我覺得主辦方搞這樣的論壇,能獲得這么熱烈的反響,是因為抓住了來自歷史深處的文化根本,只要能夠在理論上更加深入闡述,獲得更多支持,同時在實踐中不遺余力地加以推廣,中國經濟包括民營經濟,一定會更加協調發展,整個社會一定會建設成為令世人矚目的和諧社會。
本次會議還舉行了 “51商城”上線啟動儀式和“房友匯全國房地產產業鏈合作”。我要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仔義,在啟動儀式上詳細介紹了“51商城”的功能和服務。他介紹說,“51商城”以“打造百姓餐桌上的安全、中國民生第一工程”為己任,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孵化培優“百”家極具潛力的民族企業,“千”家綠色、有機、生態地方名特優特色產品,“萬”家線上線下體驗加盟商,發展會員消費商億人。為我國的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打造諸如一縣一品探索有效途徑,開啟了電商新時代。據了解,“51商城”的貼心服務功能也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消費能創富的電子商務平臺,如大家幫助大家、牛幣跨界滲透、商家利益保證、會員分享創富、互聯網+抱團做大、互利互贏和持續發展。而房友匯,則始終圍繞以房為核心,帶動房產商、裝修商、供應商、家具商、家電商、生活商等上下游產業鏈去庫存,不僅幫助打工族實現購房的夢想,而且還陸續幫助購房人實現了一個完整的配置。
全國人大代表周森、企業家代表吉運集團董事長劉現考、北京卡羅琳控股集團副總裁王敘人、北京房友匯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平、山西靜樂浩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占國等相繼發了言。據了解,會上還有相關部委領導、駐華大使、專家學者、演藝界人士、藝術家、金融家和新聞媒體單位的代表等八百多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結束后,組委會在北京天雅古玩城舉行了一場豐富多彩的公益晚會。
據悉,和諧中國年度峰會自2007年開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其宗旨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過大力宣傳,廣泛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本次大會,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全程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