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正確看待營改增全面推廣
黃婷婷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營業稅改增值稅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增值稅與營業稅并行的弊端,從2012年試點開始社會反應良好,對我國的行業發展、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從營業稅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營改增的必要性和意義,并針對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營改增;增值稅;建議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啟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之后,4年來營改增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完成了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以及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相關改革。截止2015年底,營改增為592萬戶試點納稅人實現減稅6 400多億元。國務院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試點范圍。這是稅制改革中的重要里程碑,將更加規范增值稅制度,使營業稅成為歷史。
營業稅按照不同行業設置不同的稅目、稅率,可以對不同行業進行宏觀調控。但營業稅的征收沒有抵扣環節,不受企業成本、費用的影響,導致重復納稅,生產環節越多稅負越重。由于增值稅對各個環節征收,層層抵扣,不改變產品和服務之間的相對價格,既避免了傳統流轉稅的重復課稅弊端又保證了稅收中性原則。增值稅的覆蓋面越廣,征收范圍越寬,越能發揮職能,減少對經濟的扭曲作用。兩稅并行也帶來產品、行業之間有效稅率差異。繳納增值稅企業若從繳納營業稅企業購入中間投入,無法將營業稅作為進項稅扣除,購入比重不同的企業有效稅率就不同。
實施營改增,就是原來依營業稅征收的部分行業,改為征收增值稅。允許進項抵扣,減少重復征稅,確保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可以促進稅收的公平性,也能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增強企業經營活力,激發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營改增的結構性減稅普遍降低企業稅負,有利于企業生存發展。在企業成本方面,營改增后,對原來的增值稅納稅人購買服務來說,原本的不能抵扣變為可以抵扣,原本抵扣稅率低的變高,抵扣的范圍擴大;原營業稅納稅企業可按增值稅納稅,允許抵扣外購材料、設備和服務的進項稅,整體稅負將有所下降,有利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設備更新與改造加快和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加大。營改增還為中小服務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小規模企業生存發展。年銷售額500萬以下的小規模企業,改5%營業稅稅率為3%增值稅征收率,直接享受四成稅負降幅。
對貨物和勞務統一征收增值稅,能夠抵扣增值稅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交易產生的進項稅,改變對產業鏈上各環節的重復征稅狀況,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在稅制上的貫通,形成從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抵扣的完整抵稅鏈條,強化了區域內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實現了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在我國新舊動能轉換之際,財稅改革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統一稅制減輕稅負,引導要素資源合理流動、向先進產業集中,提高物質資源配置效益;促進現代服務業由單一化轉向多樣化,促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分工細化、相互融合發展,給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營改增減少了地方政府對產業的干預。營業稅在地方政府稅收中占的比重最大,以企業的營業額為稅基,無論企業盈利或虧損,只要仍在運行,地方政府就能獲取稅收收入。為此,政府可能犧牲資源環境等利益吸引外部投資,對于產能過剩而無法持續經營的企業,可能會采取措施防止其退出市場,以維持財政收入。增值稅作為中央與地方的共享稅種,改革后征收范圍將囊括建筑、房地產等地方稅收重頭行業,能夠降低地方政府干預產業的幾率,淘汰落后企業發展優勢企業。此外,短期內營改增將減少地方財政收入,使地方稅收向中央集中,加強中央對稅收收入的統籌管理,有利于削減地方政府的不合理支出。
在營改增推行過程中,稅務部門要加強稅收征管機制,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確保期間各項工作密切銜接,提高工作效率。有關部門應該聯合媒體加大政策宣傳普及力度,讓納稅人和普通消費者正確解讀稅改新政,防止一些企業和商家利用消費者的一知半解,借機肆意提高服務價格。同時應加強市場監管,監督企業依法誠信經營,避免發生價格違法行為。
營改增的實施有助于縮小企業之間有效稅率的差異,可以提高效率。但在制度設計上,出現了多檔化的趨勢。目前增值稅稅率分為五檔(即17%、13%、11%、6%、0),加上小規模企業3%的征收率,增值稅抵扣鏈條容易扭曲,稅率差異和效率損失依然存在,造成一定的政策風險。因此在推行過程中應當充分論證、科學測算,逐步減少增值稅率的檔次,簡化稅率使其趨于統一。
受營改增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減少不可避免。為了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分配關系,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調整增值稅在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二是通過完善轉移支付體系來保障地方政府的財力。國務院已印發過渡方案,規定中央和地方增值稅五五分成。這一比例能否彌補地方稅收還需更多的研究與調整。在轉移支付方式上,可以將中央新增的增值稅收入用于充實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更好地彌補地方稅收缺口。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曉光.增值稅有效稅率差異與效率損失——兼議對“營改增”的啟示[J].中國社會科學,2013(8):67-84.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086
F810.42
A
1673-0194(2016)13-0155-02
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