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媛穎
(福建省紅十字會備災救災中心,福州350003)
淺談紅十字會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賈媛穎
(福建省紅十字會備災救災中心,福州350003)
在穩步完成“十二五”規劃,開創“十三五”新局面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建設紅十字會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對大力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紅十字會;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救助的社會團體,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和平進步為宗旨。“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對傷病員和其他受害者進行救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賦予紅十字會的重要職責。面對我國目前突發事件頻發,對人民群眾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今天,作為社會救助團體,要充分發揮紅十字會的作用,促進以紅十字會為骨干的社會組織更好地服務公眾。
如今,突發公共事件層出不窮,發生時又具有不可預見性,加之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不斷增多,對普通大眾危害愈來愈嚴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與應急能力建設已成為我國政府關注的重中之重,紅十字會作為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由于運行機制的靈活性、服務隊伍的多樣性,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各類災害的處置,使其在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從法律賦予紅十字會的職責,抑或是從應急體系自身建設需求方面,還是從應對和預防當今社會未知危險等方面講,都要求紅十字會這一社會團體必須是專業化、開放型組織,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的建設在整體上也應該成為一個開放型的系統。
在2003年“非典”后,中國紅十字會開始逐步發展和完善自身的應急體系建設,2005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出臺,標志著紅十字會應急工作步入新的階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紅十字會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
(1)紅十字會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目前,縣級及縣級以下的很多基層紅十字會沒有制定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應急預案,在災害來臨時,不能快速、有效、有序啟動應急預案;應急工作專職干部素質不高,專業化不夠,缺少應急裝備;應急工作經費不足,沒有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等等原因,使得紅十字應急救援工作變得被動、松散,沒有創新,大大影響了紅十字會的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2)紅十字會應急物資儲備網絡和緊急運輸協調機制不夠完善。雖然我國現在有6個國家級物資儲備中心、20多個省級儲備中心,但是物資儲備的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救災需求,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救援物資就遲遲不能運送到災區。物資儲備的種類較單一,大多是總會暫存的棉被、帳篷、棉衣、棉服,大量急需物品未進行儲備。目前,紅十字會的應急物資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較低,在緊急情況下,各個物資儲備庫的物資調配不夠流暢,加之紅十字會缺乏專業運輸隊伍,導致應急物資儲備無法及時有效運達目的地。
(1)加強制度建設,構建相應的保障體系。紅十字會《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應該充分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科學性、時效性、完整性、經濟性,發揮紅十字會組織的特有屬性,擴大紅十字會的社會影響。
(2)大力推進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管理、保障、營救、心理支持、災后重建等多個方面,同時也離不開應急志愿者隊伍的參與,他們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紅十字會的運營成本,減輕資金壓力,使得紅十字會組織工作產生巨大的效能和活力。首先,進一步完善應急志愿者隊伍的招募、培訓、管理、監督機制,創新招募方式,充分了解志愿者自身的特長,對今后的志愿者隊伍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和科學的管理,如定期培訓、召開志愿者服務工作會議、志愿者服務登記制度、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等完整的激勵制度;最后,有效的監督機制,有利于今后志愿者隊伍建設更好發展、高效運作。
(3)建立完善的應急物資儲備及運輸體系。紅十字會應急物資儲備庫的建設是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重要部分,各級紅十字會根據易發生災害的情況選擇物資儲備庫中物資的儲備類型和數量。目前,紅十字會應急物資的主要儲備形式還是實物儲備,今后可以偏向選擇與企業合作的合同儲備,或者生產能力儲備,這樣有利于降低物資儲備的成本,提高物資使用率。另外,紅十字會可以發展自己的物資運輸隊伍,當災害來臨時,可以及時運送物資,而不是依附于企業,影響物資到達時間。
(4)健全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宣傳及培訓。可以將應急救護知識培訓作為紅十字會的品牌項目,大力宣傳,更加廣泛地普及群眾性應急救護知識,使公眾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識與技能,這對于減輕傷害,挽救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5)加大對應急工作的投入,爭取政府支持。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118
F259.21;C23
A
1673-0194(2016)13-0209-01
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