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華
(南京工業大學資源保障部,南京210009)
高校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
——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
吳光華
(南京工業大學資源保障部,南京210009)
高校教職工集體宿舍是解決青年教職工過渡用房的主要途徑之一。文章從南京工業大學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的現狀出發,闡述了管理中存在的難題,對其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
高校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對策
教職工集體宿舍是高校用于新進教職工住房過渡的重要房源,在解決教職工住房困難、穩定師資隊伍建設和吸引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規模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多,對教職工的需求也在擴大,但目前高校用于解決教職工過渡用房的房源供給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房源的周期流動性差,這些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房源的利用率。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職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房源的利用率,有必要提出在集體宿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優質管理的目標。
1.1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1.1.1管理辦法不夠全面,不能適應當前集體宿舍管理的需求
《南京工業大學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辦法》(南工校資[2004]10號)從管理部門、入住對象、入住辦法、安排方式、設施配置與使用、室內管理這六個方面細化對學校教職工集體宿舍的管理,以進一步優化資源。但隨著學校的發展及部門的職能調整及優化,原在房產管理范疇內的家具設備已調整到設備科,造成了對集體宿舍內家具管理上的忽視。在退房核實住房及家具設備是否完備時,容易忽視對設備的管理。
1.1.2管理中缺乏信息化及系統化
因電子信息的迅速發展,數據的管理由原來的紙質文件發展到了電子信息系統,更好更方便地保存了原始數據,但對于房源信息的統計及整合仍然基于人工操作層面,并沒有針對性系統性的集體宿舍信息數據,主要體現在兩點局限性上。①對于教職工宿舍的分配停留在工作人員的單方面操作上,即由工作人員來決定安排教職工的住房,教職工無法自主選擇房間。②學校房源的管理缺乏系統化,教職工無法獲悉集體宿舍的空房源情況,不能自主進行房源的選擇。
1.2管理執行力不夠
1.2.1缺乏對集體宿舍入住人員的日常管理
有部分教職工住房問題得到改善后仍不愿意退出學校集體宿舍,反而私自將集體宿舍轉租以從中謀利。這種現象在集體宿舍管理上時有發生,但在對這類問題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難度,主要因為兩點原因:①集體宿舍人員數量多,房產科工作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上無法做到每周每月定期核實住在每個房間里的人員信息。②缺少對集體宿舍入住人員的專門管理,學校集體宿舍的老校區和新校區都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以方便做到針對性的管理。
1.2.2對教職工逾期未退或私自出租集體宿舍的行為管理力度不夠
按照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辦法對逾期不退貨私自出租集體宿舍的行為有對應的處理條例,但實際很難執行。因現有的房源管理還停留在Exce1數據的收錄和查詢上,每隔一段時間要對入住人員信息進行篩選,核實租期超過五年的人員,等發現有教職工租期已超過五年后再通知他本人退房,整個流程的工作存在滯后。而對于私自出租集體宿舍的行為,因教職工白天上班,只能在晚上核實是否是本人居住,因此在核實住戶身份的環節上很難操作,主要是缺乏對集體宿舍的日常管理。
1.3房源供不應求
1.3.1房源無法滿足大量教職工的住房需求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達2 450所,專任教師150多萬人,有近70%的大學老師年齡在40歲以下。除了原舊校區留下的房源,學校在新校區新建了教師公寓,但近幾年,學校每年新進畢業進校和引進人才平均在100人以上,房源數量相對于每年的新近教職工的數量而言,仍然是供不應求。
1.3.2青年教師住房需求強烈,但商品房購買能力相對不足
新進教職工中絕大多數為剛畢業的青年碩士、博士,年齡正好處于婚育期,因此他們對住房的需求十分強烈,但是面臨南京近幾年的高房價,剛參加工作的經濟實力還遠遠不夠。如此,學校的集體宿舍對于新進教職工來說解決了過渡期的住房問題。
1.4集體宿舍房源的周期流動性弱
根據《南京工業大學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辦法》的相關精神和內容,為了加快學校住房商品化、社會化的進程,對1998年11月30日參加工作并取得住房補貼的單身教職工,符合學校入住條件的,學校僅提供自參加工作日起不超過五年期的集體宿舍過渡,住滿五年時須辦理退房手續。一般教職工每位只能安排一個床位;博士畢業的教職工在新校區每位安排一個房間、模范馬路校區安排一個床位;單身博士后研究人員,每位安排一個房間。
1.4.1因歷史條件的局限性,原校區的教職工集體宿舍資源利用率低
模范馬路校區的教職工集體宿舍原為學生宿舍,每個房間有2個床位,房間內的設備仍沿用原學生的上為床鋪下為書桌衣柜的整體家具,因時間長久部分房間的家具設備出現損壞現象,因未及時進行維修,有部分房間只能入住一人,利用率降低。
1.4.2部分教職工占用兩個床位,導致實際可以安排的空床位減少
因模范馬路校區集體宿舍的歷史條件,有部分教職工因沒有經濟實力購買商品房,于是一家三口居住在集體宿舍內,占用了兩個床位,在實際安排人員入住的情況下,導致沒辦法再繼續往這個房間里安排人員。與教職工反復聯系溝通后,仍無法解決實際問題,便會直接導致實際可安排的床位數減少。
1.4.3部分教職工租期滿五年后仍不退租,降低了房源的周期流動性
南京工業大學實行五年期的集體宿舍過渡,是為了給新進的青年教職工一定的過渡時間進行資金的積累后購置自有住房,從而達到教職工集體宿舍的真正流轉,以解決更多的青年教職工的住房過渡問題。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入住的教職工存在只租不退的情況,這在推動教職工集體宿舍良性運轉方面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難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商品房房價上漲以及教職工集體宿舍租金標準與市場的脫節。
一是高校青年教職工的收入普遍偏低,而南京商品房房價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短期內無法購置私有住房。教育部對高校教師薪酬進行的調查顯示:2013年,81.9%青年教師年收入不到10萬元,34.6%的青年教師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二是教師集體宿舍的租金價格與市場價格脫節,模范馬路校區的市場租金是學校集體宿舍租金價格的10倍左右。在管理辦法中,雖然有對逾期未退租的教職工有懲罰之類的規定按市場標準收取租金,但仍有部分教職工愿意選擇租住在教職工集體宿舍內,如此進一步加劇了房源流轉的困難。
2.1完善高校關于教職工集體宿舍的管理制度
2.1.1摸清集體宿舍中的住戶情況,掌握好房源的實際情況
對學校的集體宿舍房源進行徹底的清查,摸清住戶的情況,方便進一步了解并掌握好集體宿舍的住房情況,并能夠察覺到現有集體宿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是否有教職工占用了兩個床位;房間內的設備是否完備;是否每間房能夠保證兩位教職工的入住;現入住人員中逾期未退房的人數有多少等相關問題。只有發現了實際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做到針對問題而解決問題。
2.1.2完善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辦法,做到制度上的保障
現有的學校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辦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①集體宿舍的租金價格與市場價格脫節。模范馬路校區位于市中心地帶,地理位置佳,交通方便,而集體宿舍的房租一直未進行調整,與周邊市場租金價格相差甚多。②管理辦法中有相關逾期未退宿舍的處理條例,但現實情況是仍有部分教職工不愿意退租。所以要根據現有的問題對管理辦法進行調整或增加相關處理辦法,方便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做到制度上的保障。
因此有必要完善管理機制,采用經濟杠桿保證教職工集體宿舍的良性流動。①對全校的集體宿舍房租進行調整,建立租金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周邊房屋市場價格結合學校集體宿舍的入住條件等進行分析、評估和調整。②嚴格控制租期,并且要明確逾期不退的懲罰機制,形成賞罰分明的機制。
2.2建立教職工集體宿舍管理機制
2.2.1建立教職工集體宿舍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一套分級管理的房屋管理信息系統,將教職工住房管理系統作為整個信息系統的一個模塊,包含房源信息、住戶信息、申請選房信息及資金信息。同時讓學校教職工能夠作為使用者參與到系統中來,公開房源信息,讓教職工可以自主選擇床位或房間,以避免工作人員單方面操作引起不必要的矛盾。這樣使用者與管理者共同參與到系統中來,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管理學校房屋,提高學校房屋的管理水平。
2.2.2加大對教職工集體宿舍使用的監管力度
房產管理科可以定期將集體宿舍租期即將到期或已逾期未退的教職工人員信息發給各所在二級單位,通過各單位管理人員督促其盡快做好退房準備。通過與二級學院的工作配合,減少退房工作環節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并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有力地提高了集體宿舍的周期流行性。
2.2.3加強宣傳,改變傳統觀念,形成正確的住房觀念
集體宿舍管理中逾期未退問題長久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職工沒有形成正確的住房觀念,認為這是學校的福利,即使租期超過五年也可以繼續住,不會有任何影響。這樣的觀念往往影響了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加強工作思想的宣傳非常重要,兩者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工作,從而提高學校資源的優化及利用,為更多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的過渡性問題。
教職工集體宿舍作為學校教職工周轉用房的一個重要房源,是學校為解決青年教職工住房困難的一個重要措施。作為新進教職工過渡性用房解決學校青年教職工住房困難,對穩定學校青年人才隊伍,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讓教職工和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到房屋的管理中來,從實際出發靈活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對教職工集體宿舍的高效管理,切實做到集體宿舍房源的良性流轉,更好的服務于教職工。
主要參考文獻
[1]高校教師薪酬調查課題組.高校教師收入調查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高等教育,2014(10):27-29.
[2]王玲,傅和平,陳惠蘭,等,高校教師公寓管理模式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1(5):66-67.
[3]宋桂彬.新形勢下高校周轉房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5(1).
[4]韓振.高校青年教師公寓管理問題的分析與探討—以同濟大學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5(3).
[5]尹勇.高校住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點和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6):52-54.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133
G647
A
1673-0194(2016)13-0236-02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