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生,劉光武,楊 濤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哈爾濱 150028)
?
日本2015年度科技白皮書
——展望2030年的科學技術創新
王春生,劉光武,楊 濤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哈爾濱 150028)
摘要:展望2030年日本科學技術創新形勢——開放科學時代到來,市民參與科技創新,科技進步不斷促進創新,為支撐未來科學技術創新而進行一系列教育改革。
關鍵詞:科學技術;科技進步;開放科學;日本;創新
本篇文章介紹日本2015年度科學技術振興年度報告(科技白皮書)第二部分內容:展望2030年日本科學技術創新形勢——開放科學時代到來,市民參與科技創新,科技進步不斷促進創新,為支撐未來科學技術創新而進行教育改革。
所謂開放科學,是指所有用戶都可以以數碼形式廣泛利用研究成果(論文、研究數據等),開展跨國、跨機構、跨領域合作,加快知識創造步伐。目前,各國正在圍繞開放科學展開討論,日本也將研究戰略推進政策,加速促進政府經費來源的研究成果的利用,迎接開放科學時代的到來。
在開放科學的大背景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不僅有研究人員等專家進行謀劃,普通市民參與策劃的活動也會增加。隨著專家和普通市民合作增加,創新產出也會隨之增加。普通市民所具有的知識、能力、意愿有時會超過專家,如能通過開放科學作為“集體智慧”有效活用這些知識,即使2030年日本研究人員數量減少,也可以使以研究活動為代表的科學技術創新活動的“量”和“質”得到提高。
3.1利用大數據提供新保健醫療服務和應對災害
通過解析健康診斷獲得的信息,包括基因組信息、組學信息、運動能力信息、生活環境信息等大數據,捕捉阿爾茨海默病、生活習慣病等疾患預兆,提出對這些疾患的新預防法,開發抗衰老產品等。通過解析醫療、飲食、運動等與個人相關的所有健康數據可以提供預測預防醫療服務。通過對個人基因組、臨床、生活行動、生活環境等信息的整合,可以預測出個人疾病首發癥狀及重癥癥狀,指導改善生活習慣,評價診斷和治療效果。
社交網絡服務發送的信息也屬大數據之一,具有即時性高、易傳播等優點,對于應對災害十分有效。日本廣播協會分析了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的大數據,回溯了震災全貌。這些大數據包括短信、汽車導航信息、車輛位置信息與速度加速度等行車記錄數據、手機的位置信息、自衛隊的救助活動記錄、道路修復信息等。通過對這些數據加工,可以再現地震時的情景。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在災害發生時針對個人和受災時的狀況提供相應服務。防災減災對策也可取得進展。
3.2利用超級計算機開發新藥
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網羅探索,通過假想產生高藥效新型化合物。能夠使生物體內的蛋白質與候補化合物作用進行高精度的模擬實驗,可以事前預測候補化合物的藥效。利用超級計算機開發新藥,開發周期大幅縮短,研究開發費用大幅削減,可以代替實驗,更加高效地使用研究設備,重新配置人才。
3.33D打印給產品開發和商業帶來變革
3D打印使制造工程加速。3D打印不需制造模型便可造型,試制設計周期縮短。短周期、低預算制造出高性能產品,將影響到企業的投資和從業人員的生產活動。另外,3D打印也可滿足批量生產無法應對的多樣化制造需求。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普及,在工廠以外各種各樣場所進行3D打印制造生產也將成為可能。這將迫使零售、物流業等商業手段發生巨大變革。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科技進步,為今后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帶來變革,甚至為人們的工作方式和雇傭、生活方式等社會生活帶來變革。由于傳感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的擴大,物聯網開始出現。加之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進化、信息物理系統的構筑等,會使2030年的社會經濟活動更加高效。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進化,會產生新的商機,并可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解決少子化、老齡化等日本所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極大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雇傭方式。隨著機器翻譯技術的發展,可使一直以來在外語方面不太擅長的日本人打破語言障礙自由交流。
4.1大學改革
社會和產業構造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變化,大學也應該對這些變化做出迅速反應,并且能夠高瞻遠矚,不斷進行人才、學科領域、教育研究手法等的新陳代謝,掌握社會和地區需要,滿足產業界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2015年4月,文部科學省針對大學改革,提出實施最大限度發揮大學“知識創造機能”的措施。國立大學要發揮強項、特色,如:“提高地方企業的生產力”“深化發展自己獨有的研究領域”“推進達到世界水準的前沿研究”等,形成具備世界最高水準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卓越研究生院群,培養能夠引起社會變化和創造新產業的人才和團隊等。
4.2各類人才培養
文部科學省從2011年開始“博士課程教育領導計劃”,著手研究生院的博士課程教育改革,旨在使博士課程修完者能夠通過創新為社會創造新價值,帶領人們解決社會難題,能夠在產業界、學界、政界及國際社會發揮領導作用。這樣的領導者,需要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國際性,學識廣博,能夠俯瞰事物,認清事物本質,不囿于所學專業,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大膽設問,創造性地挑戰各類課題,擁有堅定的倫理觀、歷史觀和先見之明,具有勇氣和行動力。
此外,通過產學合作來培養創新人才的措施也在實施之中。經濟產業省在培養具有實踐意識的創新人才,自2013年起就一直支持多家大學和企業合作,為學生的中長期實習服務。文部科學省及經濟產業省為培養能在產業界活躍的理工科人才,在2015年設立“產學官圓桌會議”,為了培養產業界需要的人才、促進所培養人才在產業界發揮能力,研究產學官各自所起作用,提出具體實施方案。
4.3素質教育
為了擔負未來的科學技術創新,需要進行素質教育,具備基礎的學習能力,特別是不拘文理的廣博學識。還應具有作為日本人的主體性和國語能力,能夠掌握英語和活用信息。最重要的是發現問題且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豐富的感性。
為了培養學生上述能力,文部科學省正在進行關于高中、大學改革的研究。在2015年1月制定并公布的“高中大學改革實施計劃”中,提出國家今后應該采取的重點措施。

表 國家今后應該采取的重點措施(高中大學改革實施計劃)Tab.Ke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the future(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of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echnology white paper of Japan in 2015-outlook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2030
WANG Chun-sheng,LIU Guang-wu,YANG Tao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Making outloo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ituation of Japan in 2030,we can see that the era of open science is coming with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ntinuous scientific progress,in order to have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s to support the fu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Technological progress;Open science;Japan;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323.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646(2016)08-0022-02
收稿日期: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