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策劃/閆麗華
?
學區房風波
● 專題策劃/閆麗華
2016年開年,家長們又開始為尋找學區房忙碌了。近日,記者走訪了太原市龍城居業、我愛我家、興麟房產等多家房屋中介機構,發現市區內學區房熱銷,且房源較為緊缺,房價呈飆升趨勢。
面對價格居高不下的學區房,一旦選擇失誤,不僅會耽誤孩子就讀優質學校,更可能會造成資金損失。



最近,太原市民張先生為學區房犯了難。原來,張先生的兒子已滿6歲,大半年來他就開始在迎澤區物色學區房,可謂費盡了心力,也遭遇了各種“不靠譜”。“一開始我們甚至分不清學區分布,聽了中介的介紹后就傻乎乎地去看房,看過不少價格合適卻并非心儀學區的假房源。也碰到過價格合適但被半路截單的真房源。還有什么家庭糾紛、共同產權,這些房源我們更不敢涉足。”
兜兜轉轉,張先生終于挑中了青年路附近的一套房,總價約160萬元。原本歡天喜地地準備交定金、簽約。誰知,太原市關于幼升小的新政策卻使得黃先生無所適從。
原來,根據太原市教育局的最新規定,當年4月1日之前遷移戶口在學區范圍之內的方能入學,否則不予報名。
“我現在買房,需要辦理各種手續,算來算去也趕不上孩子的入學時間。”張先生無奈地說。

太原市小店區的林先生也是學區房的忠實“粉絲”,他想買一套“九一小學”附近的二手房,但近期市場的漲勢卻讓林先生泄了氣。
“挑了幾個月,終于相中了一套學區房,不僅總價合適,距離我的工作單位也近,將來接送孩子比較方便。誰知道,幾個月看下來,同樣戶型的房源報價已經漲了十來萬。”林先生很懊惱。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鄭老師談到,從去年開始義務教育入學新政就帶火了學區房,而且不是一般的火。但是到底要不要買學區房呢?買了學區房孩子就能進入優質學校了嗎?“購買優質學校周邊的學區房并不意味著能優先入校,因為優質學校不能單校劃片,而是和普通學校搭配劃片。買了學區房只是具備了優質學校隨機派位的資格,能不能進還得看學校的容量和報名的人數等。”根據太原市教育局小學招生方案,學區劃分原則要尊重歷史、注重銜接,按照戶籍與實際居住地相一致的原則,劃定學區范圍。學區實行動態管理,可根據當年招生計劃和學區內生源數量適當進行調整。
根據適齡兒童人數、學校分布、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學原則依據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為每所小學合理劃定學區范圍。可見,政策是有不確定性的,并不是買了學區房就一勞永逸了。
業內專家提醒,分析今后的升學政策走向,“學區房”從來是主管部門的政策要規避和打壓的,而且近幾年“教改”動作較大,現在入手學區房動輒上百萬元,風險正在增加,家長在購買時需謹慎抉擇。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為了使孩子不輸在教育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購置所謂的 “學區房”。縱觀當下的太原樓市, “買房送學籍” “買房即讀名校”等類似廣告語層出不窮。然而,許多家長豪擲千金購買的 “學區房”,雖與名校一墻之隔,孩子卻依舊不能入學。那么,到底應該如何購買真正的學區房呢?專家為您支招。
首先,買房子時要兼顧中、小學,最合算的買房就是讓子女能在小學、中學階段就有機會進入名校就讀。
其次,如果是投資型的購房者建議買小點的房子。這樣在子女報戶口等教育問題解決后,就可以將房產出租。小面積的物業市場需求較大,在租賃市場上表現也更為靈活。
第三,購買二手房的購房者一定要確保戶口順利遷入。因為,如果房產中仍有戶口未能及時遷出,即使產權屬于自己,也無法辦理戶口遷入手續。
第四,要注意片區的調整。每年,各個學校片區適齡入學人數會出現變化,特別是名校周邊很容易 “扎堆”。因此,各地主管教育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對 “就近入學”進行微調,調整學區劃分。
第五,一定要弄清楚戶口轉入時間。有些名校因為生源過剩,對學生的戶口轉入時間有限制或是對入住的時間進行硬性規定,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不要盲目購買。最后,當心 “山寨學區房”。有些樓盤雖然與名校僅一墻之隔,但并非意味著就能進入該學校就讀,買房之前最好能去相關的教育機構咨詢一下。
學校教育不僅是每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也是關乎國家興衰的百年大計。在學區房被炒得沸沸揚揚之際,家長朋友應該多一份理智的深思熟慮,綜合權衡各種利弊之后再做決定。

消費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