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鐵令
深滬股市誕生的時間不過26年,無論是監管者還是機構投資人,都宣稱將“價值投資”理論視為真經,試圖讓A股成為藍籌為王的投資凈土。但是,由監管現實和權謀文化派生出來的莊股盈利模式,卻是監管野火燒不盡,政策暖風吹又生。
于是,A股唯有“偽股神”不時閃現,在城頭變幻大王旗,只留下股民遍地傷痛,所謂價值投資幾乎成為笑談。
5月初,美國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召開第25屆股東大會,這是全球股民一年一度的“歡樂嘉年華”。中國的投資界、企業界的“大佬”、媒體人士依然如期赴會“朝圣”,希望尋找價值投資的“真經”。
但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對多數中國散戶來說,學習巴菲特的長期投資,或只是豐滿的理想。因為,A股不具備產生“中國巴菲特”土壤。相反,踐行索羅斯的投機為王的哲學,或許更能應對A股骨感的現實。
A股缺乏復利的土壤
在大盤2800點關口的當下,回望6124點的2007年,中國股市別說出“股神”,就連回本都是癡人說夢。散戶們一邊關燈吃面,一邊仰望巴菲特所在的美股星空,那是“詩與遠方”。
巴菲特神話的精髓在于它的復利效應。歸納其復利效應,最重要的是三個變量:一是時間的長度。復利就是時間加速器下的“利滾利”。1962年,巴菲特第一筆買入伯克希爾股票時,支付的股價是每股7美元,以本周三的收盤價21.4468萬美元計算,累計獲利逾3萬倍。
二是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打個比方,要達到“滾雪球效應”,最重要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這指的就是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在全球,只有美國的資本市場才有這個條件,才能孕育真正的超級綜合投資巨艦。截至5月11日,伯克希爾股票市值為1835億美元,超過捷克的GDP。按IMF的統計,捷克去年GDP總量為1818億美元,排名全球第52位。
三是企業的張力,即多元化經營和規模擴張度。一個神奇的數據是:2015年,伯克希爾總部人數只有24個人,但在全球卻有36.1270萬名雇員。
那么,巴菲特的復利神話,為何難現A股市場?顯然,這并不是個難回答的問題。首先,滬綜指并非中國經濟和居民財富的晴雨表,只是企業圈錢器和股民絞肉機。
去年,伯爾希克公司每股凈資產增長6.4%,在過去的51年時間里,其每股凈資產從19美元增加至15.5501萬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2%,遠超標普500指數約9.9%的增速。凈資產的增長,這才是實打實的財富效應,而不是像A股這樣,大家不關心一只股票背后的實際凈資產,而只能專注于賺取股票漲跌的投機利得。
A股最大的矛盾,很多人說是藍籌低估和績差股高估(估值高低本身就沒有定論),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A股最大的矛盾,是一級市場的暴利和二級市場大虧的失衡,這個機制的本質是用二級市場散戶的錢,來支付給一級市場的“大佬”。
1999年底,滬市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別為1.458萬億元和0.4249萬億元,對應的是滬綜指1366點。至今年5月11日,滬市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別為24萬億元和20.9萬億元,對應的滬綜指為2837點。可以看出,期間指數漲了1.07倍,流通市值卻大增49倍,這意味著接盤的散戶源源不斷,陣容可觀。
其次,A股波動性太大,這背后是“散戶市”和“政策市”輪流興風作浪,這使得長期的價值投資者根本難以生存。滬綜指牛短熊長,過去26年里有12年錄得虧損,其中有8年跌幅逾一成。標普500指數則是熊短牛長,自1985年以來,只有7年下跌,其中僅有4年跌幅逾一成。
其三、藍籌股中牛股稀缺,且多數是強周期股票。相信巴菲特即便親至A股,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根本就找不到足夠的股票。在上證50指數股中,消費股僅有茅臺和伊利,醫藥股僅有康美藥業。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和人壽,目前股價仍低于上市首日開盤價,藍籌變成“爛籌”。
效顰“股神”淪為笑談者眾
國亂思良將,股災盼財神。當下,全球經濟都處于三期疊加期,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經濟前景,均在亂局之中和變局前夜。
在這種情境之下,86歲的巴菲特和92歲的芒格開門傳經,無疑是股海現明燈。所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人人都想成為巴菲特,這不光中國才有,全世界都一樣。巴菲特卻強調,模仿別的投資者可不是什么好策略,不如買進伯克希爾股票。誠然,巴菲特從不建議巴粉們照葫蘆畫瓢。但只要股市在,凡夫俗子的股神夢就不滅,哪怕淮橘為枳在所難免。
金融市場最打臉的事,莫過于“下一個巴菲特”的不斷出現,又不斷凋零。經典的事例是,加拿大仿制藥商Valeant今年股價崩盤,從約900億美元的市值,至今縮水了九成。曾有分析師慫恿巴菲特買進Valeant,但遭拒絕,原因是其商業模式有嚴重硬傷。
可笑的是,Valeant曾被譽為“下一個伯克希爾”,盈利模式是瘋狂收購藥企,再激進提價,牟取暴利。有人批評Valeant沒有及時收手。但你必須知道,這家公司的管理層一旦自詡股神再世,就易成“股神經”,哪能輕易離開賭局?
回溯股神歷史,中文“股神”一詞,最早的出現,或在1992年上映的香港財經電視劇《大時代》。劇中“股神”葉開最終患上神經病,偏偏還傳授《股票必勝法》,真經卻是“及早離去”四個字。日本“股神”是川銀藏(1897年-1992年9月)死前同樣身負巨債。他在自傳中告誡世人:“靠股票致富是件幾近不可能的事。”
緣何亞洲股市多悲情英雄?這或許與亞洲經濟增長模式有關,這個地區的經濟多數是負債推動的趕超型增長模式,而非創新主導型的模式。一旦進入經濟轉型期,這類經濟體在實體經濟去產能,金融市場去杠桿兩方面將變得猶豫不決,執政者和企業精英頻用“拖字決”,難以像美國那樣“斬立決”。結構調整緩慢,因此股市“長熊”。長熊之中,這些市場的“盜版股神”必然束手無策。
在中國,這種情況更加嚴重。更易讓中國“股神”墜落的,是A股市場權力資本化和“翻船隨時化”的現狀。如一、二級市場存在估值鴻溝,并購重組的制度紅利巨大,這些都是權力資本化的結果。
在權力資本化的市場,“翻船”同樣會變得不可預測。曾經標榜為“中國巴菲特”的德隆系,一度掌控資產逾1200億,卻演變成“中國第一莊”,最終掌門人唐萬新入獄。中國新晉“股神”徐翔,因涉嫌操縱股價等罪被捕,令那頂連續數年“私募冠軍”的光環,變得可笑。
“國家隊”緣何難成巴菲特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巴菲特以救市身份,低價購入高盛等公司股權,大發“國難財”。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去年7月救市的A股“國家隊”,卻未能如巴菲特般救市賺錢。
究其根源,一是經濟大勢不幫忙,“賭國運紅利”暫受挫。二是政策市和散戶市的雙重弊端,讓國家隊“大象”難出泥潭。現在,“國家隊”早已陣形變亂,有的已經開始波段操作賺差價,有的建倉績差股賭重組,索羅斯式投機為王的“國家隊版”隱隱出現。
對于“國家隊”而言,到了動則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股神之境,已是航母出水,關鍵得有大海來承載。那么A股是否是這樣的大海?答案,顯然是明顯的。
如果將賺錢之術比作狩獵,有三大境界:一是獵股,即牟取股市差價,賺股民的錢。二是獵企,即與企業共成長,賺企業紅利。
三是獵國,首選是與國家共成長,賺國運紅利,如巴菲特的“永遠不要做空美國”。相反,亦可狙擊一國財富,牟取短期暴利。如索羅斯1992年做空英鎊,在一個月內賺取15億美元。
到了富可敵國之境,股神級別的對手已不再是散戶,而是經濟大勢甚至國運。試問,如果道指自2009年后不是漲勢如虹,而是重蹈1998年后日經指數的走勢(1998年最高1.7352萬點,2008年最低6994點),與道指契合度極高的伯克希爾股價怎能有今日之輝煌?
蹊徑難辟,股神尚能飯否
巴菲特也是一個“矛盾體”,一些他向世人推薦的價值投資理念,往往在伯克希爾行不通。那么,他價值投資的哲學到底是什么?當下股價214468萬美元的伯克希爾,可以說是人類金融史上不可復制的孤品,它有三大被人忽視的“特色”。
特色之一:不分紅不拆股。當巴菲特收購一家企業之時,好的管理層+高股息率是必要條件。可是,伯克希爾僅在1967年有過一次分紅,每股現金分紅僅10美分。不分紅意味著不繳稅,這也是長期投資的紅利。至于A股火爆的“高送轉”題材,伯克希爾從未用過。因為“蛋糕從來不會因切開,而變得更多”。
特色之二:與企業聯姻。華爾街股諺是“永遠不要和股票結婚”。巴菲特則信奉“一旦買進長期持有”。正因“離婚”不易,巴菲特入股標準極高,且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巴菲特品牌效應極高,旗下企業協同能力強,與巴菲特聯姻等于企業估值和盈利的雙重提升。像比亞迪電動大巴進入北美市場,怎能說與巴菲特入股的光環效應無關?
即便選股門檻高這道“護城河”失守,買了績差公司,巴菲特同樣很少言敗,他會臨危受命,由投資者變身管理者,通過改善治理獲得溢價。美國投行所羅門曾因非法交易國庫券差點破產,結果巴菲特親任CEO,挽狂瀾于既倒,最終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對所羅門的7億美元投資,換來近2.5倍的回報。
特色之三:反對多元化投資。巴菲特認為,“多元化只是起到保護無知的作用。”從福布斯2016年全球富豪榜來看,排名前50倍的富豪中,只有科氏工業的科赫兄弟和香港李嘉誠的財富來源于“多元化經營”。專注經營一家公司,讓其更業績卓越和基業常青,其實就是集中持有大牛股。任正非的華為雖不上市,員工一樣創大富。
獨辟蹊徑讓伯克希爾逆生長活力四射。可現在巴菲特管理規模過大,股神奇跡能否續寫?
批評者認為,巴菲特死守華盛頓郵報,漠視成長股谷歌,投資理念僵化。二者盈利都是靠廣告賺錢,股價表現卻有云泥之別。
更尖銳的聲音是,巴菲特放著微軟的投資機會不顧(比爾·蓋茨是伯克希爾的獨董),卻因貪圖便宜股,從2011年開始而大筆重倉IBM(截至去年年底,伯克希爾持有IBM的8.59%股份)。從2013年至2015年,微軟年度漲幅分別是40.06%、24.16%和19.44%.IBM則分別下跌2.08%、14.46和14.22%。
不過,當市場猜測巴菲特尚能飯否之時,伯克希爾股價會馬上還市場一個耳光。今年以來,伯克希爾股價上漲8.43%,同期標普指數僅上漲1%。
在本次股東大會上,“活到100歲”成了巴菲特的口頭禪。如果夢想成功,巴菲特在100歲仍跳著舞步上班,他的復利效應又將有驚人變化。即使以2015年的伯克希爾每股賬面價值的增速6.4%為年復合收益,到他100歲之前14年的光景足以讓其凈值翻番。這畫面實在太美,連巴粉們都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