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望
“工”和“匠”是兩個字
4月25日,北京車展開幕的當天晚上,祁玉民參加了一場活動,活動的主題是“工匠精神,強盛中國”。作為頒獎嘉賓之一,主持人問祁玉民什么是工匠精神?
“我認為‘工匠精神有兩個層面,個人層面是‘工,是精益求精:企業家層面是‘匠,是品質為本。”祁玉民說:“不要以為工匠精神就是工人把活干好,其實‘匠的精神更重要——企業家要不注重質量,工人怎能給你把東西做好呢?”
祁玉民最崇尚德系技術。十年前他到華晨當老總時,華晨的發動機是外配套的,技術是日系的,而日系技術比德系技術落后了起碼15年20年。
祁玉民做了兩件事:一是發動機由外配套變成自己做,二是從日系技術調整成德系技術,并且成功地使寶馬百年來第一次把發動機給它體系以外的企業,就是華晨。
祁玉民說:“寶馬給了我們4款發動機技術:1.2T.1.6T、1.8T.2.0T,都是非常先進的。我們已經把2.0T發動機裝在華頌7車上,這是中國最好的。”
“我跟寶馬說,第一、我們有合同,合同上寫著你得幫助我,這是你的義務和責任。”祁玉民說,“第二、你幫助我對你也沒有什么影響,因為你是做豪華車的,我是做大眾車的。第三、一個健康發展的華晨,更符合你在中國的根本利益。寶馬覺得我說得很有道理。”
德國是個很講究工匠精神的國家。一旦簽訂合同,寶馬就全力支持華晨。每年寶馬董事會通過的財政預算里,都會拿出錢來支持華晨發展自主品牌。
祁玉民還挖來在寶馬干了37年的質量大師弗朗茲·高爾曼,來華晨做首席質量官,這是除食品行業外,唯一設此官職的國內企業。
“這位老兄愛跟人干仗,跟我也干仗。”祁玉民說,“我喜歡愛干仗的人,因為愛干仗的人說真話。高爾曼老兄說,我們德國的質量是保障出來的,中國的質量是檢查出來的。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
以前,國內汽車界沒有“產品經理制度”。產品都是有壽命周期的,在整個壽命周期里面,誰對產品負總責?沒有。華晨率先建立這項制度,應用到中華V3的制造、銷售過程中,收獲多多。
品牌就是烙印
眾所周知的是,現在自主品牌汽車不賺錢,生存困難。祁玉民認為,我們的消費文比是個大問題。
在大連當副市長時,祁玉民專門研究過品牌問題。品牌的英文brand,他認為就是“烙印”。
“品牌要深入人心,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烙印。”祁玉民說,“咱們自主品牌的服務不比洋品牌差,技術和質量有差距,也在逐步縮小,但品牌差距并沒有縮小。沒有品牌就沒有溢價功能,全在那兒賣成本。未來5年,一定要通過我們的技術、品質,逐步地把自主品牌樹立起來。”
中華v3和華頌7,就像祁玉民最疼愛的兩個孩子,但它們的命運遭際并不相同:一個堪稱人人喜愛,另一個則是備受冷淡,這讓他頗不好受。
“華頌7是中國唯一敢和洋品牌競爭的產品,水平、質量絕對沒得說,可是大家寧愿多花錢買洋品牌,也不愿意買中國品牌……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如果沒有寶馬,華晨將會怎樣?
2016年3月7日,寶馬成立一百周年,奔馳發來賀電:“感謝寶馬一百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三十年好孤單……”奔馳挺幽默,它祝賀寶馬,還不忘強調自己的老大地位,其實奔馳的銷量早被寶馬超越了,華晨發給寶馬的賀詞里,就提到了這一點:
“百年寶馬,一騎絕塵!”
祁玉民應邀參加寶馬百年慶典,德國佬看不懂賀詞意思,祁玉民就解釋給他們聽。
這份賀詞還有一句:“登峰造極,不忘初心。”意思是你已登峰造極了,但還得把發動機做好,并在新能源、社會責任等方面有所貢獻。寶馬的朋友聽了,連說“不錯不錯”。
其實,祁玉民給寶馬準備的賀詞不止一份,還有一份頗具“中國式幽默”的備用稿: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百年寶馬,一騎絕塵。駿馬呀,你慢點跑,否則你的左鄰右舍心臟受不了!”
“我現在不管做什么,都會引起新媒體的質疑,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祁玉民苦惱地對記者說,“沒拿到寶馬發動機技術的時候,他們說,你們這些人搞了三十年‘市場換技術,把國內市場全割讓了,換來什么技術了?等我拿到了寶馬發動機技術,又有人說:‘離了寶馬你能死呀?你就不能自己搞嗎?”
“這是國際化時代,我們為什么不能向大師學習、與巨人同行,非得低水平地自己去閉門研究呢?我也反對簡單地拿錢買技術。我崇尚深度合資、合作——既能把技術引進來,又能消化吸收。寶馬支持我們發動機技術后,我說光發動機支持不行啊?整車集成也要支持啊。他們就支持我生產華頌7這么高檔的車。包括麥肯錫在我們這里四年了,給我們做整個的流程再造,一年要花多少錢?就那么幾個人,一年要花800萬歐元-1000萬歐元,都是寶馬支付!”
讓所有的汽車都智能起來!
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是祁玉民念茲在茲的兩件大事。汽車界的技術革命必須解決兩個課題,一是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二是新能源技術。國家去年發布的2020年能源排放標準,現在的國產汽車發動機都達不到。這個技術也必須突破,不突破就生存不了。
“汽車界思維保守,互聯網企業就說:‘你不干我干!我不懂汽車,我找懂汽車的人合作!這是一種顛覆式的變化,由互聯網企業主導,特斯拉把車造出來了,樂視也造車了,董明珠也要開始造車了。”
以前汽車只是個交通工具,以后可能變成個大玩具,變成個咖啡廳,變成個小型游樂場,你可以在車里開Party、開電話會議。開車累了,你可以讓它自動駕駛;把車開到家門口了,你可以讓它自動泊車,或者自動去洗車行給自己洗個澡……這些東西你必須適應,不然你生存不了。
今年北京車展,華晨的創意部門擬了N多個口號,都被祁玉民否定了,覺得它們過于空洞。最后他只定了八個字:“因需而行,創新而生!”祁玉民認為是歷屆車展提出的最好的口號。
中華V3的巨大成功給了祁玉民好多啟發。“中華V3的定位是85后和90后的年輕人,鎖定這個群體后,我們就研究這個群體喜歡什么、需求是什么?我讓研發團隊要趕快招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們不能讓40多歲的大叔給20多歲的孩子造車,對不對?只有同齡人才知道他們心里想什么,想買什么樣的車?我們要讓孩子給孩子造車。”
順應著這種變化,華晨做出了“十三五”期間“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的方案,通過這三個智能,把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提上去。遼寧省政府已將華晨列為“中國制造2025”的領頭羊,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讓他們帶個好頭。
“過去的競爭是產品和企業的競爭,以后一定是商業模式的競爭。”祁玉民說,“比如我們規劃的M8X平臺,要在這個平臺上搞智能設計、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將來也會建一條生產線。那這個平臺建了以后,我一定是找寶馬、找互聯網企業(東軟惠普等),定下來以后,再研究這幾家怎么在平臺上賺錢?商業模式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