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人的許多實力智力表現(xiàn)在考場外,改變?nèi)嗣\的不是死記硬背的學歷教育,人生不應(yīng)設(shè)定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
高考結(jié)束了,留下一些思考。每次經(jīng)過那些高中學校,心里百感交集。考生們又要考試了,人類暫時找不到比較準確識別人才、評定人才、劃分類別、劃分愛好的辦法,只好通過高考去進行核定、劃分、評判。你說這公不公平,誰敢說不公平呢?你能找出比這更好的識別方法么?明知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又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大家考罷。讀的書是圣賢書,給予你知識基礎(chǔ),給予你智慧,給予你明德之方法及途徑。多年寒窗苦,在此一搏。
考場外,多少年都是這番景象了,一群家長在校外集結(jié),守候在那里,早上幾個鐘,各自想心事,下午幾個鐘,一股親情濃。汽車經(jīng)過,指令它讓道,行人喧嘩,喝令他收聲。如臨大敵,神態(tài)各異。有的蹲在那看報紙,看了一個早上都是看那一版;有的搖扇子,四處觀察有沒有異樣“敵情”;有的顯得很莊嚴,在那來回踱步,像某些縣鎮(zhèn)中層干部在視察的樣子;有的拿一個計步器,在那來回走,既鍛煉又關(guān)注在考的孩子,一舉兩得。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考生一到考試前,總喜歡被親人送去附近賓館住。還有,有一個沒有進賓館的,家長擔心鄰居沖馬桶的聲音干擾小孩學習,希望鄰居考試復習前和考試階段不要沖馬桶。搞得那位不能沖馬桶的鄰居每天委屈地想:我到底要不要去賓館住呢?
我們在考場外,在孩子考試期間做了什么,孩子是清清楚楚的,他們并不覺得過分,覺得有什么不妥當。因為,他們的父母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當年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希望考試改變命運,他們以為一考定終身。他們不知道人的許多實力智力表現(xiàn)在考場外,他們不知道改變?nèi)嗣\的不是死記硬背的學歷教育,人生不應(yīng)設(shè)定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我們還在想,一個怕沖馬桶聲影響自己學習的人,以后怎么搏擊人生的風浪,有勇氣沖浪嗎?
許多家長知道他們所做的舉動是一種“從眾”的行為,因為你不這樣做,就擔心孩子覺得自己父母不關(guān)心人,不體諒人,不理解自己讀書的苦。于是,他們一齊扮演著焦慮的、渴望勝利的,對那些有影響安靜的行為表示憤慨的角色,多少年了,都是如此。
考試一結(jié)束,一切如常,誰也不去管了。馬路照樣堵著沒人理,遠光燈到處照沒人管,路邊食客大聲喧嘩天天如此;醫(yī)院如集市,一片擁擠。我們的城市天天在進行著各種考試,但不見了那些考場外的那種熱心人了,他們事不關(guān)己,不見蹤影。所以,我們的社會人生大考,合格么?
我們很希望經(jīng)歷了一代又一代之后,我們要把這種認真、負責、有擔當精神的態(tài)度用于大考場中,我們每個人都關(guān)注著這一份考卷,我們要看著有沒有人在造謠中傷,看著有沒有人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關(guān)注有沒有人在騙老人的錢,進行電話詐騙;關(guān)注網(wǎng)絡(luò)有沒有人又在中傷好人,詆毀好人,說一些能吃的東西不能吃,不能吃的東西能吃那些騙術(shù)的奸人,等等。
我們羨慕并敬重在考場外的熱心家長,熱心人,并祝孩子們考好人生的每一次考試。更希望考場外的這份熱情不僅是那兩天,我們一起努力,把社會人生一張大試卷考好,這應(yīng)是我們畢生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考生。
我們并預測,隨著大學生越來越多,人們的見識越來越廣,人的就業(yè)觀不斷地提升,今后考場外聚集的家長會越來越少。大中城市,3至5年內(nèi)必有較大的變化。而我們的社會組織、義工、有關(guān)部門會擔負起他們的責任,把一切事情辦好。這,是必然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