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紅
摘 要:生物教學促進學生觀察力發展,提高觀察品質,是一個重要課題。文章從明確觀察的目標、多管齊下培養觀察力、傳授科學的觀察方法、鼓勵學生開放觀察對象等方面,研究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力。
關鍵詞:生物;觀察力;認識能力;生物學科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6-0043-01
具備一定的觀察品質,掌握一定的觀察能力,是學好生物學科的必備法寶。一個觀察力不足的學生,難以主動地發現問題,學習效果當然不會好。對于生物教師來說,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有效捷徑,采取什么策略來培養觀察力也是需要教師不斷探究的教研課題。
一、明確觀察的目標
觀察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表現,能否在短時間內完成目標是衡量觀察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開展觀察活動之前,觀察者必須要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觀察活動中眼睛要看向哪里,注意力要放在什么樣的現象之上。這樣,才能在觀察的過程中順利地屏蔽各類不相干信息的干擾,迅速在各類現象中找出需要的有價值的現象進行分析探究。因此,確定好觀察目標十分關鍵。在進行學習和觀察之前,要清楚地知道觀察目標在哪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多管齊下培養觀察力
在觀察的過程中,既要用到眼睛,又要用到頭腦,有時候還要動一動手,可見這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能力。而要想全面提升觀察能力,光憑一兩種方式顯然是不現實的,需要多管齊下,以多種途徑來培養觀察力。觀察力的形成,需要一些感性材料為條件,而在課堂上,用得最頻繁也最便捷的就數掛圖。例如,在講“細胞分裂”時,先拿出一幅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掛圖,結合掛圖給學生詳細分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和特點;接下來,再拿出另一幅關于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掛圖,將兩張圖放在一起,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找出兩幅圖相同和不同之處,然后再模仿教師剛才講解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分析一遍。要求提出以后,學生開始認真觀察兩幅掛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生一步步地進行講述,最后,教師將學生的講述進行總結歸納,得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相關知識。除了掛圖,通過實驗來培養觀察力也是常用的途徑和方法。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演示實驗,讓學生有機會在教師做實驗的過程中獲取直觀新鮮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實驗活動讓學生邊動手邊觀察,這樣一來,學生的觀察行為往往會更加積極投入。例如,在植物的根尖觀察實驗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先是用肉眼對幼根進行觀察,了解到區分根尖的四個部分可以根據顏色和透明的程度。了解了它的基本外形和結構特征以后,接下來采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根尖上的根毛,最后,再將切片以后的根尖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從而學會從細胞層面來認識細胞的特征。以上整個觀察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表現得異常認真,大家都一步步地按照教師的指示采用不同的工具來對實驗對象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學生在自己做實驗時,專注力要明顯更強。由此可見,只要條件允許,多進行學生實驗,會更利于學生觀察力的提升。
三、傳授科學的觀察方法
學生在做實驗時,都是習慣按照教師的方式和步驟一一模仿的,而對于實驗過程中的方法,卻沒有深入地了解過,從而使得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總是很欠缺。如果教師能夠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基本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更容易通過觀察來發現問題,并且會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一來,自主實驗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可以說,掌握觀察方法是實現學生獨立實驗的一個重要條件。一般來說,進行觀察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這樣既不會遺漏觀察部位,又能有條不紊地總結觀察到的客觀數據和現象。例如,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按照一般的觀察順序,需要先觀察表皮細胞的基本形態,接下來,再從中選一個相對完整的、清晰度較好的細胞采用高倍鏡進行進一步的結構觀察,從而了解細胞的結構。經過一輪由外到內、由整體到局部的有序觀察,就會對細胞有一個非常全面而客觀的認識。這些成果的產生,都是以科學的觀察方法為支撐的。
四、鼓勵學生開放觀察對象
在實施觀察行為的時候,觀察對象多是一些課內知識和現象。由于觀察對象的局限性,使得學生的思維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進而反過來影響觀察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開放觀察對象,把眼睛伸向書本和課堂之外,用探究的眼光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才能讓思維變得更加開闊。例如,在講完“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后,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觀察一些食品包裝袋,看一看里面的營養成分表,結合所學習的知識,從生物科學的角度解讀生活中的各類信息。這樣的開拓性的觀察,可以讓觀察行為進入一個全新的格局之中。
五、結束語
觀察力作為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一種實用的學習技巧,每個學生必須掌握好它。作為生物教師,要積極在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能夠以更加聰慧的眼光去認識生物世界,并運用所學能力去改變和創新生物世界。
參考文獻:
[1]楊文生,魏永秀.淺論生物教學中學生觀察和提問能力的培養[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2).
[2]矯艷春.如何培養適于創新的觀察力品質[J].生物學教學,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