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
“媽媽,我不想學跳舞了,給我換個班吧!”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當我像往常一樣催女兒雅文準備好跳舞穿的鞋子,過一會兒就出發去上舞蹈課時,5歲的雅文突然對我說。
我一聽又氣又驚。要知道,當初決定給雅文報興趣班時,在一堆名目繁多的科目中,我并不知道雅文真正喜歡什么,是她自己主動向我提出要報舞蹈班的。不料只過了兩個月,雅文就突然提出要換班。顯然,她已經對跳舞喪失了興趣。
想起人們常說的那句話:堅持就是勝利。我覺得不應容許女兒小小年紀就養成做事半途而廢的習慣,便對她說:“這怎么行?你已經學了這么長時間了,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再說,當初學跳舞也是你自己選擇的。”
“學了就不能改嗎?以前我是喜歡跳舞,可現在我不喜歡了。”雅文辯解道。
“那你現在喜歡什么?”我沒好氣地問。
“喜歡畫畫!”女兒答。
我不由得想起了半個月前,雅文的爺爺過生日時的情景。當時我們一家三口回了老家,當親戚們得知雅文在學跳舞時,就要求雅文表演一段,可雅文一口拒絕,還說自己現在不喜歡跳舞了。而且,那段時間雅文每天從幼兒園一回來,就坐在書桌前涂涂畫畫,還嚷嚷著要再買一盒油畫棒。我陡然意識到,相比曾經熱衷的跳舞,雅文近來的確更癡迷于畫畫。
但這些并不足以成為我答應她換興趣班的理由,畢竟,女兒只有5歲。即便這次我答應她換了,誰又能保證她日后就會在畫畫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而不是像學跳舞這樣出于一時的心血來潮呢?
在我的勸說下,雅文最終極不情愿地去上了那次舞蹈課,但勉強的接受掩藏不住內心的抗拒。過了一星期,就在又一次要上舞蹈課的前一天,雅文再次央求我:“媽媽,我不想學跳舞了,你就幫我換到美術班吧!”見我不置可否,過了一會兒她又補充道:“小荷姐姐也喜歡畫畫,她畫得可好了。她班里板報上的畫都是她畫的呢!”
雅文所說的小荷姐姐,是住在我們家對面的鄰居,比雅文大1歲多,剛剛進入小學。平日里,兩個孩子總喜歡互相串門玩。對于小荷姐姐喜歡畫畫這一點,我早有耳聞。看來,雅文對舞蹈的熱情漸漸冷卻,卻燃起對畫畫的興致,大概也是受了小荷姐姐的影響。
“不行,你和小荷姐姐不一樣!小荷姐姐一直都喜歡畫畫,你以前明明喜歡跳舞,現在又突然喜歡畫畫,沒準兒過兩個月你又要求換回來呢!”我板起臉,以一副極為嚴肅的表情反駁道。
“這回保證不會了,真的。”女兒說著,幾乎要掉下淚來,但她努力抑制住了淚水,似乎不想讓我看到。女兒的淚水觸動了我,那一刻,我開始反思自己。我想,當初為女兒報興趣班時,也是基于她對跳舞產生了興趣,但現在的結果卻與當時的初衷背道而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喪失了對舞蹈的興趣,那么,我還要堅持讓她繼續學下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將雅文調到美術班之前,我決定與她“約法三章”:中途絕不可以再要求換班;不可以因任何理由缺課;平時多練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畫畫技能。
讓我感到慶幸的是,如今,近半年時間過去了,雅文果真一如既往地對畫畫保持著極大的興趣。與此同時,因為共同的愛好,她與鄰居家小荷姐姐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親密,兩人經常相約一起畫畫。家人或朋友過生日,或是到了節日,雅文都會自制賀卡送上祝福。看著女兒對畫畫保持著穩定持續的興趣并保持如此大的熱情,我暗自慶幸當初為她換興趣班的決定是對的。
前不久,在社區組織的“我與春天有個約會”兒童繪畫大賽上,雅文和小荷雙雙獲得五至六歲年齡段兒童組的大獎。看著站在領獎臺上的女兒開心的笑臉,我欣慰極了。
同很多父母一樣,平日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直信奉“堅持就是勝利”,但有了這次為女兒換班的經歷,我發現在孩子興趣的選擇上,這句話并不適用。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心智尚未成熟,很多時候他們的興趣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當孩子在某方面的興趣發生轉移,只有果斷地放棄之前我們為孩子“設定”的興趣,讓孩子得以在新的領域重新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孩子才會向我們展現出令人訝異甚至驚喜的一面。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