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
摘要:隨著經濟和科學的不斷發展和日益月異,馬克思主義在前進的進程中不僅指導著革命的方向,也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也促成并誕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像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的表象和體現。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中馬克思主義也有新的突破,本文從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含義出發,以其和中國的文化和思想相結合的基點為依托,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點明了其間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并探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全新的發展和征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十分的豐富,在一方面,許多學者也持有不同的觀點,但不論是觀點的差異或是理解的不同,所有學者有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含著兩大部分: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中國建設和中國改革相結合,二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幾千年的國學相結合的成果。首先,與中國革命、中國建設和中國改革開放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在其誕生之日,就有著科學性和客觀性,它傳入中國,并與中國的革命相結合,指導我國革命的道路,對于中國共產黨取得劃時代意義的勝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中國建立之后,馬克思主義又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了和平和富裕,在八十年代,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中國策,馬克思主義能夠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相符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更為具體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特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中國革命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一個過程,是在馬克思傳入中國,并在中國發展的一個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學、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和中國社會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馬克思主義逐漸地由一種理論形態轉變成為指導中國前進的實踐過程,也是馬克思在中國傳播、發展并結合中國特色的創新過程。
第一、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同時也需要不斷發展的全新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我們前進的步伐和改革的方向。時代的不斷變化,使全新的中國也顯現出不同的時代性,這些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也帶來了全新的問題和矛盾。第二、馬克思主義的大眾性。在我國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大眾性,是我黨取得勝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密不可分的。第三、馬克思主義具有本土幾天的特征。
我黨十八大報告中同樣指出,要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的理論來武裝全黨全民,不斷深入推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全面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特征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土地上萌芽,生根開花,不斷地壯大。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面臨的挑戰
1.內外環境。可以說當下的環境與馬克思主義誕生時期的環境,有著截然的不同,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也發生著改變,自二戰以來,世界產生了新的格局,美國的霸主地位雖然在近些年已經有所消退,但是政治上的不平等和經濟上不平衡還是依然存在。我國經濟雖然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民的生活也基本實現了向小康生活過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也逐漸成形并繁榮起來,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初顯成效的內部環境中,給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環境問題。
2.理論困難。有很多的社會主義工作者和實踐者,懷著一種對于馬克思主義不切實際的問題。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最為抽象難以理解的理論,并不能真正的卻指導實際中的工作和實踐的發展,認為它是空中的樓閣,如果在工作和實踐中照搬馬克思主義,就會被看為是教務主義和本本主義的代言,甚至有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我是指對其產生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就不可以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了,這些理論的偏差和問題,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帶來了理論上的障礙。
3.實踐問題。蘇聯解體與東歐巨變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一些人認為,高度全球化的當下也會給新發展和繁榮起來的中國帶來一些變革和理論的缺失,但是經濟的全球化推動著世界一體化發展,如果中國置之于外,那么也勢必會被世界所淘汰,被發展所遺忘,如果在全球化的當下,保持自身的發展和理論方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展中同樣面臨的實踐問題,同時,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理論上的懷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深信不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理論也宣傳不到實處,就更使在實踐中理論的偏差與信仰的缺失。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展的方向
1.目標要求。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有著一致的目標,即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世界和民族的統一,普遍和特色性的統一,專業與大眾的統一,把這四方面進行有效的目標統一,才能更加地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
2.理論方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今天,要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有新的突破和新發展,努力地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去詮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思想,在不全球化的今天,用正確的方法論來保持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和原則,并不斷地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解。
3.實踐方向。關注當今時代的發展,關注改革的腳步,關注社會主義條件下,執政黨建設的主要任務,不斷地深入并研究在高度全球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改革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下,以及在我黨處理現今機遇和挑戰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和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國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2]鐘君.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方法論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2009.
[3]汪青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M].天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孫 彬(1992-),河北唐山人,單位:吉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