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潔 (陜西省商業學校 723000)
淺談中國結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雷 潔 (陜西省商業學校 723000)
中華民族傳統裝飾種類繁多,博大精深,中國結在這其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結的運用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歷經了幾千年的演變與發展,浸染了中國的哲學與審美,從實用的繩結演變為精致獨特的藝術品,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的符號。通過對中國結文化內涵的研究,探究其中所蘊含的美學,期望能為現代服飾設計創新提供一定的啟示。
中國結;飾品;服裝設計
“結”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一段繩子通過綰、穿、纏、繞、編、抽等各種工藝技巧,按照一定的章法編結而成。在最初就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使“結”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蘊含著祝福和美好生活的企盼?!敖Y”演變的過程從記事,到實用,再到美觀,它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美學和歷史,是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的體現。
翻開中國工藝美術史發現,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遺址中, 便有"骨針"的存在。原始人用草、藤、枝條等材料, 采用擰扭、交叉的方法用于串系、捆扎果實及獵物,形成最原始的繩編。到了商周戰國時期,中國古人著裝尚“寬衣博帶”,對于當時來說,將衣服固定只能依靠衣帶打結,逐步形成“束服之結”。宋代中國結得到了很大發展,出現了很多結形,如萬字結、團錦結、十字結等。明清時期中國結的發展達到一個高峰,廣泛的應用于生活之中,如轎子、窗簾、帳鉤、扇墜、笛簫、香袋、發簪等常以中國結裝飾。大量的使用必然使得中國結得到發展創新,這一時期結形復雜,樣式百變,做工極為精巧。
“結” 由兩個繩頭纏繞,一根絲線編成,因此就有了諸如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等寓意,傳達給人以團圓、親密、溫馨的感覺?!敖Y”與“吉”諧音。福、祿、壽、喜、財、安、康都屬于吉的范疇。中國文化中祈福祥瑞,和諧貫通這一特點在中國結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這也是中國結這一傳統工藝,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不斷發展、完善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生活節奏和生活模式也產生了很大的改變,中國傳統的“寬袍廣袖”已經不能適應快節奏的生活。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西方經濟文化對我們傳統文化的沖擊,使得一段時間,我們一度將中國傳統的服飾放在了“博物館”里。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一直追求西方服飾文化的認同的我們,再一次意識到中國服飾文化的魅力之所在,也開始逐步探索、尋找中國傳統服飾與現代服飾結合的道路。中國結作為傳統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開始在設計領域進行嘗試與創新。
1.中國結在飾品當中的運用
中國獨特的編制,一直具有較強的民族特點,在傳統的裝飾中,大多和當時的生活用品相結合,符合當時的時代特點,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中國結裝飾的生活用品,已經逐漸湮沒在歷史之中,因而中國結飾品要和時代同步,需要當和當代人們配飾相結合,才能煥發新的光彩。
以上飾品在材質上運用金屬進行搭配,繩結材質的柔軟和金屬的堅硬,產生了對比,中國結也突破了傳統的結形限制,趨向于更多的趣味性,顏色選擇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這樣的搭配顯得生機勃勃,具有吸引力。
2.中國結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時尚界向來都是善于運用各種元素的疆地,中國元素的繁美精致、簡約淡雅也逐漸成為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中國結這一元素,無可避免的在現代服裝設計上,得到了重組使用。上海灘07春夏時裝發布會中設計作品,將中國結這一元素打散重構,采用不同明度的紅色,輕重對比面料,用斜線編制的手法,使作品充滿新意。loewe 08年春夏系列大量使用中國元素,中國結仍然保留了作為束帶的傳統裝飾作用,但繩結在綰系更添加了一些隨意和瀟灑,打破了傳統中國結的規正與對稱,與西方設計相結合,使中國結的美得到了新的詮釋。

圖1 中國結飾品
1.立足精神內涵
中國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一根簡單的繩結,盤出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傳承,蘊含著獨特的生活哲學與審美特征。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我們能從其中看到它所蘊含的性格和內涵,例如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它的產品刪去多余的線條和裝飾,追求極簡,吸納當代設計理念,以質樸、簡潔的造型傳達著日本傳統美學,將本土文化融入其中,使得作品能夠在眾多繁雜的商品中脫穎而出,保持著生命力。我們在對中國結進行再設計時,也應該注重精神內涵的研究,使中國結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成為設計作品的出發點。
2.圖案創新
中國結的藝術形式大多是將線繩盤區環繞、用特定的編結手法進行循環穿插,從而形成規范的造型。結形大多講究“對稱”“連續”,這種手法重復利用,便產生出連通貫穿、永無止境的美好涵意。在許多設計中,僅僅是將傳統的結形與服裝簡單的糅合嫁接,導致設計作品空洞虛浮,單調乏味,缺乏新意。中國結在服飾中再設計,應該結合當下的審美特點,例如結形設計可結合現代人物形象、生活物件并融入波普、嘻哈等風格,也可以將結形由平面化轉為立體化,將中國結的編織與面料相結合等,以求突破傳統,追求新意。
3.材料創新
中國結受到中國幾千年服飾文化的影響,大多采用喜慶的紅色、明亮富貴的黃色等飽和較高的色彩,而傳統制作中國結的材料也從早期的麻、棉過渡到更為更為精細的絹、絲、綢、緞等材料,制作出的風格也因材料的不同從質樸粗獷轉變成為飄逸典雅,材料在這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國結的創新上,應重視材料的與時俱進。Fendi 2009年推出Icon Bag“Peekaboo”,將中國結與皮革、金屬相結合,呈現出嶄新的前衛風尚。loewe 15春夏包采用編結和皮革相結合,使得作品即質樸隨意又多了一份精致。只有嘗試不同的材料、顏色才能使中國結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
中國結有太多的設計點值得我們去挖掘和創新,中國結服飾設計也有很大的再創造空間,對于現代設計來說,與時俱進,補充新的設計元素,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李立新.論“中國結”——民族手工藝裝飾[J].遼寧絲綢,2006(2).
[2]華美,要彬.中國工藝美術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楊陽,郭寶珍.繩結的設計與制作[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4]胡小平.現代服裝設計創意與表現[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