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化閱讀讓思想難“脫貧”
Point
人要想脫離貧困,總不能靠零零星星地積累幾枚硬幣,對于閱讀來說亦是如此,碎片化閱讀中的知識含量有限,沒有連續性、系統性,長期下去思想也不能“脫貧”。

技術的進步會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這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一個毋庸置疑的命題。在社交網絡大行其道、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時間被分割成一塊塊零散的碎片,“碎片化閱讀”進入到我們的視野,成為當前中國傳播語境里的熱詞。
以“段子手”為代表的新興職業,以微博、朋友圈為代表的新的傳播媒介,都成為碎片化閱讀時代的注解,一面是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一面也面臨著娛樂化、淺薄化的輿論批判。
碎片化閱讀的盛世是不是思想的盛世?要衡量碎片化閱讀的利弊,不能停留在表面,更應深入到這一時代知識和文明的積累和傳承?,F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刺激著閱讀節奏的加快,少有人愿意在學習工作之余耗費大量時間去閱讀思想深刻、理解艱難的長篇大論,過濾后的信息碎片和思想片段才能第一時間抓住人們的眼球,段子手則是為碎片化閱讀量身定做的寫作者。
碎片化閱讀的易獲取和易理解,迎合了人們貪圖方便和舒服的人性弱點,當這個時代成為段子手“圈粉”的競技場,喧囂熱鬧的背后必然是對嚴肅閱讀的冷落。這樣的閱讀方式雖不能說百害無一利,但總體來看的確讓人得不償失。
人要想脫離貧困,總不能靠零零星星地積累幾枚硬幣,對于閱讀來說亦是如此,碎片化閱讀中的知識含量有限,沒有連續性、系統性,長期下去思想也不能“脫貧”。嚴肅閱讀的艱難從來都是對人們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