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豐龍董 飛
(1 遼寧撫順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遼寧 撫順 113006;2 遼寧撫順礦務局總醫院內分泌科,遼寧 撫順 113008)
?
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
郎豐龍1董 飛2
(1 遼寧撫順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遼寧 撫順 113006;2 遼寧撫順礦務局總醫院內分泌科,遼寧 撫順 113008)
【摘要】目的 探究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治療中采用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8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49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對癥緩解性治療,治療組患者則在常規對癥緩解治療的同時結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對患者的相關病情狀況進行隨訪,做相應的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治療組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顯著改善其復發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生活能力也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 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結合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復發率,同時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缺血性腦卒中
>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患者在短時間內出現大腦組織的供血灌注異常,患者因此會出現腦組織的局部缺血、缺氧和糖供應障礙,處理不當就導致其腦組織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有的甚至是完全崩解[1]。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機制較為多樣,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現今是世界的一個重大醫學問題。在醫學上一般認為其致病因子主要有:動脈粥樣硬化使得出現血栓栓塞的形成[2];心臟的來源導致栓子在腦部出現堵塞;機體的各種血管炎癥以及血管損傷等導致出現栓子。缺血性腦卒中多在夜間發病,第二天凌晨起床的主要癥狀為偏癱或者四肢無力,另外患者有意識障礙以及血壓的異常升高,部分患者伴有動脈粥樣硬化[3]。在腦卒中患者中多數為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涉及腦栓塞和腦血栓。患者的病情復發率較高,并且致殘率也極高,因此臨床進行病癥控制治療非常關鍵[4]。本研究對一段時間內在我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效果的探究,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對此做相關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通過相應的頭顱CT進行病癥確診,并且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的相應制定標準。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4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在51~78歲,平均年齡為65.2歲,治療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在53~79歲,平均年齡為64.3歲,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齡、并發癥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均無顯著差異,本研究內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對癥緩解性治療,采用尿激酶進行靜脈推注治療,其推注劑量為每次6萬U,將其溶解于生理鹽水30 mL后進行靜脈推注,患者每天推注1~3次。治療組患者則在常規對癥緩解治療的同時結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其阿司匹林進行分層治療,首先對于有動脈栓塞病癥的患者或者有斑塊缺損的患者為Ⅰ級;有顱內斑塊病癥的患者以及糖尿病、冠心病、代謝障礙病癥的患者為Ⅱ級;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其劑量為100 mg/d,所有患者在治療后均繼續服藥持續6個月[5]。對患者的相關病情狀況進行隨訪,做相應的數據統計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后病情評估中包括其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生活能力的改善情況將其分為5個等級,根據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進行評分,其中ADL1是指患者完全恢復相應的社會會動能力;ADL2是指患者已經恢復部分的社會活動能力以及相應的家庭生活能力;ADL3是指患者的家庭生活需要借助拐杖進行行走;ADL4則是患者意識清醒,但是臥床不起;ADL5則是患者處于植物狀態[6]。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時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檢驗,P<0.05作為其差異顯著的判斷標準。
治療組腦卒中患者的復發率為2.0%(1/49),治療組腦卒中患者的復發率為20.4%(10/49),治療組的腦卒中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生活能力也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分級[n(%)]
阿司匹林也稱作乙酰水楊酸,已經有百余年的臨床應用史,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運用非常廣泛。阿司匹林的臨床用藥主要是具有抗血栓作用,通過降低相關凝血酶的活性,從而阻礙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中,治療組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顯著改善其復發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生活能力也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P<0.05)。因此,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結合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復發率,同時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海霞,楊曼,蔣懷禮,等.西洛他唑與阿司匹林對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的系統評價[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0(16):961-965.
[2] 石鑄,丘東海,鄭偉成,等.復發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措施執行情況調查[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8(38):482-485.
[3] 郝冬琳,吳波娜,毛倫林,等.強化抗血小板治療在缺血性腦卒中復發高危患者二級預防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3,6 (21):637-641.
[4] 周輝,周少瓏,李洵樺,等.三亞地區缺血性腦卒中/TIA二級預防及臨床路徑現狀[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6(39):371-374.
[5] 龍發青,蘇慶杰,蔡毅,等.海南省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中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8(15):828-830.
[6] 黃銀輝,李明媚,林友榆,等.發病前使用過抗血小板藥物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療效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36):287-291.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7-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