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烏克蘭特約記者 蕭雅文 ●柳玉鵬
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部長弗拉基米爾·奧梅良10日在接受烏克蘭主流媒體espreso.tv.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烏克蘭公路、鐵路及海港的基礎設施磨損率幾乎已達到100%,如果不加重視,修復這些道路需要100年時間。
奧梅良在采訪中表示,烏克蘭的海港和鐵路基礎設施的磨損率已經達到90%—95%,“烏克蘭只有17萬公里的道路,但很遺憾其中的97%已經損毀”。他認為,烏克蘭“停滯在1990年代”,蘇聯解體后基礎設施就再也沒有發展。奧梅良稱,烏克蘭用于修復道路的資金達7.72億美元,“這些錢應該得到有效利用”。
據《環球時報》駐烏克蘭記者了解,目前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的公路是最糟糕的。烏著名的喀爾巴阡山脈路況也不容樂觀,盡管那里有風景如畫的自然風光以及夢幻般的村莊,但糟糕的路況阻礙著游客進入。烏克蘭因為冬季較冷,道路每年從11月至第二年3月都被冰雪覆蓋,道路發生開裂、塌陷的情況比較常見,春季開始對道路進行修補。
烏克蘭《公路》雜志主編伊蓮娜表示:“原本路況優良的東部因為戰爭損毀,盡管新修建的從基輔到利沃夫的高速公路已投入使用,但喀爾巴阡山脈沿線的公路基本都是需要重建的。”
此前烏克蘭總理格羅伊斯曼也表示,烏克蘭很多公路的路況已經經不起任何考驗。
但由于烏經濟不景氣,烏克蘭基建并沒有吸引外界大量投資。中資企業目前在烏克蘭涉及的行業有農業、通訊、軍工業等等,對于烏克蘭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投資則比較少。▲
環球時報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