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嵐
(重慶 400000)
地質檔案管理信息化服務探討
尹曉嵐
(重慶 400000)
本文先對地質檔案資料的價值與功能做了詳細的介紹,然后對地質檔案資料管理信息化服務做了分析,最后就地質檔案管理服務的產品做了再開發與探討,希望能為地質工作的開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礎檔案服務。
地質檔案;信息化;資料管理
1.1 地質資料的價值
1.1.1 地質資料的第一價值和第二價值
分析地質資料與形成者和用戶的關系。第一價值,是指地質資料對于形成這所具有的價值;第二價值,是指地質資料對社會,即除地質資料形成這之外的其他用戶所具有的價值。第一價值和第二價值的劃分,有助于把握地質資料發揮作用的規律性,做奧地質資料既為其形成單位服務,又能為社會廣大用戶服務,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1.2 地質資料的利用價值和保存價值
地質資料的利用價值是指地質資料對用戶的使用價值。地質資料的保存價值,是指地質資料是否具有保存的意義。
1.1.3 地質資料的現實價值和歷史價值
從地質資料所具有的時間意義或時間性質分析。地質資料的現實價值是指地質資料對現行的地質工作所具有的現實使用價值。地質資料的歷史價值,是指某些地質資料的使用價值其時效性可以擴展到未來一定的年限,具有長遠的保存和利用價值。
1.1.4 地質資料的憑證價值和技術參考價值
根據地質資料價值的使用性質,地質資料價值可劃分為憑證價值和技術參考價值兩種價值形態。地質資料是在地質工作過程中對地質現象的客觀描述,是第一手材料和原生信息。同時地質資料上保留了真實的歷史標記,如簽名、印章等,可以為保護合法權益、追究事故責任、懲罰有關人員等提供依據。
地質資料的技術參考價值,是指地質資料的內容所具有的交流、參考價值,它是相對于地質資料的憑證價值而存在的一種價值形態。地質資料以其原始性和可靠性的特點,使其具有重要的、廣泛的參考作用,構成了地質資料的技術參考價值。
1.2 地質資料的功能
1.2.1 知識積累與儲備功能
地質資料直接記錄了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科學研究等地質工作的過程、經驗和成果,既有野外調查過程中形成的原始記錄,也有野外工作采集的地質資料實體,還有經過科技人員綜合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的推論、推斷等知識性成果資料,因此,每份地質資料都承載著地質工作者的智慧和創造,包含了很多地球科學認知信息,是科學知識和科技經驗的有效積累與儲備。
1.2.2 在開發利用功能
由于受時代、科技發展水平、認識的漸進性、地質工作投入強度和地質工作者的水平等條件的限制,每份地質資料都存在認識的不全面及結論的不準確性。因此,地質資料具有科學上的不完整和可探索性,這既是地質資料巨大潛在價值的體現,也是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的重要基礎。
1.2.3 經濟功能
地質工作行程的成果就是地質資料信息,蘊含有巨大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直接經濟功能和潛在經濟功能。直接經濟功能指地質資料形成時的經濟功能,如礦產勘查工作中形成的礦產勘查報告,是開發礦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信息載體;潛在經濟功能是指地質資料形成后的相當長時期內的經濟功能,如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在其完成后的相當長時期,在資源、環境、工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價值。
1.2.4 社會功能
地質資料蘊藏有豐富的地球科學認知信息,包含礦產、水文、環境、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理、天文、生物、氣候變化等多個學科,可廣泛應用于礦產勘查開發、地質災害預防與治理、工程建設、環境變化與生命演化研究等各個領域。不同的部門、行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同一份地質資料,可以提取出對本領域有用的信息,服務于社會各領域、各方面,因此地質資料信息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
1.2.5 原始記錄功能
地質資料特別是原始資料、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客觀真實記錄,不是聽憑人們的主觀意愿而隨意編寫的,因此,地質資料具有原始記錄的功能。
1.2.6 歷史再現功能
地質資料特別是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如實記錄或保存有地質工作是的信息。隨著人類活動,特別是高強度的礦業開發或工業化生產,極大地改變了地表層的土壤、水體等環境。為研究地球的本底環境,可通過研究地質資料所記錄的信息,或對保存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重新測試或研究再現地球的本底環境。因此,地質資料有著無法替代的歷史再現功能。
1.2.7 情報功能
地質資料的情報功能是指地質資料的內容在科技、生產活動中具有的參考價值和科技交流作用。地質工作是一項循序漸進的探索性工作,要求地質工作者準確掌握前人在本區域的各項地質工作成果。因此,查閱、研究前人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信息,掌握以往的工作成果,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能有效防止浪費和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
1.2.8 科普功能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從事各類地質工作認識地球取得的知識性財富,蘊含豐富的科學知識,通過地質資料信息集成和科普化展示,能夠普及地學知識,增進人類對自身生存地球的認識,還可以充分發揮社會大眾利用地球資源、保護地質環境、躲避地質災害的作用。
為了提高地質資料服務能力和水平,根據我市館實際情況,結合地質資料的價值,積極主動為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通過地質檔案整理后,按不同層次提供三種信息服務:
2.1 目錄檢索服務
目錄檢索服務是針對廣大用戶提供簡潔的資料題目、形成單位、形成時間、檔案號等基本信息。根據資料類別、礦種、區域等提供不同的檢索方式,為快捷查詢資料提供目錄服務。
2.2 資料圖文集檢索
以地圖集的形式提供一種直觀、快捷的資料檢索方式,按專業、資料類別、礦種等分別編制區域地質調查、水工環、物化遙、礦產勘查等檢索圖集。
2.3 電子資料閱覽與借閱
利用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對全部地質資料實行數字化管理,利用局域網構建電子閱覽室,為用戶提供詳細地質資料信息查詢。同時提供地質資料借閱復制,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對社會進行借閱復制服務。
2.4 地質資料產品開發服務
館藏地質資料全部實現數字化,能為社會和廣大用戶提供數字化的圖文地質資料。針對地質專項工作或用戶特殊要求,可提供館藏地質資料產品加工定制服務,提供矢量化產品或數字產品。
2.5 部分重要原始地質資料服務
對于大量的基礎地質調查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觀測記錄、各類底圖、測試分析數據等,很多的檔案都是20世紀60~90年代的野外調查原始資料,屬于珍貴的一手資料,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對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進行掃描數字化,可為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和其它地質工作提供資料服務。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地質工作價值的體現,是地質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載體。地質資料中記錄著各種信息,如何對其進行整合、提煉,使其為用戶所用,這需要對地質資料進行開發和研究,加強對地質資料的產品開發與研究,提升地質資料的社會價值,可避免重復工作。
3.1 資料目錄產品
把地質資料目錄進行綜合分析整理,按照資料類別、礦種、區域等方式提供地質資料目錄檢索產品,提取資料的核心信息,盤活各類地質資料,提高地質資料利用水平。
3.2 地質資料檢索圖文集
利用地圖展示地質資料分布情況,提供直觀的檢索方式,提高地質資料的利用水平,地質資料圖文集分為1:25萬地質圖、1:20萬地質圖、1:5萬地質圖、1:20萬水文地質圖、地球化學、自然重砂、地球物理、遙感等基礎類檢索,礦產部分分為鐵礦、鋁土礦、鍶礦、鋇礦、鉛鋅礦、煤礦、錳礦、鉀鹽、地熱、頁巖氣等礦種按照整裝勘查區或成礦區帶進行檢索。
地質資料檢索圖文集充分利用地質資料的空間信息,實現地質資料位置服務,可大大提高地質資料的利用水平,為用戶提供快捷查詢,利用現代地圖技術,把地質檔案實現圖文并茂。
3.3 地質資料二次開發
3.3.1 數據庫建設情況分析
地學數據庫建設工作從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了系列基礎地學數據庫建設工作,先后完成了1:20萬地質圖空間數據庫、1:5萬地質圖空間數據庫、1:50萬地質圖數據庫、地球化學數據庫、重力數據庫、航磁數據庫、遙感影像數據庫、礦產地數據庫和工作程度數據庫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重慶市只參與了工作程度數據庫和1:5萬地質圖數據庫建設,但是工作程度數據庫當時是由重慶地勘總公司(現重慶地質礦產開發局)組織下屬6個地質隊進行數據庫建設,沒有充分收集136地質隊、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現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和市局檔案館資料。2008~2012年由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開展了工作程度數據庫和礦產地數據庫更新維護工作,完成了2007~2011年期間完成的地質工作和形成的礦產地數據清理工作。
收集整理我市現有地質數據庫,主要包括基礎地質數據庫和項目級(專項)數據庫。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或行業相關數據庫建設標準,加強對我市地質數據庫更新與維護工作,深入對地質數據的數據庫建設工作,開發數據產品,充分發揮數據庫優勢,避免工作的重復和資料的浪費,同時增強數據累計,為提供高效服務打好基礎。同時借助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工作和地質資料“兩化”工作,加強對我市地質數據庫建設和集成,做到邊建設便服務。
3.3.2 加強地質資料綜合信息集成
地質資料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的資料越來越多,還有許多專項工作,會形成大量的資料,如何把這些財富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起來,加強地質資料綜合信息集成,可針對全部館藏地質資料或者專項地質資料,對成果資料、原始資料、數據、數據庫進行綜合集成,可按照專業進行分類集成,形成文字、圖件、數據庫、文件等信息綜合集成,集成資料管理、查詢、瀏覽、分析等功能。為我市經濟發展、土地規劃、重點工程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等提供基礎地質信息。
3.3.3 地質資料二次開發
地質資料潛在的價值巨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利用率低,開發利用少,挖掘深度不夠,如何才能發揮地質資料的潛在價值,需要加大對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與利用。目前我市已開展過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工作,如重慶市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和鐵礦地質資料二次開發,重慶市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工作是系統的整理了原有地、物、化、遙、礦等資料,充分利用GIS技術對我市重要礦產進行了資源評價和預測,為我市部分重要礦產勘查開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此項工作為我市開展鐵、鋁、錳等礦產的整裝勘查奠定了基礎。借鑒重慶市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專項工作,思考如何開展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同時結合現有礦政管理、土地管理、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深入開展地質資料二次開發,滿足社會需求。
G271
A
1004-7344(2016)13-0007-02
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