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白梅
(賓陽縣大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廣西賓陽 530408)
探討水稻病蟲防治中農藥減量技術如何運用
余白梅
(賓陽縣大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廣西賓陽 530408)
水稻病蟲防治一直是水稻種植中的一個難題,由于受到病蟲的危害,水稻會出現產量降低,甚至絕產的現象。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就是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這樣的后果就是使稻谷農藥殘留超標,周圍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為此,部分地區開始采取農藥減量使用技術,在確保水稻生長質量的情況下,減少農藥的使用,本文就此技術的運用展開了分析,旨在為農藥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
水稻;病蟲防治;農藥減量;農藥使用
1.1 水稻病害蟲逐年增加,頻率加劇
這種加劇的趨勢可以通過連年的數據累計和調查研究得出,比如對于南方水稻的黑條矮縮病,這一病蟲害首先在廣東地區發現,但其后社會和政府并沒有高度重視,也沒有采取有效舉措,以至于后來在廣東的周邊等地也都全部出現,這時雖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已經較遲了,未得到有效的防治;后來該病蟲害在全國范圍內有蔓延趨勢,危害了大量的水稻,給我國水稻產量帶來的很大的影響,給糧食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1.2 藥劑的抗藥性和耐藥性
為了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對農作物施加的農藥越來越多,劑量不斷增加。為了提高產量,有的地方一旦發現病蟲害,就會對其進行農藥的噴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蟲害的耐藥性,也加重了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作為一條完整的生物鏈也遭受到了嚴重破壞,人作為這個生物鏈的重要環節,農藥的殘留也給人體的身體健康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1.3 欠缺科學用藥技術
我國雖然是個農業大國,但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對于病蟲害普遍缺乏識別能力、田間的調查能力、預測預報和科學用藥的能力,有的不能及時發現田間早期的病蟲害,喪失處置的最佳時機,不能及時采取有效舉措。很少有人接受過專門的農業病蟲害培訓,對于病蟲害防治的方式方法單一,觀念滯后,不能做到科學用藥,安全用藥。有的甚至在不合適的時機噴灑了不適合的農藥,由此帶來的藥物濫用、盲目亂用和效果差的問題也逐步凸顯。有的錯過了規定時間,病蟲害又要泛濫起來,只好繼續進行農藥的噴灑,增加噴灑次數。
水稻是我國的三大糧食產物之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主食,雖然我國地大物博,耕地面積也相對較大,這其中水稻的種植面積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雖然當前關于水稻種植技術在不斷提升,但病蟲害的威脅日趨嚴重,所以一些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為了效果好、見效快,噴灑用量過大的農藥,對水稻的質量造成影響的同時,對環境的影響也日趨嚴重,比如噴灑農藥時會有粉末到處飛濺,游離在空氣中會對人體構成威脅。如果用量過大以及使用部位的疊加,會使農藥殘留深入到稻谷之中,影響稻谷的品質,有資料顯示,通過實驗,有將近35%的農藥會被植物所吸收,可見危害之大不是危言聳聽。
3.1 耕地面積的控制
主要是有的地區地處的環境造成耕地的面積較小,比如山區,為了提高產量,會通過大量施肥施藥來促進水稻的生長,農藥主要是保證水稻產量,化肥主要是幫助水稻實現增產。
3.2 科學技術在應用中存在著局限性
目前,我國農業的種植模式還是以小規模種植為主,這種模式主要受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一些前沿的科學種植技術很難用到當前的農業種植中去,除此之外,還有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隨著國家城鎮化的建設,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外出勞動力打工造成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銳減,年紀較大的種植人員對一些前沿的觀念很難接受,往往喜歡按照自己種植的那些所謂的老經驗、老方法進行,造成科學技術在基層的應用很難得到推廣。
主要做到以下三點:①不能無原則的用藥。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相異的處置策略,不同的病蟲害,其弱點也是不一樣的,不能用不對癥下藥的方法去處置,雖然有時好像有點效果,但這是非常不科學的,也容易衍生出很多新的問題。只有選擇環境友好、低殘留、針對性的農藥,才能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②選準部位。不同的病蟲害其危害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有的在葉上較為容易生成,有的在莖上較為容易生成,比如稻飛虱、二化螟、紋枯病就容易在稻株中下部生成,稻葉瘟、稻縱卷葉螟就容易出現在稻葉上,稻曲病為害穗粒,穗瘟發生在稻穗頸節,針對這些部位要做到針對性強的噴灑,使藥液和病菌、蟲體充分接觸,重點噴灑才能不至于造成藥物的過度使用和浪費,提高農藥的使用效率,且效果更佳。③合理控制使用農藥的次數和數量。害蟲只要到達一定數量時才要使用藥物進行噴灑,不能只要看見有蟲就進行治理,同時還要做到分清農藥的用途,不可不按原則的混用和瞎用,做到精準施藥,減少浪費,生產出放心綠色的農產品。
為了了解水稻病蟲防治中農藥減量技術的優點和應用情況,在實際生產中進行了該技術的試驗研究,具體的試驗方法、結果如下:
5.1 試驗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的水稻品種為Y兩優8號,試驗田地勢平坦、基礎設施條件完善,未安裝殺蟲燈或引誘劑。試驗用藥:試驗區為40%的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30%苯醚甲環唑·苯環唑分散劑;對照區為井岡霉素、毒死蜱等常規藥劑。試驗區施藥3次,對照區施藥5次,分別在30d后觀察兩組試驗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并進行分析。
5.2 結果與分析
兩組試驗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見表1,通過結果可知,試驗組的用藥次數少,但是藥效顯著,對稻飛虱、稻薊馬、稻縱卷葉螟及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好。對照組的用藥次數多,但藥效不明顯,以上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遠不如試驗組。兩組試驗水稻經濟產量研究見表2,由表2可知,試驗組實際產量比對照組的產量高出2.7%,且水稻的外觀顏色好,顆粒飽滿度高;對照組由于收到了薊馬的危害,存在發黑現象。不同處理區的經濟效益見表3,由表3可知,試驗組的藥品價格高,但是人工費低;對照組的藥品價格低,但是人工費高,最終兩者的總費用相等。

表1 不同施藥處理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表2 不同施藥處理對水稻產量和經濟性狀的影響

表3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分析單位(元/hm2)
綜上所述,減量用藥比常規用藥的藥效好,可以實現藥物的充分利用,且產量高;常規用藥中藥效發揮不好,藥量大會威脅到水稻的生長,影響到水稻的質量。
減量使用農藥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①這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不僅僅可以降低農藥的殘留,也為持續加大病蟲害的防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加快綠色農業的發展。目前生態農業的模式已經改變和優化,有的甚至已經取消了化肥和農藥的實施,采取物理的方式實施,實現了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②有利于不斷遴選出優質的水稻種。可以通過實驗,不斷研究新組合和配套的高質量栽培技術,實現水稻產量的不斷增加和水稻質量的不斷提高,也能保證水稻的安全和價值,真正實現生態農業。③有利于高效農藥的推廣使用,實現生態農業,減少用藥次數的同時還要有效減小農藥使用量就必須要選用質量高效的藥劑,科學合理配方,保護自然界的天然天敵的同時,不斷增加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促進農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生產模式的轉變。
水稻病蟲防治一直是水稻種植中的一個難題,由于受到病蟲的危害,水稻會出現產量降低,甚至絕產的現象。在大力倡導生態農業、現代農業、有機農業的今天,大規模推廣農藥減量技術是必然選擇,也是解決當今環境不斷惡化的最佳選擇,對于建設綠色生態城市、鄉鎮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該技術的不斷推廣不僅僅能提高水稻的質量,更對農業發展的品質化、生態化和科學化有著重要意義,在農業、農作物防治技術的替代,防治技術的革新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潛力可挖。
[1]何海燕.水稻病蟲防治上采用農藥減量的應用效果[J].中國農業信息,2015,08:63.
[2]陳敏.農藥減量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4,08:29~30.
[3]鄒戈匕.水稻病蟲防治中農藥減量使用技術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3,04:151.
[4]陸日光.農藥減量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5,04:112.
S435.11
A
1004-7344(2016)13-0195-02
2016-3-22
余白梅(1978-),女,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植物保護、農學、植物病蟲草鼠監測和防治、農作物品品種實驗示范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和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安全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