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
(江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談我國的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
黃西
(江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市場經濟的發展,讓我國的人們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政府相關的單位也加大了對水工環建設的投資,在加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進一步建設,水工環工作也逐漸的走向了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本文主要對水工環的工作內容進行一個簡要的概述,并對水工環信息化建設的環節進行詳細的分析,以能夠更好的促進水工環信息化工程的良性發展。
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
水工環的建設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增加其建設的效率和質量,能夠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更好的加強,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對信息化技術的建設,如今社會中的很多工作都應用了信息化技術,這不經能夠大大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還能夠將工作內容以數據化的形式進行表達和總結,讓有關的工作人員更加詳細,更加科學的了解其工作狀況。本文意在對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管理進行研究,其具體的內容如下。
所謂水工環,主要指的是在地學研究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三個組成部分,即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其中水文地質主要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與運動規律,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地下水的分布與形成規律,以及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工程地質主要是對與人類活動及各類工程建筑有關的地質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的科學,主要研究方向在于查明各類工程廠區的地質條件,并對廠區相關的各種地質問題;環境地質主要是研究人類技術與經濟活動對地質環境的作用于影響,具有一定的空間概念。水工環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大力發展的重點科研項目,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有了迅猛的發展,更是對能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水工環地質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期促使水工環得到更好的發展。建立地學信息系統,則是當前信息時代發展對水工環提出的要求,然而水工環信息化的建設并沒有預期中的順利,這是由于水工環幾乎涉及了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所有學科內容,其所涉及到的信息數據量是非常龐大和復雜的。為了進一步加快我國的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必須要采取更多有力措施來促進其發展。
要想做好水工環信息化建設管理的工作,首先要能夠建立一個信息化的系統框架,這樣就能夠讓水工環中的工作內容、數據信息變得更加的規范化、科學化。通常情況下,我國所建立的地質學信息數據庫主要是由上到下的方式進行建設,即每個數據庫之間的信息都是獨立的,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任何一個數據庫在建立的過程中,都要嚴格的遵循相關的標準,也正是由于其之間的關系程度并不強,所以任何兩組之間都無法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長期以往,就很有可能導致數據庫支架的信息出現交叉的狀況,不僅占用了有效的空間,還增加了查找資料人員的負擔,而要想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能夠讓信息系統的框架變得更加的具有規范性,這樣才能夠對所輸入的信息數據進行歸納、總結、規范性的處理。針對系統中的數據情況,要能夠對數據信息進行層次的劃分,要能夠針對數據交叉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要可以依據數據的特點進行分類,通常情況下下,數據庫可以分為兩個等級,一級是國家級的數據庫,其記錄了全國所有的水工環數據信息,二級是地級市數據庫,其主要記錄了省級以及地方全部的水工環數據信息,所以,其數據的維護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來進行。
其次,要能夠依據水工環數據的特點來建立專題信息和區域的信息系統。通常情況下,水工環的研究對象較為繁雜,其之間也存在一定的交叉關系,所以,從研究的對象角度而言,其在進行對象的表達時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也正是因為這點原因,要想地質信息系統能夠有效的建立起來,其還是具有一定的困難的,而全國性質的地質學信息系統更是十分困難,因此,為了保證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能夠順利的實施,就要能夠依據工程建設的特點來對其數據進行合理的分配,并建立一個專門的信息系統,在系統中劃分出分工不同的區域,在不同的區域中來構建相應的信息系統,并采用該區域內的數據信息進行填充。由于地域、區域的差異性較大,所以各個地質學信息系統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又因為每個區域的信息系統都是依據其實際的特點進行構建的,所以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這樣建立起來的網絡連接,不僅能夠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還能夠有效的避免數據交叉的問題。
再次是要能夠通過控制GIS技術來對系統進行建設,一直以來,我國地質學家在研究水工環工作時,通常都是利用二維地圖來展示三維的事物的,但是隨著工作內容的增加,如今的二維地圖產品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相關人員的工作需求,所以,一個新型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就是推動其工作質量的良好措施,而GIS技術能夠對地下水的資源以及石油資源、污染情況等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所以,現階段的水工環相關人員的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主要應用的是GIS三位地圖信息技術。在我國目前的市場上,GIS軟件只有少部分能夠進行真正的三維分析,而大多數都在幾何構建和模型方面具有很大的弊端,所以真正的3D-GIS軟件還是很少的,并且其大部分都只是能進行一個簡單的顯示和分析。隨著GIS技術的數據和分析處理能力的增強,其CPU功能的加大,其在信息處理技術上更是向著4D-GIS技術上發展,在加上計算機技術以及云技術的發展,讓GIS技術可以獨立的進行系統的兼容和集成,讓其從三維逐漸的發展成為四維,有單機走向網絡資源的共享。
最后是要努力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這是為了數據庫的發展和建立提供基礎,同時也是為水工環信息化建設管理提供必要的保證,要大力的對相關的工作人員和基層領導人員進行教育,時期能夠有效區分開信息化工作與地址工作之間的區分,雖然兩者都應用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是,一個重在技術的應用,一個重在人員的管理,只有加強兩者之間的練習,才能夠讓基層的領導人員在能夠保證管理有效的同時更好的掌握水工環工作的實際數據,使其信息化建設能夠良性的發展。此外,還要對基層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業務能力的培訓,這樣能夠很好的提高數據庫的建設質量,由于我國很多基層單位的現代信息設備都較為落后,其相對的工作人員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水平也較低,所以,要想增強其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的能力,對其實施技術培訓是十分必要的。
水工環地工作的目的是平衡水資源、工程以及環境之間的關系,其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質量對人們的成長生產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將信息化建設管理融入水工環工程的建設管理中,能夠極大的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可以在很大程度生更好的增加我國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進行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時,要能夠依據我國的國情進行,要能夠以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為主要工作方向,故而,水工環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工作還應該伴隨著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漸的進行改革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才能夠更好的建設我國的生態環境。
[1]王一冕.談我國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J].低碳世界,2015,34:153~154.
[2]高桂珍,鄭拓飛.談我國的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1:140.
[3]文飛.談我國的水工環信息化工程建設[J].科技創業家,2012,23:203.
[4]劉洪義.加強新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利用[J].內蒙古水利,2010,03:84~85.
[5]朱炳泉.水工環地質信息網絡系統建設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9:99~100.
P64
A
1004-7344(2016)20-0021-02
201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