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要求和體現。“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黨內監督”是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報告的一條鮮明主線。如何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重溫毛澤東同志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學習習總書記對此的重要批示精神,筆者深感,重視運用科學方法是我黨的一貫傳統,制度的內涵需要方法的滲透,黨內監督既要重視制度建設,也要重視方法運用,特別重視黨委會工作方法在黨內監督中的切實運用。掌握和運用這些方法,就掌握了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對于提高全黨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促進黨內監督的落實,激發黨內監督的威力具有重要意義。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具有與黨內監督的內在邏輯聯系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是毛澤東同志為實現從革命到執政的轉變,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圍繞黨委會工作方法所做的十二條概括,“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黨委書記要善于當“班長”,“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委員之間要“互通情報”,取得共同語言等,蘊含了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團結班子成員形成合力的根本原則;“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等又提供了一整套改進黨委會工作作風、有效管用解決問題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同時,“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不要在背后議論”“禁止給黨的領導祝壽”等規定,還貫穿著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些方法是毛澤東對黨的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其實質,就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治”黨“管”黨的重要方法。這套工作方法所涉及的三個議題,即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問題、改進黨委會工作作風、有效管用解決問題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以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嚴明,也是黨內監督的核心議題。黨內監督制度涉及甚廣,盡管今天一些制度安排上也有與時俱進的變化,但堅持民主集中制仍然是其中最根本和核心的問題。黨委會工作方法從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的運行機制上入手設計程序,探索將黨的集體領導和黨內民主建設納入程序化、制度化的軌道,確立了黨委會內部成員的民主平等關系,深化了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是政黨權力的自我改良。在思想源流上,二者都滲透了我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民主集中制、統籌兼顧等思想精髓,體現和傳承了我黨的優良傳統。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關系黨內監督的運行實效
黨委會工作方法是黨內監督制度發揮作用的前提,關乎黨內監督的運行實效。工作方法本質上是一種工作機制,同時體現了一定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理念。統籌兼顧的方法是否認真運用,關系到監督體系的運行效果。統籌兼顧的全局思維和系統思維,把黨的監督、國家的監察、民眾的監督相結合,法律、審計、司法、輿論等若干領域的監督相協調,形成監督合力,避免封閉式的自我監督。特別是對于“一把手”權力的制約,需要多設置監督的“探頭”,使其置身于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監督之下。做不好統籌兼顧的工作,就會使民主集中制、“一把手”監管、巡視和派駐等黨內監督效果大打折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方法作為監督利器,能否得到堅持,關系到民主集中制落實的實效和黨內政治生態改善的實效。沒有批評與自我批評,使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奉行好人主義,在涉及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敢亮劍,導致民主集中制無法推行,黨內監督嚴重缺失。學會“彈鋼琴”的協調方法能否得到運用,關系集體領導制度的運行效果。“彈鋼琴”,即加強黨委會工作中團結務實作風建設,要將不同的人納入同一班子工作。“不僅要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貫徹好這些方法,就能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和戰斗性,保證黨內監督潛力威力的發揮。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助推當前黨內監督的實踐創新
黨委會工作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代代傳承,其思想精髓已經融入中國共產黨的血脈,并成為展現其執政能力和執政規律的重要標志,其精神歷久彌新。習總書記就曾告誡全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貴在經常、重在認真、要在細節”,實際上就提出了黨內工作方法的問題。他還在多種場合指出,要提高領導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真知;“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等。他指出,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需要全黨長期堅持并自覺遵循。
十八大后,黨中央既突出重點,雷厲風行地進行了“打虎拍蠅獵狐”、執行八項規定等系列重要反腐斗爭,又抓住根本,進行了中央紀檢監察體制的“三轉”、劃分“兩個責任”、全面推進巡視和派駐等黨內監督制度的核心變革,還頒布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等三個條例嚴格紀律和規矩意識,提高制度執行力,黨的民主集中制得到加強,黨內監督得到強化,重新提升了民眾對黨的信任,部分修復了政治生態。在堅定不移推進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的今天,高度重視黨委會工作的方法論,既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也是今后進一步推進黨內監督、從嚴治黨的重要保證和指導,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其一,必須以堅持民主集中制為核心。這既是黨委會工作方法論的重點,也是黨內監督的核心。當前黨內存在著集中不夠和民主不夠兩種現象,兩者都是管黨治黨不嚴的體現,弱化了黨的監督,縱容了腐敗行為的滋生和蔓延,損害了黨的利益。堅持、完善和落實好民主集中制,要切實加強黨委(黨組)監督,落實主體責任,增強監督意識,履行監督職責。要把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充分調動起來。要堅持全黨的團結,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鼓勵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善于進行正確集中。
其二,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把紀律挺在前面。要把批評與自我批評常態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過好黨內民主生活,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是黨章對各級黨組織做出的明確規定。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及最新出臺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堅決保持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全面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增強運用條例做好黨委(黨組)工作的能力。將制度的籠子扎得更密、執法的利劍始終高懸、守紀的扣子扣得更緊,使堅守紀律尊崇紀律成為內在的自覺追求。
其三,以落實《問責條例》為導向,積極探索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首部黨內問責法規,是切實推進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強化黨內監督、強化責任擔當、改善黨內政治生態的核心樞紐。當前,黨委會工作方法的改善要以該條例的全面落實為導向,黨委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紀委要充分發揮監督執紀問責職能,積極探索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紀律為標尺,著力發現腐敗、紀律、作風和選人用人方面的突出問題,發揮震懾遏制治本作用。同時,要創新巡視的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用好巡視監督成果認真整改,進一步實現派駐機構的全覆蓋,把監督執紀問責的觸角延伸到最前沿。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成都市紀委特邀監察員)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