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波
初秋時節,南江縣正直鎮長灘社區彩葉林一片火紅,在黨員活動室里,氣氛火熱,黨委書記李顯金正在通過“巴中市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組織黨員和群眾收看經濟林施肥修剪技術的講座。這是巴中市利用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服務脫貧攻堅的一個小片斷。
建設服務平臺 讓站點活起來
“以前站點設備操作復雜很多,要會弄電腦,有時鍋蓋(天線)偏了還要調,而且這個平臺內容十分豐富,黨員群眾都喜歡學”李顯金說。
巴中市有2683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每個站點電子設備種類繁多,對于山區農村黨員干部來說,維護和操作十分困難。一些站點甚至出現基層黨員群眾學習難、站點資源被閑置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去年以來,巴中市緊緊圍繞服務脫貧攻堅,依托數字電視點播系統,開發建設集學習教育、黨務村務、便民服務、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這個平臺的基礎功能是學習教育培訓,集成了中央、省、市、縣四級遠程教育內容,并且緊扣基層黨員黨性教育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配套設置技術培訓、“1+6”黨建扶貧、“兩學一做”、紅色博物館、“第一書記”、紅色經典、優秀案例等特色子欄目。
巴中市計劃到2018年底,力爭全市90%的村(社區)建成綜合服務平臺,并推動學習教育點播平臺進家庭。
開展脫貧培訓 讓群眾動起來
通江縣民勝鎮方山村村民李勇軍原來在外面打工,他抱著看一看的態度參加了村上組織的培訓,在平臺上學習了關于鄉村旅游的課件,受到啟發,開辦起農家樂。他說,現在遠比在外面打工強,一年輕輕松松有十幾萬的收入。
各站點充分利用平臺資源,根據各村實際,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制定教學計劃。采用“三育”培訓模式,對農村黨員和貧困群眾開展培訓。“黨性教育+脫貧技能培訓”:利用巴中豐富的紅色資源對黨員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進行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商貿流通等方面的專題培訓;“感恩教育+惠民政策培訓”:對貧困群眾,重點開展助殘、養老、社保、醫保、醫療救助政策等方面的專題培訓;“法制教育+文明新風培訓”:對群眾開展新型城鎮化、幸福美麗新村等方面的專題培訓。通過這些培訓,幫助當地群眾了解扶貧政策、堅定脫貧信心,掌握農業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學好村規民約、樹立新風正氣。
拓展線下服務 讓辦事渠道暢通起來
“現在我們開個證明啊、繳個保險啊、修房子批地這些事,就可以在村上辦。村上辦不了的,他們就幫我們在上面去辦,又不要我們去跑,很方便的”。巴州區水寧寺鎮三皇村村民謝曉英在村上辦理住房建設占用集體土地許可時這樣說。
巴中市在抓好貧困群眾教育培訓的同時,拓展綜合平臺線下服務功能,設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站,為群眾提供免費代辦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30項服務項目,基本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設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為村民提供農產品網上代銷、網上代購商品等服務,促進群眾多渠道脫貧致富;設立農村金融服務點,為村民提供存取匯款、扶貧小額貸款等服務,實現農民享受現代金融服務“不出村、無風險、高效率”。
“下一步,我們還將開發綜合服務平臺手機APP,將平臺內容移植到手機上來,讓廣大黨員群眾在掌上就可以實現自主學習、便民服務查詢等功能。”巴中市委黨員教育中心主任董博如是說。(作者單位:巴中市委組織部)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