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祖瓊
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田祖瓊
(重慶市北碚田家炳中學 重慶北碚 400700)
物理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就要更進一步提高教師創設情景的能力,創設初中物理情景,引出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認識物理現象,探索物理規律,是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核心目標。筆者將就如何在課堂上完成教學情景的創設進行相關的探討。
情境教學;創設情境
物理課堂的情境教學是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是教師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教材作為載體,靈活的對教材進行整合,創設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并與教學主題相適應的場景。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光,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減少從舊知識領域跨入新知識結構的思維障礙;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恰當的物理刺激,從而有利于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進而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誘人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在物理課堂的情境教學中有哪些呢?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好奇,即對所產生的事物感到驚奇,引發疑問。驚奇能夠帶來強烈的刺激,刺激是大腦興奮的信號,是思維的驅動力、發展的驅動力,教師以錯覺和矛盾的心理為突破口,創設能夠引起強烈反差的真實驚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思維的動機。
【課堂實例】
例1: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演示實驗。
【實驗器材】乒乓球、漏斗。
【實驗演示】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先用手指拖住乒乓球。
【提問】如果放手會怎樣?
【學生】會落下。
【實驗演示】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先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果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指移開。
【提問】你們猜想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會落下。
【學生】不會落下。
【實驗演示】松手后……
奇跡出現了,學生驚訝觀察到乒乓球并沒有下落,太讓他們吃驚了。
【課堂實例】
例2氣壓強演示實驗。
【實驗器材】大試管、小試管、水。
【實驗演示】把一個大試管中裝上水,將另一只口徑略小的試管壓入大試管中。
【提問】把它們倒過來小試管會怎樣?
【學生】會掉下來。
【實驗演示】松手后……
小試管居然向上運動。
【課堂實例】
例 3:“煮不死”的魚。
【實驗器材】大試管、隔離網、試管夾、水、魚、酒精燈、火柴。
【實驗演示】取一個大試管,里面裝滿水,再放入一條小魚,為了不讓小魚跑到試管上部,在試管中間橫放一個隔離網。然后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上部。
【提問】如果水沸騰了,魚會怎樣?
【學生】會死掉。
【實驗演示】試管上部的水沸騰了,底部的小魚卻依然游來游去,若無其事。
這一情境和自己原有認知結構相沖突,大大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激起求知欲和好奇心,營造知識建構契機,從而實現學生學習的被動角色向主體角色轉變,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創新思維能力這和自己原有的知識相互沖突,通過簡單而有趣的實驗引入了本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學,就是以疑問為主線來開展的探究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是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景和問題解決中實現的。為了使學生積極地進入思維狀態并能獲得成果,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層次性的,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現區。
【課堂實例】
例《電阻》。
【學生實驗】利用不同的金屬絲、鉛筆芯嘗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問題1】不同導體能改變電流,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不同導體導電性能不同,進而引出電阻概念。
【問題2】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剛才學生動手實驗,已有親身體驗,順勢過渡,進入探究階段,可設置遞進問題。
【問題3】猜想: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你的依據?
【問題4】在幾個因素中,如何研究其中某個因素對電阻大小的影響?
【問題5】實驗中電阻大小如何看出來?
【問題6】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如何實驗?
初三學生已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教師設計一連串有序問題,讓小組合作、試著完成,得出結論:電阻的大小與導體本身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有關。為了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可追問。
【問題7】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就一定嗎?還有什么影響因素呢?在絕緣體教學片斷中,可反問:絕緣體一定不導電嗎?
通過這些問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意識到內因和外因共同決定著電阻的大小,原來絕緣體不是不導電,而是不容易導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通過有序遞進的問題設置,學生認知從有形到無形,由易到難,由現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不斷豐富、完善、提升,對導體、絕緣體、電阻概念的認識由模糊、片面、混沌到逐漸明朗、全面、深刻,從而科學認識電阻概念,并能從電阻視角對物質進行分類——超導體、導體、半導體、絕緣體。
這樣,運用層層遞進的推理性問題創造一種緊追不舍、勢不可當的氣氛,象一股急流或熱浪一樣,將學生壓入物理科學的意境中,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并且,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性問題緊扣學生認知的節拍,讓一次次的成功的感受激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攀登,促進思維過程的順利發展。
物理故事把抽象的物理現象或規律,蘊含在簡單的情節之中,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懸念。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不由自主地尋求故事的答案,這不僅活躍了他們的思維還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求知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了學生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轉換,引導他們在下一過程進行觀察、實驗和思考。
【課堂實例】
例如,液體沸騰復習。
學生對沸騰必須達到沸點這一條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繼續吸熱這一條件,針對這一問題,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唐僧帶著徒弟們去西天取經,有一天走在路上,師傅又渴又餓,想要喝開水和找食物充饑,孫悟空要外出化緣,為了讓懶惰的豬八戒看好師傅,他想了一個有趣的辦法:他把豬八戒領進廚房,將盛有冷水的水鍋漂在一鍋沸騰的水里,對豬八戒說:“大鍋里的水不能燒干,你要把小鍋里的水燒開,然后就可以睡覺了。”豬八戒一聽很高興,趕緊向爐里加柴,使火燒得旺旺的,可一直到孫悟空回來,小鍋里的水也沒有被燒開。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教師應該合理創設故事情境,努力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故事令人快樂,物理使人智慧。通過設計故事,讓參與者體會在故事中揭開物理奧秘的快樂,達到了解科學規律、掌握知識的目的。所以在故事情境中,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可以大大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只要能讓學生更愛物理,更愿意學物理,更懂得學物理,我們可以在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礎上,創設出更豐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學情境來。只要我們不斷探究,不斷創新,我們的學生一定會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1]袁小云.初中物理情景問題創設探究.江西教育期刊社,2014(06).
[2]黃紀福.注重情景創設激發物理興趣.學苑新報社,2013(05).
G633.7
A
1004-7344(2016)27-0038-02
20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