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賢
淺論豬疫病控制及其豬繁育體系
王富賢
(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鎮畜牧獸醫站 綿陽北川 622757)
家禽的養殖是我國的重要行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其中養豬行業更是重中之重。影響到養豬行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對于豬疫病的控制以及相應繁殖體系的建立,其直接決定著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介紹豬疫病控制以及繁殖體系問題,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養殖;豬疫病控制;繁育體系
養豬行業對于我國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收入都有很重要的影響。由于我國區域廣闊,每個區域環境都不同,對于養豬行業的要求也不相同。四川省區域比較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四川發生鏈球菌及2006年5月份以后全國自江西開始由南向北發生“豬無名高熱病”等疾病都對四川的養豬行業有較大影響。所以要不斷研究豬疫病的控制方式以及豬高質量繁育體系的建立,確保豬的高質量養殖,在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同時提升經濟方面的收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各個行業的進步,我國的養豬行業已經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具有較好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
(1)瘦肉型豬在全國范圍內都得到了較廣泛的推廣。
(2)經過多年從國外引進種豬的經歷以及選育、擴繁的大力推廣,我國瘦肉型豬的遺傳性能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提升,但我國養豬行業的整體水平較低,出欄率普遍在130%以下,而且每臺母豬的年提供的肉豬在15頭之下。所以說雖然雜交商品豬遺傳能力具有良好的提升,但由于受到飼料以及疾病等方面的限制影響了遺傳潛力的發揮。
(3)豬的存欄量以及出欄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養豬行業也已經從單純的追求規模化逐漸向著追求效率以及經濟利益方向轉變。
(4)大多數都已經采用了商品化的方式進行養豬,形成了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模式,養殖戶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
(5)對于養豬的疾病防疫問題越發嚴重,造成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突出,各方養豬市場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尤其是因為豬肉疫病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豬肉產品的出口,限制了養殖行業經濟的增長。
(6)在規模化養豬區域,因為疫病問題造成的死亡率顯著提升,使得養豬的經濟效益明顯下降甚至導致虧損的情況時有發生。疫病問題已經成為了限制養豬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瘦肉型豬場已經達到了近300個,但是普遍存欄數量都比較低,達到500頭以上的還不足1/3。同時很多選育場為了提升種豬的銷售量都飼養不同品種的種豬,這就造成了豬場的每個單一品種的規模相對較小。
由于傳統封閉思想的影響,每個養豬場都采取的是自己經營,相互之間很少進行溝通交流,這就造成我國豬育種總體上都是各自為戰,缺少相應的組織。絕大多數的種豬場不具備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意義的能夠提供全方位配套的豬育種企業。同時在各個種豬場之間恐怕聯合育種造成更大的疾病風險,使得產品受到嚴重的威脅,這也限制了種豬場整體規模的發展。
有關育種的方式上,因為缺少必要的資金投入,再加上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這就需要注重種豬的銷量,因此多數的豬場還是注重豬的外貌體型以及表型的方式來選擇種豬。另外,為了避免或者緩解因為近交而發生的豬群性能衰退,大多選擇的是保留血統的家系內選擇方式,這就造成了育種效率不高、很多高質量的基因消失、種豬的生育力降低等。因此豬場需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引入一些生育力強、基因質量高的種豬,這就形成退化-引種-繁殖-退化-引種這樣的循環。但是,隨著我國不斷的引入國外種豬,國外的種豬已經在我國大規模的繁殖,這就使得在引入種豬的過程中,很容易引入全新的疾病,并且容易快速傳播,會影響到種豬場的正常生產和經營,更別說要進行高質量的育種工作。
關于種豬的育種抗病,因為引入種豬攜帶大量的病毒,但是,當前豬疫病的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還不是非常成熟,所以抗病力選育的測定性狀還沒有完全明確,對于不同類型疾病的抵抗能力、抗病性能和經濟狀況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非常清楚。所以,充分考慮到國內目前的種豬培育能力以及相關的培育組織技術,想在近期培育出抗病種豬顯然不可能實現的。
從現階段的繁殖體系來看,祖代場、原種場和商品豬場都不可避免的要從國外定期的引進品質良好的種豬,這樣才可以確保種豬和商品豬的生育質量。縱觀國內外的疫病控制技術,從國外引入種豬會有著很大的疫病風險,故此,為了避免疫病風險,最根本的就是要減少引種的數量以及頻率,同時要優化引種的方式方法,確保引進健康的種豬。
(1)原種場為了確保具有較好的市場競爭力需要不斷從國外引入高質量的種豬,而且從現階段來看絕大部分是通過活豬引入的方式進行的。隨著引種數量的不斷增多,雖然海關檢疫等方面增加了檢查的力度,但根本不可能杜絕所有的疫病,還會有一些疫病存在,比如像藍耳病以及萎縮性鼻炎等。因此,我國未來的趨勢必然是減少活豬的引入,更多的是引入活豬精液。原種場是繁殖體系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部分,一旦原種豬存在健康上的風險,這必然會對祖代豬和商品豬的健康產生巨大影響,使得豬肉的質量的降低,因此,必須要確保原種豬是SPF豬,原種場必須要是SPF育種場。
(2)祖代豬的作用就是育種,擴大豬群,特別是對于母豬群的繁殖,主要作用是將原種豬的高質量基因進一步得到遺傳,而且還可以培育出理想的種豬。由于沒有經過配合力的選擇,因此雜交種豬的優勢并不是非常大,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劣勢問題。引種期間,如果祖代豬的健康存在問題,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原種豬群的疫病,這也會影響到父母代種豬的健康。
(3)如果商品種豬采取這種類型的種豬進行豬肉商品的生產,不但無法提升生產效率以及性能,還要增加獸藥的費用。同時也會影響肉豬的健康,并且也會產生獸藥殘留問題。
所以從現階段來看,已有的寶塔型三元或者四元終端雜交繁育體系對于疫病的預防、疫病的傳播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若是能夠將其改為輪回雜交繁育體系或者終端輪回雜交繁育體系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引種所造成的疫病傳播情況。
從現階段的技術水平以及應用方式來看,要想進行良好的疫病控制使其在豬群改良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將現有3層次的終端雜交繁育體系轉變成為2個層次的體系(主要是SPF種豬選育場以及商品豬場),同時要配套建設出社會化的人工授精站。在完成了商品豬場建設后,可以在SPF種豬選育場引入少量的SPF大白母豬,同時從人工授精站引入SPF長白公豬精液,將兩者進行雜交,這樣就能形成長大二元豬。其中公豬留一些作為試情所用,剩余的要全部進行去勢育肥。在母豬中選擇質量最好的個體留作后備豬,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引入SPF大白公豬的精液進行配種,其余的要進行育肥。通過此種方式所有的雜交世代都通過長白以及大白公豬進行配種來繁育備用的母豬以及商品豬。這一體系的建立具有如下幾方面的優勢:
(1)商品豬場自己留存備用的母豬,防止因為引入外部種豬所造成的疫病威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引種的成本。
(2)因為引種數量的大批量降低,這就有效增加了種豬選育場之間的競爭,形成了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完善了種豬選育場的育種工作,并且加強了種豬的保健工作,有利于繁育出具有較高遺傳性能并且健康的高質量種豬。
(3)每個世代都會引進高質量的公豬精液,這就使得商品豬以及后備豬都能夠得到種豬選育場的遺傳進展,使得豬群性能保持穩定。同時取消了祖代豬場這個環節,降低了繁育的層次數量,不但能夠提升遺傳擴散的速度,還能夠降低疫病擴散的風險。
(4)有效降低了所用豬種的數量。可以應用相對較少的投資數量集中進行長白豬以及大白豬兩種瘦肉型豬的培育。
養豬行業作為我國養殖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們的正常生活以及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控制疫病的擴散、提升市場競爭力,我國的養豬行業要從繁育體系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優化改善。主要采取的方式有:通過精液或者胚胎的引入來代替活豬的引入;進行SPF種豬選育場和人工授精站服務體系的建設并大力推廣;進行雜交繁育體系的優化,主要就是將現在的終端雜交繁育體系升級為輪回雜交繁育或者是終端輪回雜交繁育。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能夠有效控制豬疫病的傳播,進一步推動我國養豬行業的發展。
[1]王楚端.豬疫病控制與豬繁育體系[J].中國畜牧雜志,2004(07):33~37.
[2]王楚端.豬的繁育方法與疫病控制[J].中國畜禽種業,2006(10):73~76.
[3]王楚端,李振寬,王婷.適應產業化發展的豬種改良戰略選擇——建設有利于疫病控制的豬繁育體系[J].中國畜禽種業,2005(10):69~73.
[4]劉昆.消毒在生豬疫病控制重要作用探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07):21~24.
S828
A
1004-7344(2016)27-0215-02
2016-9-11
王富賢(1962-),男,獸醫師,本科,1979年參加工作,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