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靜
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策略
李科靜
(四川省雙流中學 610200)
伴隨著陸地礦產資源的不斷減少,海洋成為了礦業開發的主要對象,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鋯石、磁鐵礦、砂金、石英砂、銅礦、錳礦、鎳礦等等,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可以有效解決陸地礦產資源的不足。本文主要針對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進行分析。
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現狀;可持續發展策略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資源匱乏的問題愈演愈烈,開發海洋礦產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也能緩解我國當前資源短缺的不良局面。但是,如果無秩序、無節制的開發海洋資源,必然也會陷入到另外一個惡性循環,如何促進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現階段學界研究的重點問題。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其蘊含的資源也十分豐富,在礦產資源匱乏的背景下,加快海洋資源開發,緩解我國資源匱乏的壓力已經成為重中之重??沙掷m發展的理念是指在滿足當代人對于資源需求的同時也為考慮到后代人的需求,在保證人類發展的同時也可以讓環境資源能夠得到長久的使用。海洋資源的開發經歷了不開發到充分開發的歷程,隨著開發程度而不斷加深,海洋礦產資源開發中的問題也逐漸的暴露出來,只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科學合理的進行開發,才能夠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工業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人們對于礦物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陸地資源經過長時間的掠奪式開發后,開始逐步枯竭,且如果的開發產量也無法滿足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將海洋作為開發資源的轉折點,在新的資源開發基地中緩解資源危機非常有必要。全球海底礦產資源根據礦產的產出情況可以分為濱海砂礦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大洋礦產資源等。濱海砂礦資源和海底礦產資源通常分布在沿海國家的領?;蛘邔俳洕鷧^內;而大洋礦產資源則多數分布在國際公海區域內,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國家專屬經濟區范圍內。
就目前來看,我國海洋礦產資源整體規模較小、科技研發水平低于世界水平、國際競爭力不足,致使我國的海洋礦產資源在海洋經濟開發當中占據的比例較低。此外,我國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產量也不高,開發增速緩慢,要實現有序發展,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此外,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還面臨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即總體開發不規范,無節制開采,且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以海濱砂礦的開采為例,我國關于這一資源的開發一直采用無償使用制度,由此帶來的浪費與破壞非常驚人,海洋砂礦的開采主體包括國家、集體、個人三類,在具體的開采活動中,往往存在采富棄貧的問題,且開采技術水平有限,只能夠開采其中的幾種甚至一種礦物,將其他礦物廢棄,導致其他的礦種被破壞,這種破壞和浪費的情況在沿海砂礦的開采中屢見不鮮。在目前海南島砂礦開工作中,部分作業者亂挖亂堆,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生態自然景觀,也容易引發砂災,在海風運動的影響下,海砂向耕地移動,將良田掩埋。
調查顯示,我國海洋礦物資源還處于粗放式開采狀態中,海洋資源從最初的不開采到現在的部分充分開采,雖然實現了飛躍式的進步,但是其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制定海洋資源開采規范、強化監督執法力度已經成為海洋礦產資源開發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開展了關于國內海洋資源礦產分布的勘探工作,但是由于技術水平落后,到現在為止,勘探深度依然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由于缺乏實測圖紙、數據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我國海洋資源的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要實現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從海洋擴展資源相關行業入手,著重改革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采集等工作。制定海洋礦產開發資源的規劃藍圖,強化資源的管理水平,針對我國海洋中的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遵循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并盡快制定好關于海洋礦產開采的規章制度,并通過政府干預等手段,強化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支持。此外,海洋礦業是高科技產業,科技、資金投入高,風險也高,為此,要堅持走自我開發與國際合作并舉的道路,努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并要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努力在企業中推廣實施清潔生產,盡可能地減少對周圍海域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政府部門應該針對資源進行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相關企業進入這一新興領域。最后,強化海洋資源開發技術的研究工作。在資源開發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使資源開發技術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對于海洋礦產公司而言,需要采取科學的措施來降低自身的成本,提高礦產開發效率,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水平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強國,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高速發展的上升期,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也十分迫切,資源的短缺問題將會隨著工業化進程逐漸凸顯。我國海洋資源儲量豐富、種類齊全,勘探開發海洋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必須戰略措施。
[1]楊木壯,張光學,金慶煥.我國海洋能源礦產資源潛力分析[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6).
[2]史兆光,單新靜.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與環境保護的低碳發展模式[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1).
[3]陳艷,徐占功,慕永通.激勵手段與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兼析澳大利亞海洋政策的政策手段[J].生態經濟,2011(03).
[4]張耀光,韓增林,劉鍇,劉桂春.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以遼寧省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0(05).
F592
A
1004-7344(2016)27-0332-01
201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