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妮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與應用
楊丹妮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 610052)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配備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城市空氣質量的變化,已經在各個城市中得到了推廣,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進行分析。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發展;應用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城市環境空氣自動檢測技術開始起步。到90年代初,建立了全國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從2000年開始,空氣自動監測技術迅速發展,日漸成熟。目前,建有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城市已經著手展開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日報工作,并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發布,此外,部分城市也逐步開展了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其環保意識相應的也越來越強。再加上我國政府不斷擴大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的提供范圍,人們更加關心空氣質量日報的數據質量。近來,由于城市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類型的改變,近期研究的熱點問題開始轉變為對環境空氣污染指數(API)分指數指標的研究。
現階段,我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大體可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
1.1 國家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
目前,由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組成的國家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已實現大部分聯網。這一級網絡的構建可以使全國空氣的污染分布情況完整清晰地呈現,監測出的數據能為國家戰略環評規劃和國家污染物防治工程提供相對可靠的依據。并且,作為全國文明城市評比硬性指標之一的空氣質量,通過有效的監測體系也能夠有效的督促各城市做好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
1.2 省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
各省地市級城市空氣監測系統構建成了省級空氣監測網絡。以湖南省為例,其地級市采集的空氣監測數據需上報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由湖南省環保廳發布湖南省主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公告。
1.3 地市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
地市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是第三級域空氣質量監測體系,通過各市級環保局發布空氣質量日報,能更加清晰準確地反映出住宅區的環境空氣質量。
目前,我國采用環境空氣污染指數來表述城市環境空氣的污染狀況,并據此發布空氣質量日報。環境空氣污染指數是將連續監測的幾種空氣污染物的濃度與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值相對應,將空氣污染物的濃度以概念性的指數值形式分級表征空氣被污染的程度和環境空氣質量情況。它在反映城市的中、短期空氣質量情況和變化趨勢上有很強的適用性。我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自動監測環境空氣污染指數中的數據,因此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隨著環境空氣污染指數的發展而發展。
2.1 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物類型的變化
城市顆粒物污染物類型監測指標由90年代的TSP監測轉變為PM10監測,但通過觀察最近幾年學者對我國部分大城市的研究數據,可以得出,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物類型已經轉變為由細粒子污染物占主要比重的污染類型,即PM2.5占主要比重的污染類型,因此,監測PM2.5指標將成為未來中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必然趨勢。
2.2 CO和O3指標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目前,我國環境空氣污染指數系統中不包括CO和O3這兩個指標。
O3即臭氧,臭氧具有腐蝕性,吸入過量的臭氧將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現階段,我國重要的環境空氣污染物中就有臭氧。根據相關數據,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量決定了空氣中臭氧濃度的高低。因而,隨著城市中機動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地面臭氧污染問題將越來越突出,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已經將臭氧的檢測納入到空氣自動監測的范疇內,在下一階段下,我國需要積極借鑒這些國家的做法。
CO即一氧化碳,它的毒性主要表現在它能與人體的血紅蛋白結合成難分解的羥基血紅蛋白,阻礙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從而造成人的機體組織缺氧,嚴重時可能會因此窒息死亡。此外,因為近年來部分城市光化學煙霧和大氣氧化性升高等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臭氧和一氧化碳污染問題已逐漸成為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增加這兩個指標作為城市空氣質量評價的分指數也將在未來成為必然。
2.3 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部分指標監測頻率有待優化
目前,我國把前一天中午十二點到次日中午十二點時間段監測的數據作為當天的空氣質量日報數據來發布,但結合城市的生活節奏,此時間段監測的數據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因為在每天不同的時間段,城市空氣質量是有變化的,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此時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最遭,對人體的影響更大。因此應該每小時監測一次空氣質量污染指數,這樣才能夠真實反映一天不同時段的空氣質量的變化。
目前,我國已經構建了成熟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三級網絡,可以清晰準確地反映出我國空氣的污染分布情況,為國家戰略環評規劃和國家污染物防治工程提供相對可靠的依據。本文結合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的特點,指出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評價體系增加空氣污染指數分指標的必要性及不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定可以得到妥善的改善。
[1]梁文艷,孫德智,黃珊.編制城市交通道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的探討[J].環境科學研究,2010(05).
[2]李偉芳,白志鵬,史建武,劉愛霞.天津市環境空氣中細粒子的污染特征與來源[J].環境科學研究,2010(04).
[3]張鐵亮,劉鳳枝,李玉浸,鄭向群,師榮光,沃 飛,劉 巖.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9(06).
[4]劉愛明.城市區域大氣顆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9(06).
[5]馮靜,董君,薛蓮,王靜.淺談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社會化運營監管[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3(03).
X83
A
1004-7344(2016)27-0293-01
20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