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創鋒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與通訊行業相互結合,這一變化對全球居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內運營商也紛紛實行改革,以期不失先機,拓寬市場空間。本文將互聯網環境下的通信業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互聯網環境下通信業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了應對方法。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通信運營商;發展機遇;挑戰;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TN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1-0090-02
互聯網技術是20世紀以來人類最重要的科技發明,代表了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移動通訊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全球經濟、文化、經濟和社會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加速了社會文明和信息傳播的變革進程。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我國手機網民的數量正在逐年遞增,因此,電信運營商的積極變革是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
1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通信業務發展的特點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通訊業務是一種雙向融合的服務模式。其打破了傳統通訊業務只能為客戶提供語音、數據等內容的資源出租式服務。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下,通訊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功能更強大的新移動通訊終端功能提高了客戶服務質量,豐富了服務內容。
2 通信運營商目前所面臨的挑戰
2.1 數據流量指數式激增,數據響應快速
隨著移動用戶對服務的體驗要求逐步提升,服務內容的多樣化發展,移動數據流量呈現了指數化的增長趨勢,因此,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數據流的傳輸速度急需提升以跟上移動通信業務的高速發展。但是,以運營商怒前的技術設備水平,服務質量并不能完全實現客戶目前的高速、高質的要求。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通信企業需要整合現有資源,實現高效的優質服務。
2.2 移動數據服務與資源的明顯不匹配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移動通訊客戶,通訊企業和移動運營商越來越重視數據服務質量,相應的移動通訊企業的資費收入和設備維護費用就會提高。但是如果盲目上漲資費就會失去部分移動用戶,所以國內大部分運營商都尚未根據數據服務成本計算來提高服務資費。
2.3 移動互聯網模式對傳統移動運營模式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模式是優于其他傳統移動通信模式以移動通訊和互聯網通信模式技術為基礎產生的一種通信模式。這種新型的移動通信模式的特點是雙向融合,要求運營商對傳統的資源出租的低級運營模式進行變革,利用現有的客戶資源實現向互聯網體系的轉變。
3 移動通信行業“五化”變革
3.1 終端智能化
當今產業發展中最為顯著地特征就是終端智能化。據工信部統計,2011年,我國1月~11月手機超過了8192.6萬部,上市了441中新機型,同比基本翻番。智能手機最為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夠接入網絡。前幾年,3G模式中最為普遍的是WCDMA手機,成本也是相對較低的。近年來隨著中國移動TD網絡的完善,TD手機也在價格上有較大的區間,款式功能豐富被用戶所接受。在客戶對網絡速度的要求下,4G手機也在急速發展。
3.2 無線接入寬帶化
移動互聯網對數據流量井噴式增長的需求直接發展了無線接入寬帶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移動通訊技術如果仍局限于語音通信是遠不能滿足客戶對多媒體應用的需求,所以無線接入寬帶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3.3 運營平臺化
運營平臺化指的是運營商迫于移動互聯網時代對網絡的壓力,以用戶的價值和需求的基礎構造的智能網絡管道。大額的數據業務投資所帶來的數據流量高增長未能給運營商帶來可觀的收益,運營商為了提升網絡價值,轉而由傳統的經營寬帶“啞管道”模式向可以引領產業發展的“智能管道”變革。經由不同方式打造的“智能管道”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識別客戶、區分業務、調控流量、分級服務和管理資源等。目前運營商最為緊迫的問題是解決流量增長和收入不相匹配的問題。構建智能化管道就是要實現資源與業務的最優配置,進一步提升流量的經營管理。
3.4 業務融合化
業務融合化是產業融合化的產物,運營商首先要想客戶提供最為基礎的語音通信業務,其次還要滿足客戶對數據和視頻等綜合多媒體信息的需求。松耦合、多樣性的網絡才能實現業務和終端的融合并拓寬業務范疇,這種模式能夠實現業務的多樣性和積極發展。業務融合還能夠提升用戶的體驗,把移動互聯網與電視終端、手機、電腦上呈現的各種信息形式同時通過移動終端呈現給客戶。
3.5 通信外延化
通信外延化的主要內容是物聯網。其打破了傳統的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模式,將通信范疇擴大到人與機器、人與物、機器與機器 、物與物,直接拓寬了通信的內涵和范疇。從長遠來看,物聯網具有巨大的潛在發展價值和市場空間,也因此得到了大多運營商的關注。工信部根據今年的統計數據預測在2020年我國市場規模將成長為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由此看出,物聯網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未來五年物聯網的發展方向是物聯網的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推廣應用。
4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通信業發展的策略
4.1 加大移動通信網絡體系建設力度
現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移動運營商如果不能及時的構建新的移動互聯網通訊體系,將會被時代所淘汰。建立新的體系要以移動通訊現有的平臺為基礎,不斷加強互聯網的研發,進而實現新體系的融合。具體措施包括:提高移動網絡質量和速度;加大對于云計算、點對點傳輸的高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在保證移動互聯網質量的情況下亞索運營成本。為加快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通信的融合,應通過對隔代通信網絡的進一步分析研究,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新標準運營體系。
4.2 創新互聯網跨行業合作形式
互聯網行業和移動通信行業是存在差別的,移動運營商不熟悉互聯網行業,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客戶對于通信的需求程度在不斷提高,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行業交流合作成都的提高,這對移動運營商來說是一種挑戰。移動運營商只有對互聯網通信進行進一步的研發才不會失去時代發展的先機。
4.3 提升對客戶的需求的把握和分析
在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通信雙向融合的形勢的推動下,信息服務的種類和方式也在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移動運營商必須要以客戶的需求為主,了解客戶的對通信的需求,盡最大的可能滿足客戶。所以,按照客戶的需求對客戶分類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客戶分類,才能進一步制定合理的需求方式。在建立子系統和銷售模式及其他運營過程中要把資源合理利用作為基礎,最終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移動客戶的需求。
4.4 逐步打造智能管理,做好流量經營
“流量經營”要求首先搭建運營商智能管道和產業鏈聚合平臺,以釋放流量價值為目的,小流量產品為研發重點,將流量規模擴大、流量結構改善、流量內涵豐富作為經營方向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及行動的整合。
4.5 充分發揮優勢,做好傳統管道
雖然“啞管道” 時代的發展下需要尋求轉型,但是由于現有的新興技術不夠成熟和完備,所以構建“智能管道”不能急于求成。傳統管道作為所有業務開展的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客戶最基本的需求還是語音業務一樣,運營商還是離不開傳統管道。傳統的管道還是需要得到重視和建設好。
4.6 云計算務實推進,IDC建設逐步展開
現階段出現了云計算過熱的現象,很多企業為了顯示自己運用了新的技術都聲稱自己運用了云計算,但是大部分方案在實際操作中是不需要云計算的。特別要指出的是采用云計算的IDC建設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的,所以IDC建設更應該有規劃按要求建造。中國移動設計院就在積極研究實驗新型節能、低PUE值和環保IDC。
5 結論
移動通信企業首先要全面仔細的分析通信業務的發展環境,將滿足客戶的需求作為中心,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針對不同的客戶種類研發不同的服務項目,提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葛永杰,周曉.中國通信行業運營商如何打破移動互聯網的壁障——轉型為服務提供者、終端廠家、應用開發商三者的方向引導[J].中國科技縱橫,2013(2):75.
[2]潘森.通信運營商流量經營的困境與大數據經營策略[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7):77-78.
[3]胡晶.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融合通信發展研究[J].通訊世界,2014(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