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芳 (蘇州市吳江區公共文化藝術中心 215000)
簡析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
胡曉芳(蘇州市吳江區公共文化藝術中心215000)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階段,因此,就要做好社會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提高建設的效果。對于政府方面來說,也要認清形勢,找出現階段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的分析與研究來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世界正在面連著全面的調整與變革,因此,也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相應的影響。只有不斷做好小康社會的建設工作,才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以及困境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解決措施,從而為我國的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社會轉型;群眾文化;建設實質;困難研究;方略措施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的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的階段,也使得基層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相應的提高。加之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使得多元混合格局也在不斷的顯現,其中不僅包含了民族民間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是代表著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主導文化。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從實際上出發,做好文化空間的重構,實現群眾文化的轉型與發展。
在社會轉型期,群眾的精神文化建設就顯得極為重要了,不僅關系到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一)多樣化的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不斷發展,已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方法帶來了全新的變化,社會結構以及經濟條件等方面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尤其是對于思想交流以及溝通等方式上也在向著多樣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著,所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經成為了我國轉型階段中的重要任務之一1。
(二)網絡環境對群眾文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等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相應的也就使得群眾文化在網絡虛擬化環境的影響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廣大人們群眾眼界開闊的同時,也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三)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向著多樣化方向發展
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影響下,廣大人們群眾在滿足物質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對精神文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向著多樣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而這也就與傳統的文化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就要堅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上出發,在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礎上來明確我國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實現與時俱進,從而制定出科學與正確的群眾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一)需求與服務存在脫節的現象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有了相應的提高。但是,在實際中卻存在著傳統的社會服務機制與群眾文化的實際需求向脫離的現象,這樣也就難以發揮出真正的價值與作用。第一,在群眾文化服務體系中,主要的對象是針對城鎮中心附近的人們的,但是在農村服務上卻存在著匱乏的現象;第二,從服務的內容上來說,基層群眾文化服務的創新性不足,內容也十分的單調,最終也就難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第三,在群眾文化的建設上存在著和效果不足的現象,這樣也就不能滿足文化建設的需求,降低了文化服務的效果,造成了兩者出現脫節的現象2。
(二)發展上的不協調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使得我國的經濟體制以及社會結構等方面存在著本質上的變化。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就要不斷提高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保證群眾文化的形式與面貌可以實現有效的變化,但是也造成了群眾文化中的傳統文化等方面出現了嚴重的流失。第一,相關的文化管理人員對群眾文化建設沒有正確的認識,這樣也就難以確立出準確的群眾文化建設方向;第二,在科學指導上存在著不足,從而也就使得相關的部門雖然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與人力,但是卻依然是盲目的文化建設,最終也就使得資源的浪費與流失現象嚴重;第三,在建設群眾文化的過程中與社會的實際發展存在著相脫節的現象,從而也就難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造成了群眾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一)對文化空間實現有效的整合
對于群眾文化來說,已經成為了文化空間,所以想要整合好文化空間,就要做好文化空間的調試工作,以此來改善群眾文化服務體系。另外,在進行群眾文化空間建立與調試的過程中,還要運用好多媒體技術,實現整合的目標3。
(二)做好群眾文化的創新工作
對于發展來說,創新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文化發展也同樣需要從創新的基礎上來進行。所以在實際中就要對群眾文化的內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創新,以此來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確保群眾文化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還要從群眾文化的不同優勢上出發,通過相互借鑒來實現取長補短,盡可能的將主導與大眾文化內容轉變成為民族與地方文化,確保民族文化的快速發展。
(三)實現群眾文化的統籌發展
就現階段來說,城鎮與農村中的群眾文化有著較大的差別,所以想要統籌好群眾文化,就要首先做好城鄉建設中文化的基礎建設工作,保證農村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可以接近城市的資源配置,平衡好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其次,就是要做好城鄉文化的統一工作,真正將文化進城與下鄉結合在一起,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四)對民族與民間文化實現有效的整合
就我國來說,地域十分遼闊,民族分布較多,這樣也就造成了文化上的差異。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民族與民間文化開始消失,所以想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要先對不同地域中的相同民族或是民間的文化進行整合,以此來打破地域上的限制,同時也要讓文化凸顯出來,然后在對文化進行有效的包裝,最大限度的突出創新,促進文化的長遠發展4。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相應的提高,所以還要認識到提高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性,通過指導思想來促進文化建設,找出群眾文化的發展規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晚呢還的傳承與發展工作。所以在實際中就要認識到目標的重要性,整合好群眾文化,做好內容與形式上的創新,滿足發展的需求。
注釋:
1.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J].民族藝術研究,2011(6):81-86.
2.姜芳洲.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21):115-115.
3.李秋霞.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4(17):124-125.
4.辜碧煙.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J].卷宗,2016(1):73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