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彥博 (長春師范大學薩滿文化研究所 130032)
淺析東北民俗文化的現代價值
叢彥博(長春師范大學薩滿文化研究所130032)
現代社會,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凝聚力級創造力的重要指標。在國與國的綜合競爭中作用日益明顯。作為多民族國家的中國,要想在當前的經濟競爭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對中國的民俗文化的現代價值進行挖掘。在中國眾多的民俗文化中,東北的民俗文化的現代價值值得我們思考,讓其成為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推力。
東北;民俗文化;現代價值
本文系 長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東北地域薩滿服飾藝術研究”(項目編號CSKT2015IX—0077)階段性成果
薩滿教文化是東北民俗文化的源泉,它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力,是一種民間宗教形式,對東北人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的東北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等等都深受其影響,這種文化形式滲透了薩滿教的精神,以一種非常細微的形式浸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細節以及審美意識等。從歷史上看,薩滿教文化是一種非常古老且具影響力的宗教形態,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神話通常在民間文化中占據了大量的比例。究其原因是神話就是人們的一種想象,用想象來征服自然并支配自然的一種民間的文化方式,很突出的表現出了人類在原始狀態下就對征服及支配自然的一種向往。深受薩滿教文化這種原味很濃厚的影響的東北民俗你文化也是如此。薩滿教文化自身就有很多的神話,既有創世神話,又有解釋性的自然文化,其中還有好些神話都具有一定的圖騰意思。這么多的神話經由薩滿教的傳播,薩滿教在很大程度上轉變成了這些神話中的人物的使者或者替身。薩滿教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用神話進行宗教心理以及觀念形象的表述,是整個古代東北神話的重要載體。從這些神話中我們不難領會東北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中點點滴滴,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繁雜的情感,以及人民對于理想生活、理想社會的種種奇妙的幻想及渴求。這些神話既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又體現在東北人們日常的生活中,將其傳承為古老的民俗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東北人民生活習慣。如滿族婦女一直有頭上帶花、插花,特別是喜歡帶白芍藥花的習俗,既有愛美之心,也有驚退魔鬼的含義,另外,滿族和先祖的一些古老風俗在薩滿教文化的神話中都可以找尋到淵源來進行解釋,如點冰燈、高干掛燈等。原來居住在松花江邊的一些人們,在春節中的除夕或者元宵節,在自己家門前點冰燈這種習俗就是源于薩滿教文化。現代的東北尤其是哈爾濱地區的冰雪節,就是以弘揚冰雪文化為主旋律的節日,這個節日其實就是和薩滿教文化的古老習俗緊密相關的。特別是哈爾濱的冰燈游園會,將地域文化和地域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傳統的東北地區自古以來的樸實民風就是豪俠尚武、重情重義。就是今天,物欲橫流的今天,東北人們的商業意識也比不上中原地區的人們。商業細胞遜于中原地區的東北人民看不慣人際間的斤斤計較、避重就輕。究其原因就是兩個方面,一是地理位置、經濟環境的影響,從古至今,東北都是以漁獵經濟主要支柱型產業,這個產業特點就造就了人們的勞動形式主要是集體協作,個人是沒有能力擔起那樣滯后的生產技術、生活方式。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要抱成一團,精誠協作,只有這樣團結一心的合作精神才能在這塊土地上生存,這樣的經濟生活環境,商業意識毫無用武之地。而薩滿教文化就是在這樣相對落后的經濟形勢下應運而生,并發展壯大,最終起到了宣傳并維護這樣的自然及經濟環境。傳統的風俗習慣在現代社會環境中獲得了勃勃生機。薩滿教文化誕生于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在后期的發展中一直延續了遺風。在薩滿教文化的神話中對于集體精神、互相幫扶的人道主義精神大為宣揚。薩滿教文化崇尚武力,也強調人們之間的和諧相處,團結一心。今時今日的東北地區還存在著這樣的民風,東北人重義氣,更為重視人情,朋友間對物質利益沒有那么計較,缺乏精明過人的商業意識。薩滿教文化沒有什么統一的組織,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教規等,在其發展史上很少得到官方的正式禮遇,但是它卻浸在東北人們的骨子里,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制約和影響了東北人們的精神導向、文化思考。猶如一個無形的知識之床,制約和引導東北地區的文化導向。而如今各式各樣的東北民俗文化就是薩滿教文化思想及觀念的進一步,具體化的發揚。
東北民俗文化有著非常厚重的內容,不得不提的就是其中的二人轉,這塊黑土地孕育了出來獨特的風情文化。東北風俗文化有著持久的生命力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二人轉所展現出來的生活氣息讓東北民眾幾百年來為之瘋狂。“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萬人圍著二人轉”這些耳熟能詳的的諺語就是對二人轉真實的描述。二人轉始終洋溢著不拘一格的氣氛,有著固有的表演形式,二人轉這樣靈活多變的藝術風格從藝術的層面上反映出了東北民俗文化的內涵,展現了東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活力的渴求,并在不斷的追求進去。二人轉中浸入了東北人民的粗狂奔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創造,對自然的一種大膽表達,東北地區沒有被傳統的禮教文化所滲透。二人轉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自然且奔放的,顯示出了人本性上的活潑,同時還蘊含了對自由的追求,其中所深含的現代價值也體現在這些方面。
從東北民俗文化中研究起現代價值,其實人們對傳統文化信仰的認識,就能夠啟迪我們回歸價值的仰望中。當前東北地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需要傳統文化作為轉型的支撐,這種動力潛藏在東北民俗文化之中,假設人們能夠更好的進行創造性的轉換及創新,將會激發出更為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些品格需要不斷的沉淀。人們對本身的有限性及力量的認識,要想達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現在的時代背景下,金錢至上已經逐漸主導了人們的精神的價值,整個社會沒有信仰,這樣的社會是非常可怕的,整個社會的道德直線滑落。沒有了心靈的依靠、沒有了思想上的依靠,沒有了心靈的寄托,當前社會彌漫了一些虛無的氣息,但是薩滿教文化將薩滿信仰者營造了一種特有的話語系統。薩滿教文化對自然的崇拜,是人們對面對自然的不可抗因素、命運無常、定論等的敬畏展現出人類面對大自然時的自卑、渺小、無助,但是正是面對大自然的真實的崇拜就是薩滿教文化的偉大的地方,展現出來東方文化深處深藏的形而上求的追求,反映出了東北民俗文化中的心靈的獨特性。假如說順從的態度,那么就是傳統儒家的文化,東北民俗文化則展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深思,挖掘更深層次的傳統文化資源。
[1]申國敏.《淺析數字化.網絡化對我國優秀文化產品傳承的重要意義——以動漫產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為例》. 中華文化論壇,2013(11).
[2]王瑋瑜,齊婭璇.《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傳承與啟示》工業b,2015(22).
[3]吳倩.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芒種,2015(21).
叢彥博,碩士,長春師范大學薩滿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薩滿文化及少數民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