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陽 (河北美術學院 教務處 050700)
河北省新樂市伏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研究
張立陽(河北美術學院 教務處050700)
河北省新樂市伏羲臺是人祖伏羲氏生活的地區,于此衍生的伏羲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的源頭文化,貫穿中華文明的始終,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然而新樂市雖是伏羲文化的發源地,其知名度卻未打開,傳承途徑受到限制。本文就新樂市伏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進行探究,尋找其發揚的途徑,保護伏羲文化,促進新樂伏羲文化的發展。
新樂市;伏羲文化;傳承;保護
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名稱:河北省新樂市伏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研究,課題編號:2015041312。
1.歷史傳說
傳說伏羲氏在河北省新樂市一帶生活,傳說伏羲生于甘肅天水,長于河北新樂,葬于河南睢陽。新樂民間一直流傳著大量關于伏羲的傳說。據傳說在上古時期, 洪水漫世, 唯伏羲女媧幸存。倆人乘一大葫蘆順水漂流到達新樂一帶, 相依為命結為夫妻,生下一個肉蛋,在洗兒池生長的菅草刺破肉蛋出生男女肉嬰兒,至今伏羲臺北側所長菅草綠葉上長有紅邊,紅色的部分呈刺齒形。每年農歷三月十八伏羲臺都會舉行盛大廟會,傳說農歷三月十八是伏羲誕辰日,方圓幾百里的人們都會來到伏羲臺為伏羲慶生。另有一種傳說當地百姓認為伏羲臺是神圣之地,可以保護他們,幫助他們避禍祈福。關于伏羲的傳說故事還有很多,主要是口頭相傳,可以推定伏羲傳說在新樂流傳時間久遠,影響范圍也非常廣。
2.文獻記載
伏羲臺首次進入正史,是在北齊人魏收撰寫的《魏書》中,在《魏書·地形志》中記載:“中山郡,領縣七……新市有藺相如冢、羲臺城、新市城。” 在此之前,伏羲臺的名稱為“野臺”。現在看到的伏羲臺高出地面數丈,似是自然形成。然而在《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十七年王出九門為野臺以窺齊中山之境。”這個‘野臺’,就是今天的伏羲臺。《辭源》羊部中有關于“野臺”記載:“義臺即古野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新樂縣西南部,戰國時趙武靈王……見史記趙世家、讀史方與紀要真定府新樂縣。”《史記》和《辭源》中記載的野臺即為伏羲臺,位于河北省新樂市東北郊,距離省會石家莊35公里。伏羲臺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生活的地方。史料記載:“帝嚳巡游此土,見伏羲之圣跡,集四方之民而化導養育之故。而筑臺修廟以祀之”,表明嚳時期已經為伏羲氏建臺祭祀。據此可以得出結論,伏羲曾在新樂生活、生產。
3.文化價值
伏羲臺歷經七千多年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伏羲被認為百王之先,是一個亦人亦神的古代帝王,伴隨其生活產生的玉文化、龍文化、姓氏文化、觀天文化、漁獵文化和太極八卦文化等總稱為伏羲文化。他發明網罟、教導百姓漁獵、創造八卦、辨別姓氏等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被中華兒女尊稱為“人文始祖”。“民族精神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1”
歷經時代變遷,至今在伏羲臺內,保存著從元代一直清代晚期的九通石碑,內容記載了伏羲臺的修建過程和歷代的修復,其碑刻有楷書、行書、行草、隸篆等, 既是石刻藝術,又是書法藝術。伴隨伏羲臺留下的傳說故事,包涵著古人祖先崇拜、和諧太平、國泰民安等思想,是當代人緬懷先人、安定生命的歸宿。1993年新樂市委和市政府為加強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新樂市圍繞伏羲臺建有伏羲文化城,建有大量的人文景觀:伏羲臺、人祖廟、九宮八卦陣、八卦臺、趙武靈王野臺、鐘鼓樓、浴兒池、趙武靈王野臺和鐘鼓樓等,同時當代名人名家碑林、伏羲文化宮、伏羲女媧傳說故事宮、易經資料館等也坐落其中,更是創造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1.傳承方式
伏羲文化依托伏羲臺傳承。新樂地區的伏羲臺自戰國以來,歷代都在建設整修,保留至今。伏羲臺是新樂伏羲文化的物質載體。作為關于伏羲神話和傳說的一個憑據,有章可循。借助新樂伏羲臺,伏羲文化能夠流傳下來。
“宗教和節慶活動猶如一個巨大的文化磁場,將大量的人流吸引聚集到一起,此時,文化將以一種比以往強烈的的趨勢集中的傳遞。”2依靠節日慶典是新樂伏羲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相傳農歷十八是伏羲氏的誕辰日。在伏羲臺每年的農歷十八開始會舉行為期四到五天的廟會活動,來自各處的人們成群結隊的聚集在這里參加廟會。圍繞著新樂伏羲臺廟會,關于伏羲氏的傳說也流傳下來,例如浴兒池、刺孩草、兄妹成婚和洪水漫世等。廟會上人們分享祭祀,祈求平安和福氣,躲避災禍,成為這一地區的重要活動。伏羲臺廟會活動使得新樂伏羲文化得以在北方這個小城鎮保留下來。節慶活動為伏羲文化的傳播搭建了一個平臺,比起一對一的傳遞方式,其效率要高出許多。
千年來,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選擇和摸索,最終把伏羲文化確立為民族文化的象征。不論是神話傳說還是歷史,人祖伏羲彰顯了他過人的智慧和美好的品質,留下了他的光輝業績,成為后代人景仰的神。“伏羲文化的精神實質還可以表述為:(1)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2)兼容并包的協作精神;(3)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人們對伏羲永生永世的尊崇,實際是對文明和進步的禮贊,是對勞動和創造的尊重,是對無私奉獻者的感恩。”3伏羲文化是中國的源頭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廣,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生活在這一代的人們借助伏羲文化來教育子孫后代。一代又一代的的傳承下來。這種教育行為也促進了伏羲文化的傳承。
伏羲文化傳承的另一方式是現代旅游業的興起。新樂市委和市政府為促進新樂經濟的發展和伏羲文化的廣泛傳播,自1993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整修重建新樂伏羲臺,擴大景觀規模,建設伏羲文化城。“通過旅游活動培養外來人員的傳承意識,從而可以使外來人員成為潛在的隱性的承繼者,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跨群體、地域進行傳遞、傳播和承繼。”4伏羲文化城對外開放,擴大了伏羲文化的受眾范圍。使伏羲文化在當地得到有效傳承。
2.傳承瓶頸
新樂伏羲文化借助廟會、教育和旅游業的傳承方式,比之以前,有了很廣的受眾范圍,越來越為人們熟知。但是新樂伏羲文化跨地域傳播卻受到限制,在當地比較盛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地理限制,新樂伏羲臺位于平原之上,周圍缺乏山水等自然景觀,都是建設的人文景觀,景觀比較單一,可看性受限;
二是地域限制,位于新樂何家莊,距離省會石家莊35公里,中間又相隔古城正定,進一步阻隔了新樂伏羲文化的地域傳播;
三是交通限制,新樂雖是縣級城市,人們出行卻不方便,沒有市區公交,出門打車給游客去伏羲臺旅游帶來很大不便。打車去,有時無法回來,會面臨多人搶車或是有去無回的尷尬局面;
四是宣傳限制,宣傳主要是研討會、出版著作或是短暫的媒體傳播,受眾有限,新樂伏羲臺為當地人熟知,外來人知之甚少,跨地域傳播受到限制。
自二十世紀90年代來,新樂市在伏羲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方面做了大量扎實工作,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在國家倡導文化產業和非物遺產的背景下,突破種種困境,使新樂伏羲臺成為區域有較大影響的文化品牌,提出以下思考。
1.加大政策扶持,擴大資金投入
作為新樂伏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的主體,市委和市政府應該擔任起主要的作用,建立起一列有效而長期的機制,促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新樂屬于縣級城市,在招商引資,推進伏羲臺建設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需要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加大政策扶持,吸引民間資金和國外資金進入發展伏羲文化。吸引民間資金,充分調動百姓的力量,鼓勵民間群體參與伏羲文化的發展、傳承和保護。政府要為其提供寬廣的條件,營造發展和傳承的氛圍,這樣即吸引了民間力量的投入,有促進了伏羲文化的發展,還節約了政府的資金,使政府與民間兩者達到共贏。允許外國資金投入,即借用了外來資本發展本土文化,為文化的發展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又能提高新樂伏羲文化在國外的伏羲文化走出去,發展國外市場。通過多渠道吸納資金發展伏羲文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的生產力,促進文化的傳承。
2.整合文化資源,形成文化合力
新樂市依托省會石家莊,充分利于京津冀的區域優勢和文化優勢,打開其知名度。新樂擁有以伏羲臺為中心的伏羲文化城,風景優美的河北美術學院校區和燕趙文學藝術館三個旅游基地,具有四最、四奇的歷史文化景點,四最:最早的人工灌渠金水河開鑿地、華夏民族第一個家庭組成地、伏羲甲歷起源地、先天八卦發明地伏羲畫卦臺;四奇:伏羲臺人祖樹葉、紅綠半邊的剌孩草、千年古樹“槐包槐”、人間奇景“槐抱椿”。此外還有沙井慘案發生地和爆破英雄李混子墓的紅色旅游。旅游點不少,目前要做的是把這些路游點有機結合,形成品牌旅游產品。這就需要對此地的文化產業進行整合,以品牌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蝴蝶效應”。“伏羲在新樂所創造的以‘創新變革、自強不息、和合奉獻’為核心的文化最有根源性、原創性、包容性、基礎性和開放性,在產業的開發上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對新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推動和支撐作用”5我們以伏羲文化為支撐點發展旅游業,帶動新樂玩具、印刷、石雕和工業品等行業的發展,促進文化產業全方位的蓬勃發展。
3.強化宣傳渠道,加強學術研究
新樂市委和市政府過去對伏羲臺及其文化的宣傳渠道主要放在新聞發布會、研討會、報紙、出版著作、論文等方面。這些渠道投資小,見效慢,主要是這些媒介的受眾有限,影響力不夠。應該尋找更為有效,受眾范圍更為廣泛的渠道。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借助動漫基地創作伏羲氏的系列動畫片,制作同新樂伏羲臺的紀錄片和電視劇,借助當今主流媒介網絡和電視作為有效的宣傳渠道,能夠很快被人熟知,受眾范圍也廣。另外,要強化學術研究,對伏羲遺址進行考古,進行史料的驗證,利用歷史、民俗等方法,系統整理神話歷史傳說、考古遺存等能夠證明伏羲在新樂生活的史料,形成學術成果的出現,形成伏羲文化的學術共識和研究體系,確證新樂伏羲文化的文脈,一旦引起學術界的討論,必然可以擴大在學術和社會中的影響。
4.豐富表現形式,發掘當代價值
伏羲文化源遠流長,一直以神話傳說和歷史的形式流傳在民間。隨著生活節湊的加快,人們忙于生活。說書和講故事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伏羲文化傳承的一個方式也在慢慢萎縮。如今我們需豐富伏羲文化的表現方式,更好的適應忙碌的現代生活。制作伏羲文化的繪本和動畫片,培養孩子們認知伏羲文化的興趣;制作紀錄片,把伏羲文化同新樂文化相結合,宣傳文化;制作電視劇,娛樂之余,拓寬文化的受眾;攝影作品,真實的反應新樂地區伏羲文化。此外還可以通過繪畫、小說、戲劇多渠道多形式的表現伏羲文化,走出書本,走進人們的生活。天水市制作的動畫片《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就是利用“動漫”的效果將傳說再現,生動形象的將伏羲和女媧的形象表現出來,我們也可以參考天水伏羲動畫片,制作我們自己的品牌宣傳。
新樂伏羲臺有幾千年的歷史,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追尋著伏羲女媧的傳說,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今后的歲月中我們要做的是發揚和傳承伏羲文化。在傳承和發揚的過程中要立足現實,從實際出發,打造我們的品牌文化。這就需要善待我們的伏羲文化,保護好文物,使文化可持續的發展下去;挖掘伏羲文化的底蘊,不能停留在層,更好的展現伏羲文化的內涵;尋求亮點,中國關于伏羲文化的發源地有幾處,要區別于他處,我們就要尋求我們的文化亮點,獨一無二;兼容并包,在發展新樂伏羲文化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他出伏羲文化的優點,做到大范圍的資源共享,橫向聯合,共同開發,這樣能夠促進全民族的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伏羲文化富裕了新樂不同尋常的魅力。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搞好文化建設,實現文化資源的整合,促進文化資源的傳播,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促進文化發展傳承的同時,要同步做好文化的保護,保護文物。不能一昧的追求經濟的效益忽略文化的保護,得不償失。傳承和保護均要做好,共同促進新樂的伏羲文化大方光彩。
注釋:
1.伏俊璉.伏羲氏的歷史貢獻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啟示[J].甘肅社會科學.2014(01):177-179.
2.晏鯉波.少數民族文化綜論[J].思想戰線.2007.33(03): 42-47.
3.劉雁翔,雍際春,李建成.天水伏羲文化資源及旅游開發論[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6, 26(4):15-20.
4.夏寧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途徑探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
5.張文君.文化讓新樂更加多彩——訪新樂市人民政府市長趙麗娟[N].河北日報,2010年5月18日.
張立陽,副教授,碩士研究生,教務處處長。研究方向:高校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