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身玉 (東北大學 藝術學院 110004)
探究當代裝飾繪畫研究路徑中的困局
許身玉(東北大學 藝術學院110004)
近年來裝飾繪畫逐漸走入研究困局,本文試圖通過重新定義裝飾繪畫核心概念、特征,對比裝飾以及繪畫屬性,聯系當代發展迅速的新媒介情境,探討未來裝飾繪畫的嶄新研究路徑。
裝飾繪畫;新媒介情境;研究路徑
裝飾畫在我國經歷了短暫的繁榮之后,在后期發展中進入瓶頸,逐漸淡出了專業研究領域。原因主要是初期設計基礎教學薄弱,教學中遵從繪畫同源理論,強調二者共同的形式美法則;其次在裝飾繪畫創作中技法和材料手段單一,完全沒有任何創新;近年更是隨著設計行業的爆發性發展,繪畫專業的萎縮,裝飾繪畫研究逐漸難尋其跡。筆者認為裝飾繪畫應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裝飾畫”,即環境空間的裝飾繪畫作品,裝飾繪畫在造型、構圖、色彩、材料等多個方面具有獨特的藝術研究特色,既可以作為設計和繪畫的衍生品,隨著時代進步不斷創新發展,也可以研究美術評論中與裝飾繪畫相關的特殊現象。
目前針對裝飾繪畫之前的研究局限,重點要從新界定它的核心概念。裝飾繪畫包含裝飾和繪畫兩個研究范疇。裝飾和繪畫藝術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起源:源于原始宗教的繪制、刻畫洞窟壁畫和露天巖畫,以及人類自身的裝飾行為,都具有實用功能。
繪畫是一種造型藝術,通過運用藝術手段和藝術語言創造視覺圖像。按使用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等主要畫種;依據描繪內容題材的不同,分為人物畫、風景畫、歷史畫、宗教畫、風俗畫等;根據作品的形式,分為連環畫、漫畫、插畫等。繪畫因為某些因素的轉換,有時也具備裝飾的功能。
裝飾繪畫通常是指以裝飾為目的或裝飾性很強的一種繪畫藝術,它偏重于表現形式,具有鮮明的裝飾性特征,具備美術與工藝設計的雙重性。在眾多的藝術領域中,它以其雅俗共賞的審美特點以及豐富性在人們的日常精神生活中擔當著重要角色,發揮了自身流行文化媒介的載體作用。純繪畫反映了創作者個人主觀意識,同時充分表達個人風格。裝飾繪畫雖然也有純繪畫的這種特點,但是強烈的裝飾感是二者最為不同的地方。裝飾繪畫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從屬特征,即裝飾繪畫首先是特定環境或承載物的附屬物,因此它通常會圍繞主體進行創作;獨立特征,裝飾繪畫由于自身特有的審美特色,追求強烈的形式感與裝飾性,以及加工工藝等時代元素的使用讓其在主體設計之上有著鮮明的獨立特色。純繪畫裝飾則通常沒有主體概念,特別是在對裝飾語言的具體運用上是有所區別的:純繪畫的裝飾性自然天成,個體藝術表現語言強烈,追求獨立的創作意境與內涵。裝飾繪畫則刻意為之,程式化與形式感服務于創作主體,畫家自由的想象空間以及創作風格也無法逃出主體需求的范疇。
裝飾繪畫根據裝飾對象,分為從屬于器物造型的裝飾繪畫,依從于特定環境,用于裝飾環境的裝飾繪畫,從屬于工藝品裝飾的裝飾繪畫,用于人類日常用品的裝飾繪畫,用一般性繪畫材料、工具繪制的裝飾繪畫,各畫種中帶有明顯裝飾性的繪畫作品等。裝飾繪畫的基本特征是裝飾特征、適應特征、工藝特征。裝飾繪畫的創作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必須適應主體的氛圍。裝飾手法也是根據主體的需求,按照形式美法則,創作者運用各種裝飾手段加工“變化”而成。它的形式、構圖、圖形、色彩及各種表現技法等等,無不從變化中得來。裝飾繪畫可使用繪畫所有的表現手段。同時裝飾繪畫擴展了不同的載體范圍,載體包羅萬象:架上繪畫、壁畫、器物、產品、生活用品等等,甚至一片土地和山脈。由于裝飾繪畫創作高度依賴材料的研究與運用,材料的加工結果直接導致作品的終極效果,如何實現必然依托工藝的可行性范疇。
圍繞裝飾繪畫研究的傳統領域包括:藝術史,裝飾繪畫的評論:美學,裝飾繪畫的學習:實踐,裝飾繪畫的創作心理:心理學和畫家生平研究,還有繪畫基礎、圖案基礎、構成基礎、材料學、美學、心理學、新科技與新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領域。現代裝飾繪畫圍繞研究人類裝飾美實踐的一般規律。創作實踐活動中則需要注意審美主體、審美客體、審美關系三個因素。
形式美規律是裝飾繪畫創作中心,變化與統一是形式美的總法則,也是符合裝飾屬性當中基本的審美方式。裝飾繪畫形式感的核心是:程式化和秩序化。程式化已經成為一種顯見的形式。程式化的形成過程是復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承襲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程式化造型語言。秩序是按理性的組織規律在形式結構上形成的視覺條理。秩序化往往富有節律。秩序感還包含比例與平衡以及反復和韻律。程式化和秩序化二者存在相互依存與制約之處。
裝飾繪畫表現內容和情節富有時代特色,利用形式美的特征,反映大眾需求。畫面造型經過對自然物象的創意,具有簡潔化、平面化、意象性、抽象性等特征。觀察方法具有透視的自律性,多表現主觀時空,按主觀意識構成畫面,具有平面效果。裝飾繪畫的構成理論是指在限定的二維(兩度)、三維(三度)或四維(四度)空間內,按照客觀規律組織形態等創作要素,從而建立一個新的視覺世界。構成的研究對象一般限定在邊框、骨架、形象定位三個方面。
裝飾繪畫色彩學是重視研究以色彩來美化主體環境的理論和實踐學。裝飾色彩與寫實性繪畫偏重于再現自然色彩的表現形式不同,它具有表現性,具有藝術家的主觀性特點。裝飾色彩表現具有主觀的、理想化和象征特色,偏重于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同時離不開主體的色彩控制。現代裝飾繪畫的色彩,繼承我國傳統裝飾藝術的色彩表現,同時融合西方現代色彩學的科學理論正向著更具有時代精神,更富有表現力的方向邁進。
早期作品《北京國際機場裝飾壁畫》曾經代表了我國裝飾繪畫的創作頂峰,結合了傳統重彩畫、陶瓷拼鑲畫、磨漆畫、丙烯畫、油畫、貝雕畫等風格工藝材料加工手段,對繪畫(壁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代表了我國裝飾繪畫研究的高峰,對其研究發展具有啟示作用。特別是當下架上繪畫衰微,設計教學忽略繪畫體系中博大的專業內涵,也是對裝飾實用功能研究的最大阻礙。
筆者認為當下圍繞新媒介的路徑研究是探究裝飾繪畫困局的關鍵,同時研究可以推動裝飾與繪畫的深度發展。新媒介以創新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依托網絡載體互動傳播信息。新媒介顛覆了無數傳統領域,美術領域的發展也一直與媒介相伴,美術學科無法忽視新媒介技術的介入。
新媒介情境決定了美術領域的藝術表現進程。藝術家創作離不開物質媒介,美術的傳播也依賴媒介來實現,媒介隨時在藝術實踐中起著中介作用,欣賞者通過媒介了解創作者的意圖。媒介與美術在兩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美術創作的載體和美術功能的傳播。裝飾繪畫的研究應該把握這種趨勢,推動研究新形態的演進和發展。當下的新媒介情境無疑是課程開發研究的突破點,給予裝飾繪畫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和深度專業研究層次,帶給專業研究者思考,解困裝飾繪畫目前的研究困局,為裝飾繪畫開拓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