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萍?。ㄉ虾9に嚸佬g職業學院 時尚與工藝學院 200000)
民間美術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表現與變革分析
王曉萍(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時尚與工藝學院200000)
新媒體促進了民間美術朝著現代化專業制作方向發展,突破了地域化限制。新媒體時代中,民間美術在傳承傳統的優良工藝之后融入了現代制作技術,讓民間美術有了創新性的發展。文章簡單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民間美術的表現以及變革。
民間美術;新媒體時代;表現與變革
民間美術的種類多樣,如木雕、年畫、剪紙、皮影戲、風箏等。作為前人與現代人的藝術溝通橋梁,民間美術體現了不同地域的民族特色元素,展現出了民族特色文化。例如在剪紙藝術展上,李守白以及女兒李詩憶的多幅作品中都滲透濃郁的上海生活情趣與地方色彩,從中可以看出民間美術剪紙的延續和發展。民間美術中蘊含了精神以及物質雙重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均有體現,關聯著人們的歲時風俗、日常起居以及人生禮儀等。民族本土文化雖受到國際文化的沖擊,但民間藝術是民族精神載體的地位不會變,因為其表現了民族特征,展現了民族凝聚力,樹立了我國獨特的文化氣質。
(一)民間美術在文化蘊含中的表現
因為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多少民間美術藝術品被當作是過時物品,人們的接納程度大大降低,造成我國多數民間技藝消亡。民間藝術理論家與保護者盡力保護著民間美術,將其作為古代生活形態中的一顆活化石,作為藝術的一部分留存在博物館中。當西方文化侵入民間美術時,文化保護者及藝術家等將“民族特色”放在首位,明確保護及振興民間美術的重要意義。
(二)本原文化中突顯生命意識
民間藝術中融入生命意識呈現出了對生命文化的追求,主要體現在繁衍和護佑上。例如,“繁衍”藝術主題中,南瓜、葫蘆、老鼠等均可以作為藝術的主體。生命護佑也是生命意識中的一個主題思想,如送病、辟邪等,目的是護佑生命,延續文化。民間美術中體現生命意識的作品也有很多,如生命樹等,能夠體現出人們向往和祈求的幸福和對繁衍的敬仰崇拜。
(三)體現出淳厚質樸的生態審美觀
人們在自然中生產勞作,和自然建立起較為深厚的聯系,并從中領悟到了自然哲理與規律。在民間美術活態傳承中,生態美觀性被保留到現在,展現出了淳厚質樸的特征。加上民間美術中承載的民族精神,讓其產生無可限量的價值力,突顯了人文主義情懷,得到了自信、愉悅的審美體驗。
(一)民間美術技術偏向數字化
新媒體時代以網絡化和信息化為主要特征。民間美術中蘊含了濃厚的鄉土氣息,但逐漸被主流藝術去中心化。在新媒體環境的大背景下,運用數字化技術來保護民間美術作品及工藝,如三維技術、錄像攝影等,以虛擬現實的形式保存與記錄下來,逐漸構成一個民間美術資源的網路平臺。根據不同類別、地域進行歸納整理,制定系統搜尋檢錄,再運用數字化手段對其進行歸檔,形成了有關于全國乃至世界的美術資源數據庫,可以長期甚至永久保存國內民間藝術資源,并可以隨時查閱。
(二)民間美術作品發展趨近數字化
北工大研究出的最新科技產品,觸摸式數字皮影交互網絡平臺,適應了新媒體時代下藝術發展傳承與保護的要求。皮影戲數字化是利用網絡技術把皮影戲表演直接轉換為數據及數字,以此為基礎建立起數字化的模型,轉化成二進制代碼,計算機進行統一處理。充分運用人機交互技術掌控模型的的行為及運動方向。運用游戲、動畫等技術進行特效展示,構成特殊的表演形式。同時,還能夠支持多人異地在線的皮影表演。皮影戲數字化讓表演者操作皮影道具,加上視聽覺的針對性渲染,傳統皮影戲相比,數字化的皮影戲可以能夠實現較高的吻合程度。
在新媒體時代,應該充分利用現代視角全方位、立體化的了解民間美術,讓民間美術和新媒體時代特點充分融合,構建起具有目的性、有機性的連接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具有時代性的民間美術作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要求,促進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
(三)滿足受眾多元化情感需求
民間美術傳承者逐漸意識到新媒體時代對傳統工藝構成的巨大挑戰,因此部門民間藝術拋棄了原生態的技術制作,運用快捷技術滿足當前受眾群體的生活與生產方式,這屬于理性化的傳承。改變制作技術,但仍舊保留文化底蘊,民間美術藝術圖形結合新媒體,適應了當今時代美感特點,也是民間藝術和現代元素的結合形式。
民間美術的藝術境地取決于商品的消費性與市場化,多數人已經將迎合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作為追求目標。不少民間美術傳承人在市場化的環境中冒著文化精髓消亡的危險設計民間美術的具象化表征,確實能夠適應消費文化需求,但文明并未保存下來。
(四)民間美術在新媒體時代中的活態傳承
民間美術的動態性視覺表征主要是以活態傳承為前提的。因為民間美術傳承的方式及終極目標的不同,不同的傳承主體所秉承理念有較大的差異。當下藝術活態傳承一般是運用口口承接的方式將藝術傳給后人,始終堅持原生態觀念,不運用技術創新,此種方式可以保證原生態的本真性。在新媒體時代下,此種方式會使民間美術陷入更為窘迫的境地。
新媒體時代下的民間美術離不開數字化理念,民間美術的設計、創造和保護中均要用數字化手段來進行,并運用此種方式進行應用與推廣。當前比較盛行的民間美術數字化保護方式有三種,互聯網光盤及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圖書館是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及計算機技術逐漸發展而來,在其中可以進行各種信息的發布、查詢、儲存、展示、傳播。民間美術數字圖書館中的對象數據是經過處理的視頻、文本、圖像、音頻等,方便藝術的視覺化傳播?;ヂ摼W方式是最快捷、方便的一種方式,可以對民間美術作品、制作過程等進行動態、靜態或三維動畫進行展示,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也可以運用VOD系統給民間美術提供最為簡單的欣賞服務。多媒體光盤只是一種拓展補充的方式,使用期限長,讀寫次數多,維護的費用也較少,對民間美術的傳播也有重要的作用。
[1]王馳.民間美術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嬗變——以巢湖石文化為例[J].出版廣角,2015(16).
[2]翟浩澎.黑龍江民間美術在新媒體藝術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美術大觀,2016(6).
[3]林德勇.數字化時代的民間美術[J].大舞臺,2012(8).
[4]白曉霞.新媒體時代下民間藝術的視覺傳播形式探討[J].藝術科技,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