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旋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廣西 南寧530011)
?
深麻醉拔管在心臟病患者非心臟手術中的臨床觀察分析
梁慶旋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廣西 南寧530011)
【摘要】目的:觀察深麻醉拔管在心臟病患者非心臟手術中的臨床效果. 方法:選取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2014-01/2015-06擇于氣管插管全麻下行非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術畢氣管導管拔管方式的不同,將接受清醒拔管的41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接受深麻醉拔管的4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統計其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結果:拔管時,觀察組HR、MAP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拔管后,觀察組HR、MAP、SpO2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6%,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在心臟病患者非心臟手術中采取深麻醉拔管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同時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臟病;非心臟手術;深麻醉拔管
0引言
心臟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時,由于心臟功能不同程度受損,加上常多合并不同基礎疾病,對手術麻醉的管理要求較高,圍術期若麻醉管理不善,血流動力學波動明顯易導致各種不良并發癥. 因此,維持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平穩非常重要. 術畢深麻醉拔管可減少拔管時的嗆咳反射,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拔管期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1]. 本研究對2014-01/2015-06擇期行非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者采取深麻醉拔管,取得較好效果,現將所得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2014-01/2015-06擇期行非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者82例,ASA分級為Ⅱ~Ⅲ級,其中冠心病或心肌缺血病史20例;高血壓和/或合并心肌缺血39例;頻發室性早搏10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8例;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5例. 接受腹部手術者45例,骨脊柱手術35例,盆腔手術12例. 高血壓者擇期手術術前血壓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 按術畢氣管拔管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 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42~65(平均54.3±2.3)歲;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3~65(平均55.8±2.4)歲. 病例排除標準: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者;既往有嘔吐或胃食管返流病史;術前評估及術中證實為困難氣道、氣管插管困難者.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構成、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監測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血壓(SBP、MAP、DBP)及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PetCO2等指標變化以及進行BIS、肌松TOF監測. 麻醉誘導用藥:咪唑安定2~4 mg、舒芬太尼0.2~0.4 μg/kg、順式阿曲庫銨0.1~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 麻醉維持用藥:瑞芬太尼0.2~1 μg·kg-1·h-1、丙泊酚4~6 mg·kg-1·h-1持續泵注;順式阿曲庫銨每隔45~60 min間斷靜注0.05~0.1 mg/kg,術畢前30 min不再追加. 兩組患者均于術畢前15~20 min予舒芬太尼0.1~0.2 μg/kg靜注,送入恢復室拔管. 對照組手術結束前15 min停止注藥;術畢待患者意識恢復,自主呼吸頻率≥12次/min,潮氣量≥6 mL/kg,FiO2為21%時SpO2維持在90%以上,吞咽、嗆咳反射恢復,拔除氣管導管. 觀察組在手術結束時停止注藥,在BIS值為40~60并且肌松監測TOF值≥90%時徹底清理呼吸道后拔除氣管導管.
1.3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術前、拔管前5 min、拔管時、拔管后5 mim的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SpO2等指標變化;記錄兩組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及并發癥. 拔管時間:術畢到拔出氣管導管的時間. 蘇醒時間:術畢到清醒能配合按指令動作的時間. 并發癥包括嗆咳、躁動、舌根后墜、喉痙攣、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等.

2結果
2.1兩組患者HR、MAP、SpO2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前、拔管前HR、MAP、SpO2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拔管時,觀察組HR、MAP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拔管后,觀察組HR、MAP、SpO2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aP<0.05vs對照組.
2.2兩組患者拔管時間及蘇醒時間比較觀察組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aP<0.05vs對照組.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有1例嗆咳;1例拔管后躁動;2例舌根后墜,短暫SpO2下降,經放置口咽通氣道面罩加壓通氣后緩解,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6%,全組無嘔吐、誤吸以及二次氣管插管. 對照組有8例嗆咳,4例躁動,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2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實施非心臟手術的的心臟病患者,由于自身心血管代償能力較差,麻醉誘導氣管插管、手術期間探查、氣管拔管等傷害性刺激及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易引起應激反應,患者可出現血壓異常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導致心肌氧供和氧耗失衡,從而引發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2]. 全麻清醒后拔管雖然能提高氣道安全性,但是麻醉恢復過程有時并不舒適. 因此,氣管拔管時機的選擇,對減少患者應激反應的發生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發現,對接受非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者術畢采取深麻醉拔管可減少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波動. 對存在基礎心臟病的患者,采用深麻醉下拔管,即患者意識未完全恢復而呼吸完全恢復的狀態下拔除氣管導管,可減少嗆咳及喉痙攣等不良反射,有利于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心血管應激反應,對減少心血管不良反應有重要意義[3]. 深麻醉拔管的不足是:可能存在誤吸和呼吸道梗阻的危險. 本研究觀察組出現2例舌根后墜經處理后好轉. 因此,管理上宜盡可能縮短拔管后到患者恢復清醒的時間,且需做好搶救措施以確保患者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拔管后觀察組HR、MAP、SpO2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6%,與沈艷喜等[4]的報道較一致,全組無嘔吐、誤吸以及二次氣管插管者.
綜上所述,對心臟病患者非心臟手術中采取深麻醉拔管可取得較好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凌,張霞婧,邵勇平. 深麻醉拔管在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中的效果觀察[J]. 陜西醫學雜志,2014,43(3):282-283.
[2] 郭宙平. 深麻醉下拔管的探討[J]. 甘肅科技縱橫,2009,38(1):212.
[3] 王薇,石雙平,胡柳生,等.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快通道麻醉中 Narcotrend 腦電監測的應用價值[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0):2250-2252.
[4] 沈艷喜,黃樂林,鄧小兵,等. 腦電雙頻指數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快通道麻醉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2013,8(3):305-306.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19-02
收稿日期:2016-03-13;接受日期:2016-03-30
作者簡介:梁慶旋. 碩士,主治醫師. 研究方向:臨床麻醉. Tel:0771-2188223E-mail:584803439@qq.com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