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軍,邵宏元
(1山西醫科大學,山西 太原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 太原 030012)
?
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
李艷軍1,邵宏元2
(1山西醫科大學,山西 太原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探討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 方法:回顧性選取2014-08/2015-08山西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腦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對照組(n=36)和研究組(n=40),對照組行阿司匹林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他汀類藥物治療,比較兩組療效及頸動脈斑塊面積的變化情況. 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80.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頸動脈斑塊面積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能有效改善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并提高療效,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腦血栓;頸動脈斑塊;影響
0引言
腦血栓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死亡率、后遺癥率、并發癥率以及復發率都很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 為探討更好的治療方案,本研究選取山西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2014-08/2015-08收治的76例腦血栓患者,分析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患者療效及頸動脈斑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2014-08/2015-08山西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腦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對照組(n=36)和研究組(n=40),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4∶12,年齡42~71(平均57.0±7.0)歲,病程2~5(平均3.2±1.5)h;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6∶14,年齡41~73(平均58.0±6.9)歲,病程1~6(平均3.1±1.7)h.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同時行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78)治療,飯后服用.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行他汀類藥物治療,患者服用洛伐他汀片(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944),1次/d,晚餐后口服10~20 mg,劑量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但不超過80 mg;兩組療程1個月.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如下[2]. ①痊愈:病癥完全消失,病殘程度評定為0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下降91%~100%;②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病殘程度評定為1~3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下降40%~90%;③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下降18%~45%;④無效: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甚至不斷惡化,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比治療前下降小于18%.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中7例痊愈,8例顯效,14例有效,7例無效,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6%;研究組中16例痊愈,14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n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367814780.6研究組4016148295.0a
aP<0.05vs對照組.
2.2兩組頸動脈斑塊的比較兩組治療后頸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和動脈斑塊面積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組改善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aP<0.05vs本組治療前;cP<0.05vs對照組治療后.
3討論
近年來,腦血栓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的趨勢也越來越年輕化. 相關資料[3-4]顯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形成腦血栓的一個重要原因,血管內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后,使管腔變狹窄影響血液正常循環機制,血管內膜上黏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從而形成腦血栓. 臨床中調脂和抗血小板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的主要治療方案. 本研究主要對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臨床研究提供借鑒.
本研究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及頸動脈斑塊改善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后頸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和動脈斑塊面積的改善狀況均優于對照組,這表明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獨使用阿司匹林的療效. 分析原因可能為,阿司匹林是治療腦血栓的常用藥,它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的凝聚效果,可有效預防血栓形成[5]. 另外,研究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改善更為明顯,頸動脈斑塊得到更好地控制,說明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的藥物對腦血栓的治療更為顯著. 分析原因可能為,他汀類藥物作用機制是通過有效減少指紋面積和泡沫細胞,抑制泡沫細胞、炎性細胞等相關蛋白酶的分泌,從而達到提高治療腦血栓療效的目的[6]. 通過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的治療方案,臨床療效更為顯著. 本研究未對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遠期預后進行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較常規療法更能有效改善和控制頸動脈斑塊的面積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史潤霞,黃梅. 腦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頸動脈斑塊的影響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4(24):22-23.
[2] 王月. 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以及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 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6):87,89.
[3] 鄧智勇. 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 當代醫學,2013,19(25):30-31.
[4] 王維華. 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9):1173-1174.
[5] 周經霞. 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192-1193.
[6] 韓永峰. 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臨床效果分析[J].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7):112,114.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30-02
收稿日期:2016-01-14;接受日期:2016-01-29
作者簡介:李艷軍. 本科. E-mail:2495485590@qq.com 通訊作者:邵宏元. E-mail:shaohongyuan2015@163.com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