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軍,郭云霞,邢 軍
(1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1191)
?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防預措施
趙亞軍1,郭云霞2,邢軍1
(1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1191)
【摘要】目的:探討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防預措施. 方法:選取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4-04/2015-04收治的74例行臨床生化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集所有患者血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37)和觀察組(n=37),對照組樣本未做溶血處理,觀察組樣本進行溶血處理.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生化檢驗結果,并就如何預防溶血展開分析. 結果:觀察組樣本中ALT、AST、CHO、CK、TP、ALB等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BIL、DBIL等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兩組樣本TG、UA、BUN、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溶血現象會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為避免溶血現象,在臨床檢驗中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以保證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溶血現象;臨床生化檢驗;影響;預防措施
0引言
溶血現象是指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從細胞內逸出的現象. 引發溶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機械性強力振蕩、突然低溫冷凍、過酸或過堿,以及酒精、乙醚、皂堿、膽堿鹽等均可引起溶血. 在進行臨床生化檢驗時,如果出現溶血現象就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差異,從而影響患者疾病的檢驗[1]. 本研究選取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行生化檢驗項目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并總結預防措施.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4-04/2015-04收治的74例行臨床生化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2例,女42例,年齡27~78(平均52.5±7.5)歲,排除有嚴重貧血、血液病患者. 采集74例患者血液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n=37)和觀察組(n=37),對照組標記為未溶血血清標本,觀察組標記為溶血血清標本. 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TBA-40FR生化分析儀及相關配套試劑,半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IMS-972電解質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所有患者均采用靜脈抽血方法抽取清晨空腹血液樣本3 mL,置于真空采血管中. 對照組患者血液樣本標記為未溶血血清標本,觀察組標記為溶血血清標本[2]. 觀察組樣本進行溶血后分離,分離方式:將試管中的樣本顛倒混合均勻后,以3000 rpm的速度進行15 min離心,分離后取血漿備用.
1.3觀察指標兩組標本均測定血清標本總蛋白(total protein, TP)、天冬氨酸基本轉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 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白蛋白(albumin, Alb)、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膽固醇( cholesterol, CHO)、總膽紅素( 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 DBIL)、肌酐(creatinine, Cr)、血尿酸(uric acid, 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等水平,每份血清均進行10次檢測,計算其平均值.

2結果
觀察組樣本的ALT、AST、CHO、CK、TP、ALB等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BIL、DBIL等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兩組樣本TG、UA、BUN、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在生化檢驗中,傳統血清分離方法速度較慢,在分離的過程中容易破壞血液中的某些有效成分,而生化檢驗中發生溶血使得生化檢驗結果出現異常,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制約著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溶血是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檢驗結果
aP<0.05vs對照組.
生化檢驗中比較常見的干擾因素,主要表現在血紅素的顏色感染閉塞分析及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濃度的干擾血清血紅蛋白對蛋白質的分析[3]. 抽血時,體檢者負壓較大,再加上存儲血液的試管清洗不徹底,抽血速度過快、離心機速度過快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血液標本溶血,從而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樣本中ALT、AST、CHO、CK、TP、ALB等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BIL、DBIL等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兩組樣本TG、UA、BUN、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這也充分說明,溶血現象會對生化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在實際進行生化檢驗時,為避免溶血,保證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醫院應購買真空采血器,選擇正規廠家的試劑和產品;采血前要做好一系列的無菌操作,以保證采血完整,可適當使用抗凝劑,防止采取工程中因震蕩過度導致紅細胞受到破壞. 其次,檢驗時還要求檢驗人員要能正確操作,嚴格遵守各項規范[4]. 抽血管從人體拔出后要緊貼試管壁,使血液緩慢流出,避免出現泡沫,同時控制好離心速度,如果血液標本出現溶血,要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綜上所述,溶血現象會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為避免溶血現象,在臨床檢驗中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以保證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張長庚,嚴香菊,姚新潔. 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影響的探討[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21(4):487-488.
[2] 劉海燕.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及預防對策[J]. 當代醫學,2011,17(27):33-34.
[3] 蒙長虹.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J]. 河北醫藥,2011,33(15):2355-2356.
[4] 武莉芳. 溶血現象對酶類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J]. 河北醫藥,2014,36(17):2660-2661.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62-02
收稿日期:2016-03-07;接受日期:2016-03-23
作者簡介:趙亞軍. 本科,檢驗師. Tel:0371-68993231E-mail:25239713@qq.com
【中圖分類號】R446.112
【文獻標識碼】A
·檢驗與轉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