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 高瞻遠 李 冰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佳木斯大學 高瞻遠 李 冰
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其在管理模式、發展戰略和文化建設中的問題也在不斷地暴露出來。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仍然延續著創立時建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具備現代企業所需要的科學管理模式;在發展中,一方面要避免過度競爭所帶來的發展同質化,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盲目多元化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同時,缺乏國際化眼光和策略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民營企業在企業文化和社會信譽的建設上也存在著一定的缺失。民營企業要從科學管理模式、現代企業制度入手,結合國內外發展經驗合理解決這些問題。
民營企業 發展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民營企業所代表的私有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也逐漸顯露出來。在發展初期,民營企業通過政策、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的優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其排外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發展戰略和文化建設上的短板也逐漸暴露出來,以至于造成社會上對民營企業品牌的不信任。因此,科學分析存在的問題,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競爭策略,重建企業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1.1 局限的家族管理模式
根據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Chandler對于家族企業的定義“企業創始人及其家族掌握了大部分股權,并和經理人員保持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了高層的決策權”進行分析,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都為家族式企業。有著典型的家族管理模式。家族管理模式包括以父子關系、夫妻關系以及兄弟姐妹關系為核心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這樣的管理模式可以降低代理風險,提高企業決策的執行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的管理成本。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家族管理的弊端也暴露出來:一方面,以倫理規范為主導的管理不利于企業進行民主決策,較易形成個人獨斷決策的局面,摻雜了感情用事和偏袒照顧的管理決策,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風險。另一方面,由于家族管理的投資人以家族成員為主,這樣的封閉融資模式為企業擴大規模和進一步融資帶來困難。而企業放棄外部融資渠道,就無法滿足擴張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嚴重限制了企業發展。同時,家族式管理模式往往在家族成員之間選擇人才擔任重要職務,在難以吸收到一流人才的同時,還會造成大量人才流動和流失,這在以人才為重要競爭力的現代市場上是致命缺陷。
1.2 企業發展戰略的同質化與盲目多元化
民營企業在發展戰略上,尤其是競爭策略上極易形成同質化。企業同質化發展一方面為產品同質化,由于民營企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缺少新產品研發的能力和覺悟,導致市場上的產品差異化不大甚至嚴重雷同;另一方面包括營銷傳播和品牌策略的同質化,這是由于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各種不完善的營銷理論和品牌建設理論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使許多企業不能夠較好地適應,加之不正規的營銷策劃公司煽風點火,導致市場競爭浮躁起來,出現了大量同質化的廣告戰和價格戰,白白浪費了企業資源。品牌和營銷戰略同質化致使產品同質化,而產品同質化則加深了價格戰和廣告戰,形成惡性循環。民營企業的盲目多元化也是需要得到重視的問題,發展快速的企業往往頭腦發熱,急于開拓新領域,在進入新領域前未對市場前景、風險做出準確評估,不了解新行業的人才和資源需求,也不考慮企業管理層自身的管理和經營能力,導致在新行業遭受挫敗的同時,耽誤了原本領域的鞏固與發展。
1.3 國際化短板與“中國威脅論”反傾銷訴訟
隨著全面開放進程的加速,一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已經開始走出國門,有的已經在國際化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小的障礙。一方面,民營企業對國際規范和慣例不明確,企業也缺乏相關領域的人才,導致盲目接受項目,把國內的經營模式生搬硬套到國外,無法在國外的市場環境下有效發展,國際化進程受挫。同時如上文中所述,民營企業不重視知識產權和品牌意識,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有的甚至涉嫌侵權,受到相關國家的訴訟和制裁,嚴重影響國際化進程。民營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另一大障礙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其帶來的反傾銷訴訟。在這類反傾銷訴訟案件中,有的民營企業為了提高銷量、占領市場,確實涉嫌傾銷行為;有的是當地政府為了保護當地產業或其他政治目的故意所為。近年來這樣的訴訟也讓民營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遭到了一定阻礙。
1.4 企業文化的缺失
企業文化包括物質、精神、制度和行為文化等多個方面。企業文化的概念進入我國已有數十年時間,但國內學者對其的研究尚且不夠,再加之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更短,導致其大都不具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意識。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民營企業的領導者,其往往更加關注企業的營利能力,導致忽視精神追求;另一部分領導者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做大做強以后才需要關注的問題,在企業的初級階段不需要文化建設,導致企業文化缺失。一部分意識到企業文化重要性的民營企業,卻也面臨著不知如何建設企業文化的問題。往往拘泥于一些文藝演出、統一制服等文化形式,不能從更深程度上認識企業文化。企業的品牌文化也是千篇一律,抄襲國內外大企業的品牌口號和企業理念的現象隨處可見。
1.5 公關與誠信危機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出于品牌建設還是突發事件的處理,都需要進行公關工作。然而目前很大一部分民營企業缺乏做好公關工作的意識,面臨突發事件時處理不當造成公關危機。部分民營企業家既不善于利用媒體,也不愿意與媒體交流,危機爆發時一味選擇回避,欲蓋彌彰,導致輿論環境愈加惡化。民眾在被媒體誤導后,自然產生對企業的不信任感,使得企業的品牌形象受挫。另一方面,由于不注重市場誠信經營引起的誠信危機的危害也愈發明顯。誠信危機不利于樹立品牌形象,引發客戶好感,為開拓市場鋪設道路;同時也為企業融資貸款造成困難,抑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1 轉型科學管理模式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最主要的特征是產權清晰,兩權分離。民營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拋棄家族管理,對管理模式進行轉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方面要打破家族管理的權力結構,提倡家族成員、特別是沒有實際管理能力的成員主動放棄企業管理權,一定比例地任用非家族成員的管理人才,也可以選擇聘請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同時要改革企業股權結構,建立多元化股權形式,引入外部投資和爭取上市等,促進企業的規模擴大。另外還要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增加獨立的非執行董事的數量,強化董事會在投資、任免方面的特權。
2.2 發展核心技術與建立自主品牌
在面臨競爭同質化和盲目多元化問題時,民營企業更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自主品牌。掌握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可以避免競爭同質化,也避免在企業發展時受制于人。對于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受企業資源和能力限制,無法建立完善的研發機構的,可以選擇與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的模式,將自主研發和委托合作相結合,企業主要負責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等工作,而將產品實驗工作承包給相關的科研機構,既減輕了企業的研發負擔,又增加了企業的技術成果和創新能力,一舉多得;對于大型民營企業,鼓勵其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科研機構,廣泛吸收科研人員,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研發團隊是企業做大做強必不可少的一環。民營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除了完善的研發團隊以外,還需要建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品牌。要打造自主品牌,就要提高企業家和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只有企業領導者意識到企業形象和企業品牌的價值,才有可能在產品開發、質量把控、營銷宣傳等方面加大關注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要追求品牌的差異化,在產品研發和人才戰略上的投入可以有效區分出品牌特征,否則容易陷入價格戰和廣告戰的窘境。
2.3 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策略
為了促使民營企業“走出去”,加大國家對外開放的力度,首先要求企業徹底改變落后的經營理念,拋棄傳統的低層次、隨意化的經營理念,尊重知識產權,樹立規則意識;同時需要企業在核心技術特別是技術專利方面進行積累,在現在的國際市場,只有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企業還需要吸收金融、法律、管理、營銷等有助于國際化戰略的人才,避免在法律制度上受到重大損失。同時要求政府加大對民營企業國際化的支持,建立相關的法律保障和投資體系,在尊重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對于國外的不合理制裁和訴訟,要敢于回應和協調解決,保障本國企業的海外合法利益。
2.4 民營企業內部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設
要進行民營企業的內部文化和品牌建設,從根本上要求民營企業家具有文化建設的意識,這需要一個過程。民營企業家通過廣泛閱讀、外出考察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認識和個人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建設特色的品牌文化,就要善于挖掘企業文化內涵,實行文化差異化戰略,企業文化既要簡單明了,又要具有說服力,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如深圳華為公司,其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企業文化就與注重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品牌文化相符,給社會公眾以良好印象。另外,有效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也必不可少,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只是管理人員的任務,要落實到全員建設的層面上來,建立員工參與的傳播機制和激勵機制,只有這樣,企業文化建設才能得到員工的廣泛回應,加大員工的參與度,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切實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和魅力。
2.5 建立危機公關和樹立社會信譽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解決公關危機應該從引發危機的源頭入手,即通過與媒體充分交流溝通來進行危機公關。在面臨公關危機時,企業家敢于面對媒體和公眾,保持信息的公開透明,一方面可以將危機和謠言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提高公眾對企業品牌的好感,化危機為機遇。這就要求企業有專門負責危機公關的公關部門,平時與媒體建立友好的關系,在危機發生時及時與媒體取得聯系;也要有固定的新聞發言人和對外形象,對外保持一個聲音。面臨誠信問題時,要堅持道德原則,使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在保持住誠信的框架下運行,綜合構建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市場口碑。
民營企業的建設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問題的形成過程是漫長的,因此問題的解決也不能急于求成。綜合起來,民營企業要想擺脫發展窘境,走現代化、國際化大企業的道路,就必須摒棄掉傳統企業在管理、決策、生產、營銷等方面的落后模式,吸收國內外的優秀人才和先進經驗,注重核心技術研發和品牌文化建設,把企業打造成為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1] 于長勝.淺析我國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3).
[2] 鄭晶.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2(18).
F276.5
:A
:2096-0298(2016)03(c)-064-03
高瞻遠(1993-),男,黑龍江伊春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主要從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
李冰(1977-),女,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