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趙書賢 李 漢
淺析“大數據”在稅收征管中的應用和前景①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趙書賢 李 漢
在數據爆炸時代,對數據的深入挖掘將改變人類看待事物的角度,2014年兩會“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未來想要建立“智慧型政府”,“大數據治國”必將成為重要的一環。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稅收征管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其與大數據技術的契合點,探討大數據技術在稅收征管中應用的可能性,并對如何將大數據技術與稅收征管良好地結合,提出從稅收工作理念到實際的應用機制和制度保障方面的建議。
大數據 稅收征管 稅務信息不對稱 稅務風險管理
1.1 大數據發展概況
隨著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信息的采集、傳播速度和規模達到空前水平。如何使這些龐大復雜的數據為人所用,“大數據”、“云計算”將給出我們答案。在未來,“大數據”結合“物聯網”將把產業經濟與信息經濟更深入地整合起來,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2012年奧巴馬公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標志著“大數據”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2014年我國“兩會”將“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聽取“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匯報后指出,“云計算”、“大數據”將是大潮流。未來想要建立“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將會成為重要的一環。
“大數據”本身是一個較為廣義的概念,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大數據是指利用常用軟件工具捕獲、管理和處理數據所耗時間超過可容忍時間的數據集。亞馬遜的大數據科學家John Rauser則這樣定義:大數據是任何超過一臺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數據集。IBM則提出大數據的“5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Veracity(真實性)。
簡而言之,“大數據”可以理解為用超越傳統的信息技術將海量的數據集分析處理使之為人所用,是一種在海量數據中迅速抓取精確信息的能力,其統計的結果將更加精確也更加接近事物本身,將有利于我們發現數據對象的發展規律,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和判斷。
1.2 研究意義
現階段我國的稅收征管存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使得稅務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難上加難,“大數據”技術一方面將高效收集多種類型數據;另一方面也將在較短時間內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適應當代稅收征管的需求,及時解決已經出現的稅務問題并預防稅收征管漏洞的出現。同時,經過精確處理的稅務信息也能夠為政府的經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1 納稅人界定模糊,征稅對象的界限難以劃清,稅務登記管理難度提升
新型商業模式沖擊現有稅制使得納稅義務人界定模糊。納稅人是指稅法上規定的擁有課稅對象從而必須履行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在傳統商業模式中納稅人顯而易見,而在新型的商業模式譬如電子商務領域則較為模糊。在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平臺上,賣家共分為兩種:一種是擁有實體店的大型商戶,這類商戶的納稅人可直接劃為其實體店法人;而另一種則是在貿易中隱藏了商戶信息,魚龍混雜,其中還有些從事跨境交易使得交易的確切地點難以確定并采用B2B形式運行的小商戶。
新型的商業模式使得一些傳統經營中的有形商品轉換為了無形商品。譬如亞馬遜公司在其電子書閱覽器kindle上提供的付費電子書,再譬如阿里音樂等諸多互聯網音樂公司提供的付費音樂下載,諸如此類等一切可數字化的對象都可成為商品進行交易。而這些商品到底適合何種稅種,現行稅法并沒有明確規定,稅務部門對此不能明確辨別,使得征稅對象的界限難以劃清。
同時,新型商業模式也使得稅務登記管理的難度大大提升。稅務登記在稅收征管中十分重要,是征稅和納稅雙方法律關系的依據。而在互聯網交易活動中,一些企業及個人在虛擬的交易平臺從事商業活動且并未在稅務部門進行稅務登記,這使得其交易金額和交易地點都難以確定,很容易成為偷稅漏稅現象滋生的溫床。
2.2 稅源流動性日益增強,稅收征管難度加大
現如今經濟發展呈現全球化的特點,納稅人的經營業務趨于復雜,經營方式也趨于多變??鐓^域經營、混業經營在如今的企業發展中已不鮮見??鐓^域經營使得稅源的流動性增強,傳統的屬地管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經濟發展需求。有的企業由于復雜的經營業務使得稅務信息極為分散,甚至互相割裂,難以整合,地方稅務部門想要獲得一個跨區域企業全面的稅務信息十分困難,稅收征管難度加大。
2.3 稅收征管效率低,稅款征收困難
傳統的稅收征管程序并不能滿足現今納稅人的需求,繁瑣的辦稅流程增加了稅收征管的時間成本,而納稅人的經營現狀短時間內很容易就發生改變,稅收征管存在很嚴重的滯后性。稅務信息的處理不及時也使得征管資料反復報、稅務稽查反復查這樣的管理工作重復、管理資源浪費問題時有發生。經濟急速發展使得納稅人的數量日益增大,而他們中的許多又需要個性化的全面服務,這樣極為龐大和負責的工作任務是現行稅務征管方式難以滿足的。
此外,復雜的經濟模式也使得稅款征收更加困難?;ヂ摼W經濟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等經濟模式多實行無紙化交易,各類銷售憑證都僅以電子形式存在,而電子數據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且通過技術手段容易修改,這使得稅款征收和稅務檢查在收集信息時都較為困難。而互聯網經濟的隱蔽性也使得交易主體更多地考慮自身利潤的最大化,納稅申報的主動性較低。
2.4 稅務信息不對稱
首先在納稅人和稅務機關間就存在著稅收信息的不對稱。一方面,稅務機關相比納稅人對稅務體系的了解更加深入,對各項稅收政策法規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另一方面,納稅人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這一先決條件下納稅人很可能會隱藏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涉稅信息,這無疑會給稅收征管工作帶來難度。
其次在稅務機關內部以及稅務機關和其他機關單位間也存在著稅務信息不對稱。稅務機關內部譬如國稅與地稅之間甚至細分到各個部門都存在著普遍的稅務信息不對稱現象,稅務信息資源沒有很好的整合和共享。而在稅務機關和其他機關單位間則因為一些法規上的不健全和沖突導致缺乏信息或阻礙信息分享交流的渠道。
3.1 大數據技術有利于稅收征管進一步現代化,提高稅收征管效率
2015年全國稅收收入達到110604億元,稅務登記戶數也極為龐大,且增長速度很快,僅江蘇省國稅納稅企業在2015年就新增30萬戶。這樣的發展規模使得稅務機關的工作任務大大加重,稅收征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大數據技術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幫助稅務部門提升稅務管理能力同時降低稅務管理成本,進一步深化稅務管理信息化。
3.2 大數據將有利于稅收信息不對等情況的減少
大數據對數據全面的掌握能力將幫助稅務機關更好的收集和分析涉稅信息,減少稅源監控不當產生的偷稅漏稅現象。另外,數據處理的透明科學也便于納稅人理解稅收征管工作的具體過程,更能接受稅收征管的方式和結果。稅務機關也能利用大數據平臺中的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向納稅人宣傳稅收政策,介紹稅務體系運作模式,消除征納雙方的矛盾和誤解,培養納稅人主動申報的意識。
同時大數據平臺將成為一個信息分享交流的渠道,有利于信息資源的整合,使各個部門之間實現涉稅信息共享,
3.3 大數據將有利于稅務風險管理,幫助稅務機關做出合理決策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一個必然會有風險的環境中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包括對風險的量度、評估以及應對風險的策略。稅源管理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存在著稅收流失的風險,因而稅務機關進行稅收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大數據技術能夠為稅收風險管理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能夠幫助稅務機關系統全面地掌握納稅人的信息,并且還能將海量的涉稅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在納稅人的稅務申報過程中提高其準確性,避免稅收流失。另外,大數據還能通過對整體以及不同階段、不同時間點的稅收情況進行分析,以幫助稅務機關及時修正稅收征管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疏漏,并盡可能規避未來稅收征管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同時對未來的稅務風險進行合理的預測,有助于未來稅收征管計劃的制訂。
4.1 將大數據理念融入進稅收征管工作中
數據融合的價值要遠超于單一數據的價值。為更好地進行稅收征管工作理應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工作,這不僅僅需要先進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將大數據的先進理念傳播進每個稅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心中,讓稅務工作人員習慣用數據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技術真正貫徹到稅收的管理以及決策中去。
4.2 建立大數據在稅收征管中的應用機制
應當把強化稅收征管手段,降低稅收征管成本,優化稅收征管服務作為當前稅收征管工作的首要目標。構建出一個強大的數據處理平臺,加強涉稅數據信息化建設,將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的稅務信息整合在一起,方便及時查閱和調取。根據大數據理念來規劃稅收征管流程,在基層稅務登記、稅務檢查、稅務監管等各類基層工作中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管理方法。在稅務登記階段,將納稅人登記的相關稅務信息及時上傳至數據處理平臺,并通過第三方檢驗補充,反饋給納稅人后再次進行信息核準。當納稅人申報納稅時利用數據處理平臺對納稅人過往的經濟行為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應納稅額,為納稅人提供更完美的個性化服務。在稅務審計工作中,突破傳統稅務審計的抽樣審計方法,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海量的涉稅信息,更全面地反映企業和個人的真實稅務狀況,避免稅務漏洞的出現。
另外稅務機關更應通過數據處理平臺定期對涉稅數據進行分析挖掘,預測稅收風險并把握未來稅收征管工作的走向,更加合理地規劃稅收征管工作。
4.3 發展大數據技術,培養大數據人才
應當與國際接軌,加大與海外先進大數據技術工作的交流,加大國內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力度。更重要的是及時引進先進的技術,及時更新優化現有技術。要積極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定期舉行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國內外技術交流會議。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具備信息技術和綜合管理技能的隊伍,既做到掌握全面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維護好數據管理系統,又做到統籌規劃,優化稅收管理制度。
4.4 健全相關制度,保障大數據在稅收征管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更好地界定數據的歸屬和使用,讓稅務機關更好地進行涉稅信息的采集,同時明確稅務機關采集信息的范圍,避免對企業和個人正當權益的侵犯。也要對納稅人提供涉稅信息的義務進行更加詳盡的規定,確保其對所提供的涉稅信息的真實性承擔相應責任。
[1] 浙江大學(譯).美國白宮“大數據”白皮書[EB/OL].http://www.cstor.cn/textdetail_6822.html,2014.
[2] 胡云松.稅收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稅務研究,2006(12).
[3] 孫開,沈昱池.大數據——構建現代稅收征管體系的推進器[J].稅務研究,2015(01).
[4] 王向東,王文匯,王再堂,黃瑩.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稅收征管模式轉型的機遇與挑戰[J].當代經濟研究,2014(08).
F812.42
:A
:2096-0298(2016)03(c)-072-03
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數據在稅收征管中的應用和前景——基于地方稅收信息收集與管理的調查》階段性研究成果。
趙書賢(1994-),女,黎族,四川成都人,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財政學專業2012級本科生;李漢(1995-),男,漢族,安徽宣城人,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稅收學專業2013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