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委黨校 趙 丹
中韓自貿協定背景下遼寧省發展對韓進出口貿易的研究
營口市委黨校 趙 丹
本文對中韓自貿協定背景下,遼寧省發展對韓進出口貿易的規模、結構、分布和態勢等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對具備的區位、交通、基礎、發展機遇等有利條件和地理位置同質化競爭、出口商品結構有待升級等不利條件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抓住機遇、發展港口、調整結構、打造平臺等進一步發展對韓進出口貿易的具體措施。
中韓自貿協定 遼寧 韓國 進出口貿易
中韓自貿協定是我國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領域范圍最全面的自貿協定,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程度最終將達到稅目的90%以上。2015年12月20日中韓自貿協定將正式生效,我國沿海地區特別是環渤海地區將最先受益。遼寧省抓住機遇進一步發展對韓進出口貿易,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對韓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8月中韓建交后,遼寧省與韓國間的貿易迅猛發展,進出口總額由建交當年的3.7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94.48億美元,增長了25.5倍。2013年,遼寧省對韓國貿易總額達到944830萬美元,雙邊貿易總額僅次于日本和美國,排在第三位。其中對韓出口額為540465萬美元,在主要出口國(地區)中韓國僅次于日本和美國排在第三位,占出口總額的8.37%;進口總額404365萬美元,在主要進口國(地區)中韓國繼德國、日本之后排名第三,占進口總額的8.13%。韓國成為遼寧省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
(2)對韓貿易發展還有很大空間。盡管遼寧對韓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2014年1~10月份,遼寧省對韓進出口總額79.9億美元,占中韓貿易總額的3.37%。其中,出口額45.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6%,居于第6位;進口34.1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2%,居于第10位。同期,廣東、江蘇、山東和上海占據對韓進出口總值的前4位,其中,廣東作為第一大省,占中韓貿易總額25%左右。相比之下,遼寧省對韓貨物貿易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3)進出口商品結構呈多樣化發展。海關資料顯示,2015年1~7月份,遼寧省對韓出口以鋼材、機電產品為主,占同期出口總額的42.5%,對韓進口以機電產品、二甲苯為主,占進口總額的68%。其他進出口商品包括農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成品油、原油、高新技術產品、電信電纜、鞋類、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等。從近年來雙方出口的總體情況來看,遼寧省在機電、鋼鐵、紡織等領域處于有利地位,而韓國在機電、化工等領域具有較大優勢,雙方出口商品既具有互補性又存在重疊現象,容易成為貿易摩擦的焦點。
(4)省內各市對韓貿易發展不平衡。受經濟水平、地理位置資源和資源條件等的影響,遼寧省對韓進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沈陽及沿海港口城市,如大連、營口和丹東等地。2014年大連、沈陽兩市對韓進出口額合計達到67.16億美元,占全省對韓進出口總額的70.21%,兩市出口額合計達到29.08億美元,占全省對韓口總額的53.95%。其他城市對韓貿易無論總額還是占比都不大,特別是一些港口城市對韓貿易的地緣優勢還有進一步發掘的潛力。
(5)對韓貿易出現下滑趨勢。2015年1~7月,我國對韓進出口貿易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9%。同期遼寧省降幅為3%,降幅明顯高于全國,其中:同期出口總值下降0.8%,進口下降5.8%;一般貿易下降0.5%,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3%;出口鋼材微幅增長0.3%,出口機電產品則大幅下降37.5%。與全國的情況相似,受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國際貿易增長乏力、國內經濟下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近幾年遼寧省進出口貿易包括對韓貿易出現下滑的趨勢,進出口形勢嚴峻復雜。
發展對韓進出口貿易,遼寧省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
(1)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遼寧是東北地區的出海口,是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是“海上絲綢之路”上東北地區的橋頭堡。遼寧距離韓國較近,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獨特區位優勢,擁有包括我國東北三省、內蒙古以及蒙古國、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在內的廣闊腹地資源,可以把我國和韓國、俄羅斯等歐洲國家緊密連接在一起。
(2)海上交通條件十分便利。中韓進出口貿易以海運為主。遼寧環黃、渤海的港口資源十分豐富,全省6個城市擁有港口。其中,大連港、營口港2014年集裝箱吞吐量居于全國港口的第7、第9位,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居于第8、第10位。這些港口密集的國際、國內航線,形成了數條重要的亞歐陸海大通道。其中,大連、營口等到仁川、釜山的航線已運行多年,打通了遼寧與韓國的貨物運輸通道,方便了韓國商品進入我國東北三省、蒙古國以及俄羅斯和歐洲各國。
(3)具有良好的經貿合作基礎。由于優越的地緣環境和交通便利,遼寧省與韓國之間的經貿關系由來已久。目前,韓國是遼寧的第三大進出口貿易伙伴,2013年對韓出口居于全國第6位,全省1907家直接投資的韓資企業投資總額為20.12億美元。遼寧省已經成為韓國商品在東北三省的集散地和中轉地。
(4“) 一帶一路”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韓自貿協定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遼寧處于東線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上,是“一帶一路”戰略四大經濟走廊之一的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和環渤海地區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同時,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為遼寧解決深層次矛盾、實現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從而擴大對韓貿易提供了政策支持。特別是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和正式生效,將極大改善兩國的貿易和投資環境。這些都給具有區位優勢的遼寧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遼寧省在對韓貿易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
(1)地理位置等優勢的相對性。我國沿海各省特別是環渤海地區都與韓國隔海相望,相距不遠,擁有對韓進出口貿易的區位優勢。而且沿海地區港口眾多,其中環渤海岸線目前就有79個,平均65公里一個港口。此外,很多地區都具有對韓貿易的傳統,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等省份對韓進出口的發展態勢也非常好。中韓自貿協定的正式生效給包括遼寧省在內的沿海各省都帶來了擴大對韓經貿合作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像江蘇、山東、廣東等地緣優勢、港口條件和對韓經貿關系基礎條件優勢更加明顯的城市。
(2)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落地山東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是中韓自由貿易的先試平臺和現行高地,是中韓合作創新的試驗田,因此,各地競相爭取落戶本地。在包括遼寧大連、營口等在內的眾多申報城市中,山東威海市因為距離韓國最近、韓資企業眾多、前期工作出色等優勢脫穎而出,成功爭取到中韓自貿示范區落地,成為承接中韓自貿的先行區,搶占了發展對韓經貿關系的先機。
(3)各地加緊研究利用中韓自貿協定發展對韓貿易。目前沿海各省特別是環渤海地區對中韓自貿協定的熱情都很高,紛紛研究利用自貿協定進一步發展對韓經貿關系,一些省份地區政策靈活,而且具有成功的對韓貿易經驗。如山東青島市制訂了《關于青島市搶抓中韓自貿區新機遇提升對韓開放合作水平行動計劃》,加強高端產業合作推動轉型升級、實施對韓貿易拓展工程等。河北連云港市同新疆烏魯木齊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韓國貨物經新疆運抵歐洲搭建便捷通道等。
(4)出口產品結構有待升級。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遼寧形成了以冶金、石化、機械、電子為支柱產業的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但也要看到,這些主導產業都存在產業層次低、產能相對過剩等問題,產品進入韓國市場和承接韓資并非易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較少,出口商品結構層次低端化,這也將倒逼遼寧省調整產業結構。
在中韓自貿協定背景下,發展對韓經貿關系的前景是廣闊的。這就要求遼寧在新的貿易格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進一步深化對韓貿易的廣度和深度。
一是搶抓機遇,擴大對韓進出口貿易。以中韓自貿協定和“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為契機,及早謀劃、找準位置、突出特點,抓緊制定好對韓貿易的規劃設計。精心包裝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和中國—中東歐合作發展基金。在鞏固發展對韓進出口貿易優勢的同時,積極開拓對韓貿易的新興領域,走多元化發展軌道,進一步擴大對韓貿易規模。
二是加強港口建設。加大對大連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和強化現代化港口功能。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港口整合,形成合力。健全各港口的口岸“大通關”體系,推進電子口岸建設,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積極爭取交通、口岸等相關部門支持各港口和航空、鐵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設,重點做好海運航線、陸港網絡和口岸通關等基礎設施工作。進一步創新物流方式,擴大流通規模。
三是不斷完善對韓進出口貿易結構。集中培養相對優勢產品和優勢產業,大力扶持鋼鐵、機電、石化、電子設備、農產品深加工等重點行業,拉長產業鏈,提高配套能力。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逐步實現由代加工向自有知識產權、自有品牌的轉變,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不斷增強出口企業的實力,提高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是打造對韓國貿易合作平臺。加快推進大連、營口等地區的綜合保稅區建設,爭取先行先試國家經濟領域的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促進區港聯動,突出口岸貿易、轉口貿易和國際物流服務功能,使遼寧的地緣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設韓國商品批發區和轉運區,把韓國北上過境的數碼家電、機械、服裝和汽車配件等產品留在遼寧,實現分流、分撥和銷售,不斷增強省內各中韓自貿集聚區的功能。
五是發展無公害綠色農業。韓國是遼寧省農產品、水產品主要貿易國家之一,作為《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成員,韓國逐步將商標要求作為重要的措施對本國農業加以保護,這對遼寧省農產品、水產品出口將產生很大影響。應密切關注并研究韓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狠抓農產品和水產品質量,督促企業提高對標簽的重視程度,盡可能減少技術性貿易措施對遼寧省農產品、水產品出口的影響。
六是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形式迅速發展,越來越成為推動貿易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目前,遼寧已經正式啟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今后應進一步研究和利用國家相關的政策支持,盡快建立起標準化、系統化、多接口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促進遼寧跨境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這對拉動本地經濟和對韓進出口貿易具有重要作用。
[1] 宋龍鎬.中國東北三省與韓國貿易關系的特點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3).
[2] 劉巍,孟奎.中韓自貿協定背景下遼寧對韓國經貿合作的經濟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3] 青島市商務局.韓國近期經濟形勢分析及進一步深化對韓經貿合作的幾點建議[EB/OL].青島國際投資合作促進網,2014-07-21.
F752.8
:A
:2096-0298(2016)03(c)-112-03
趙丹(1967-),女,漢族,遼寧營口人,營口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學方面的研究。